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hk.com--高考祝福语】
(李扬,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导)
那时我在建筑公司下工地,我们高考时,是从工地上下来后,把手上的水泥统统洗干净去考场,和现在的高考基本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的那颗心可能比现在要单纯一些,而且充满了希望,希望一下子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学习时)大家都不敢请假,因为那个时候工作不好找,你老请假,大家怎么想?如果考上了就走了,大家就原谅你。考不上,那话就多了。所以基本上都是靠下班之后,自己再熬夜呗。那个时候的考生差不多都有这样的经历。
我在农村就读过《资本论》,《资本论》第一卷我在农村通读过一遍。当时也很偶然,我们院子里有一个学政治的大学生,我有时候就跟他聊天。他说你没事干,其实可以看一点这种书,很有意思,肯定开卷有益。结果我就看了,看了之后就看进去了。
所以从此就和经济学结上不解之缘。
师从名家 占了很大便宜【插队做了2年农民,回城做了7年多建筑工人,李扬年轻时代的经历和当时大多数同龄人差不多。不一样在于,他通过不懈的努力,没有错过时代赋予的机会。更为幸运的是,他在求知欲最旺盛最年富力强的时候,赶上了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的大时代。】
我本科学的是政治经济学,现在像我这个年龄上下的人,学经济学的第一阶段绝大多数都是政治经济学。那时候中国没有别的学,只有政治经济学,而且课程是上午学《资本论》,下午学《学术史》,基本上都是马克思的东西。有时候还可以参考一些前苏联的东西,非常简单。因为中国过去一直不是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哲学那些东西搞得多。所以,我们那时候没有教科书,也没什么特别多的课程。
但是后来开始要搞市场经济了,我们77、78、79年当时叫做商品经济,91到92年的时候是市场经济。我们那个时候搞商品经济,课程突然一下子就多了起来,什么管理,什么市场营销,能搞到什么就学什么。
我快毕业的时候,要考研究生,按照当时老师的说法,说你身上是有一点学术造诣的,做学术可能以后会有些成就,于是他们都说你还继续学政经学,那个时候政经学和现在的政经学还不是一样,但是我有一个老师,这个老师应当说是第一个对我产生重大影响的。这个老师,其实他是全国乃至世界很知名的一个金融专家,滕茂桐教授,现在很多人不太知道他。他解放前是燕京大学的,然后在剑桥大学读的硕士,然后回国在南开,解放前任南开经济学院院长,后来还在中央银行任过职。
我问他选专业,他说当然学货币银行学了,当时叫货币银行学,还不叫金融学。以后要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核心是货币银行,你说你该不该学货币银行学?听他这样说,我就去学货币银行学了。当时全国的大学里面有货币银行学专业的很少,后来他推荐我到复旦大学去,当时复旦大学那个专业很叫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银行,很有那个时候的特色,那个时候全国硕士学这个专业的就三个人,不像现在多得不得了,我就学金融了,从那个时候开始做金融。
我觉得自己应该,也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我们那个时候,从全国来看,货币银行学有两条体系,一条是资本主义的货币银行,还有一条叫社会主义货币银行。现在我这个年龄上下的很多搞金融的人,一开始学的是社会主义货币银行,我一开始就没学国社会主义货币银行,直接就资本主义国家货币银行。
长期看下来,我占了很大很大的便宜。
我们老师是复旦大学的陈观烈,他那个年代的人,真正学金融的就他一个。他是哈佛的,他用原版教材教我们,到后来那个教材翻译成中文了,我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们那时候研究生待遇很高的,是可以和教师一样用教师食堂、教师阅览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