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hk.com--母亲节祝福语】

  编者按:《回忆母亲洗被做被》一文中,作者回忆起小时候母亲洗棉被做棉被的故事。此文是作者为了纪念母亲创作,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充满母爱温暖的文章吧!

  笔者小的时候,家里住平房,家母洗棉被时,总是先烧一大锅水,将拆下的被子泡在水里。十多分钟后,家母开始用搓衣板,打上肥皂,反复搓,搓干净之后,用清水投干净,拧干,再晾到洗衣绳上。

  家母用面粉打成浆糊,稍稀些,把晾干的被里被面放到浆糊里,反复揉,叫:浆被。但只浆里儿,不浆面儿。再搭到洗衣绳上晾干,但要勤揭着点,否则浆糊容易把被里被面粘到一块儿。

  干透之后,家母把水碗倒上水,含在嘴里,开始轻轻均匀地往被上喷,喷匀后,再把被里叠成细细的长方型,两个人开始抻被。记得是1963年,我11岁,第一次和家母抻被,以前都是和邻居阿姨抻被。我清楚地记得,一抻我就想笑,而且笑个不停。家母说我:“有什么好笑的,闺女大了,该学干活了。”我便不敢笑了,很认真地和家母一起抻被。

  家母把被里叠成四折的长方型,放到一块平面的大石板上,用两个木棒棰,反复敲打,像敲鼓一样,带鼓点的,再把被里翻一个个儿,继续敲打,这叫:捶被。大约捶了15分钟左右,被子经过喷水,被捶得软软的,然后铺在炕上晾干。就不往洗衣绳上晾了,否则会出“肚儿”就不平了。

  家母开始做被了,那个年代,谁家也没有纱布把棉花包上,只是将被里包上被面。家母开始绗被,被里的针脚大些,被面上的针脚小些。被头上横着绗三行,然后竖着绗6、7行。家母左手把着被,右手拿着针,坐在炕上往被上绗,用戴着顶针的中指顶着针,有时,家母穿针之后,把线放在头发里从头到尾过一下,我不明白,问:“妈妈,为什么?”:“头上有油,线就不打疙瘩了”。若干年后,我也学家母的样子,试验过,确实线不打疙瘩,这当然是后话。家母侧着身子坐在炕上,绗着被,屋里静悄悄的,只有针顶在顶针上发出细小金属的碰撞的声首,很动听,十分悦耳,我站在地下帮家母穿针引线,一是为了节省家母的时间,二是为了看看学学家母怎样做被。

  家母用毛巾把被头绷上,然后又把被子整整齐齐地叠上,摆放在被摞子上,不让我们盖。家母得好好欣赏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最后才能让我们盖,说句心里话,我们兄妹7人,一点也不喜欢盖家母浆过的被。因为:盖在身上一点也不舒服,浆过的被,沙楞,不沾身上,特别是冬天凉,很硬,可家母说:“浆的被,好洗,因为灰都挂在浆好的面粉上了,一洗就掉了”。加上那时,住平房,烧煤,烟熏火燎的,确实有些浮灰,我们又小,不能帮家母干活,不懂得尊重家母的劳动成果。不理解家母的苦心。现在想起来都特别地后悔!

  民间有种说法:儿子娶媳妇、姑娘出嫁、做新被,必须找儿女双全的人做被。亲戚、朋友、邻居等纷纷找家母帮忙做被,为了这儿女双全,为了我们兄妹七人,家母不知道挨了多少累,吃了多少苦。

  记得我1971年去辽中野营拉练,住在老乡家,晚上睡觉时,被子一打开,房东大娘就说:“你母亲是东北人?”我十分奇怪的问:“你怎么知道?”:“我从你的被子上看到的”。我仍然不明白?:“大娘,您能具体点说吗?”:“你的被是浆过的。”我恍然大悟……:“只有咱们东北人才浆被。”……

  我的家母1921年,出生在辽北乡下,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里。85岁的高龄的时候仍然在浆被,保姆站在旁边看着。邻居们感到十分奇怪,花钱雇的保姆咋不让她干呢?是的,家母总愿意自己动手干活。如今家母已经离开我们整整十年了……

  此文献给我可亲可敬勤劳一生的家母。

本文来源:https://www.hy-hk.com/318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