【www.hy-hk.com--大学生入党申请书】

  摘 要: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大学生所承受的压力愈来愈大,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和烦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文献综述和逻辑,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对体育锻炼对当代大学的的心理效益进行分析,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体育锻炼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效益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心理效益

  新世纪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面对的压力也越来越多,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越来越低下,致使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方式中体育锻炼是其中的一种应对方式,通过对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可以得知,如果学生可以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这样可以使他们的心境总体上向良性方向发展,负性心境有所降低或改善,而不同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境变化的效益也不一样,体育活动确实能够改善一些不良心境,从而增进他们整体的心理健康效益。

  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现状

  大学生正处在走向成熟而又未成熟的阶段,其内心世界丰富多彩而又错综复杂,心理易发生急剧变化。

  (一)心理压力大。

  随着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激烈竞争对每个人都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如果不能正确地看待这种矛盾和冲击,则可能导致心理失常。大学生面临的挑战更多,心理存在更多的压力源,如:父母的期望过高、学习压力大、就业竞争激烈等等。

  (二)环境适应能力低。

  环境适应能力差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刚入学的新生更为明显。因为在上大学之前都是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的,而一上大学就要离开父母了,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猛然间很难适应。还有就是在高手众多的高校中自己在中学时间的优势荡然无存,加之有的学生因专业、学校等原因,感觉自己上的学校和自己的理想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受到一定的挫折便会出现情绪低落和玩世不恭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二、体育锻炼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效益

  (一)能降低激烈竞争带来的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压力)系指内外刺激事件对人心理上所构成的困惑或威胁,表现为心身紧张或不适。压力对人体健康具有两面性;适当的压力对于健康是必要的,但是,如果长期承受过大的压力则会导致不良的健康后果,所以心理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心理不健康或亚健康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减轻或控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保持其身心健康已成为我校大学生教育生活中一个最为敏感的问题。

  (二)能提高大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大量研究表明:如果大学生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参加一些团体项目的运动(如:篮球、乒乓球团体赛、足球等),这将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这方面的原因在大量的文献资料中都可以得到证明,因为现实表明当代大学生中女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明显不如男生,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男生明显不如经常参加的,参加不同的体育锻炼项目的大学生对适应环境的能力也不尽相同。

  (三)能提高大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挫折是指个体在实行行为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致使行动受阻、目标不能实现时产生的情绪状态。但是长期持续的体育锻炼对大学新生挫折心理疾病的焦虑、抑郁有缓解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焦虑状态,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效益。另外,大学新生还应该适应环境和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积极应对,从容处理,既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又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实现。若能从运动锻炼中体会到交友、释放压抑感、满足一种享受需要,可能会使锻炼者更加自觉地投人到运动中,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具有直接的心理健康效益。

  三、不当的体育锻炼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如果锻炼不科学、方法不得当,则不仅损害身体健康,而且还会给心理健康带来一些负效应。下面我就从锻炼成瘾和心理耗竭这两个不利的方面来进行阐述一下不当体育锻炼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的影响。

  (一)锻炼成瘾。

  锻炼成瘾是指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锻炼成瘾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从归因的角度来说,积极锻炼成瘾的人能够控制自己的锻炼行为,达到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而消极锻炼成瘾的人反而会受到锻炼行为的控制,通常将锻炼过度或锻炼消极成瘾现象称为“锻炼依赖性”。

  (二)心理耗竭。

  当锻炼者产生心理耗竭时,其主观感觉乏力,进而对锻炼的兴趣减退,锻炼动机水平与热情降低,运动时注意力分散或者感到力不从心,烦躁易怒,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在情绪性抑制反应方面,锻炼者产生心理耗竭后,不仅运动能力下降,而且情绪不稳定、意志减弱, 还可能会加重情感紊乱。在适应性方面,锻炼者产生心理耗竭,如果得不到及时恢复或恢复不足时,超过临界点之后,便开始对其运动行为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在锻炼中的适应能力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1]李大昭。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考试周刊,2009:43。

  [2]岳 芳,罗光霞。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效益发展的研究[C]。第八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

  [3]李 闽。当代大学生心理现状初探[Z]。文教资料,2006—2。

本文来源:https://www.hy-hk.com/303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