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hk.com--工作计划表】

  【—世界之地形】,地形指的是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具体指地表 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

  2.根据图中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A表示的地形是 , B点的海拔高度为 米。在分层设色地形 图上,乙地一般为 (绿、蓝)色。

  (2)..图中河流方向大致是 ,说明河流经过的地方地势 高 低。

  (3)..如果①②两条虚线其中有一条表示有小河流过,则小河有可能位于 (①、②)处,请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总结:地形与地貌不完全一样,地形偏向于局部,地貌则一定是整体特征。如:鞍部是地形,山谷是地貌。

  初一地理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大全

  【—初一地理陆地和海洋总结】接下来为大家整合的内容就是全部的陆地和海洋知识,希望对大家的期末考试有所帮助。

  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其事地理的考试很简单,只要大家认真就可以轻松解题了。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亚洲居民

  【—初一地理总结之亚洲居民】,亚洲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一个洲,同时也是人口密度最大的洲。

  截止2007年上半年,亚洲人口35.13亿,世界人口65.67亿,人口自然增长率位于世界第三,仅次于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1亿以上的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城市人口约占全洲人口的18%。人口分布以中国东部、日本太平洋沿岸、爪哇岛、恒河流域、印度半岛南部等地最密集,每平方千米达300人以上。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第二是印度。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是蒙古,平均每平方千米仅1人多;沙特阿拉伯、阿曼等国家平均每平方千米5-7人。亚洲的种族、民族构成非常复杂,尤以南亚为甚。黄种人(又称蒙古利亚人种)为主要人种。其余为白种人、棕色人及人种的混合类型。

  全洲大小民族、种族共有约1000个,约占世界民族、种族总数的80%。其中有十几亿人口的汉族,也有人数仅几百的民族或部族。

  总结: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洲。其绝大部分土地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初中地理试题之我国季风

  【初—试题之我国季风】,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称为季风。

  1.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东半球,亚洲东部,东临大西洋 B.领土最北端在漠河,最南在曾母暗沙

  C.我国领土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D.我国南部有北回归线穿过

  2.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是:

  A.蒙古 B.朝鲜 C.越南 D.日本

  3.下列省份与滨临的海的连线,正确的是

  A.辽宁、河北——渤海 B.辽宁、山东——东海

  C.江苏、安徽——黄海 D.浙江、广东——南海

  4.下列省(区)与简称、人民政府驻地的连线,正确的是

  A.广西 ——桂林 B.福建 ——厦门

  C.青海 ——兰州 D.贵州 ——贵阳

  5.下列各组国家中,与我国云南省相邻的一组是:

  A.蒙古、俄罗斯 B.越南、老挝

  C.尼泊尔、锡金 D.阿富汗、巴基斯坦

  6.我国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有两个简称的是:

  A.湖北、湖南 B.西藏、台湾

  C.山西、吉林 D.四川、云南

  7.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

  A.20海里 B.120海里 C.12海里 D.200海里

  8.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下列中的:

  A.维吾尔族 B.壮族 C.蒙古族 D.藏族

  9.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下列中的:

  A.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秦岭——淮河

  10.我国最主要的降水类型是:

  A.锋面雨 B.地形雨 C.台风雨 D.对流雨

  总结:形成季风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地球表面性质不同,热力反映有所差异引起的

  世界地理试题之七月平均气温

  【—世界之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揭示了自然界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提出借助气象要素平均值可阐明气候规律性,创造了用等温线表示平均气温的制图方法。

  读我国部分省区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8~9题。

  8.影响图中28℃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①太阳辐射 ②海陆分布

  ③地形因素 ④副热带高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此时沿图中海岸线分布的28℃等温线自南向北观察到的现象,最可信的是( )

  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B.河流汛期逐渐变长

  C.降水量越来越大 D.白昼时间越来越长

  总结:在等温线分布图上任意画一条直线(代表一条纬线),与其中任何一条等温线相交,满足“在同一纬度上”这一条件。然后,在纬线上任取两点,比较出这两点的温度高低,再结合题干条件,推出问题的结论。

  初一地理知识点之苏伊士运河建造代价

  【—初一地理之苏伊士运河建造代价】, 据说苏伊士运河建造代价是惊人的,那么我们来看看它是如何建造的。

  建造代价

  1859年运河公司以极低的工资雇用了成千上万埃及民工,强迫他们在苏伊士地峡热带沙漠地带从事极其繁重的劳动,工地饮水十分缺乏,大批民工渴死。公司提供的伙食粗劣量少,一份饭甚至不够一个小孩充饥,多数民工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卫生条件十分恶劣,支气管炎、肝炎、肺并赤痢等疾病极为普遍,特别是瘟疫流行,夺去了大批民工生命。

  1863年,伤寒席卷工地,许多民工猝然死去;1865年,工地爆发霍乱,大批民工死亡 初中历史,以至连送病人去急救站的人都找不到,也无人去处置工地上死去的民工的尸体。为修建苏伊士运河,埃及12万民工为之献身,平均每千米就死亡738.5人。

  总结:综上所述,苏伊士运河是劳民伤财。使用无数劳动人民的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

  如何认知地理和学习方法

  认知地理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一)

  人类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和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它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是由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的过程。

  1.感性知识

  地理学科的感性知识是指大量的事实材料。因此,又可简称为地理事实。这部分知识需要同学们记住,因为它是今后学习的基础,是运用地理语言,解决地理问题、提高地理技能的关键。

  (1)地理名称

  地理名称即地名,具有空间性、量大等特点,记忆时应与地图紧密结合,与其它地理事象及语意、语源联系起来。

  (2)地理分布

  地理分布是指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的位置。它分为数理分布,包括经纬度分布、海拔高度分布等;相对分布,包括海陆分布、坡向分布,以及地理事物间的相对位置等。地理分布知识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它对认识产生地域差异的原因有重要作用。与地图紧密结合,探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是掌握这部分知识的有效途径。

  (3)地理景观

  地理景观是指反映地理事物景色或外貌的知识。分为自然景观,包括山地、河湖、沙漠、热带草原景观等 初中生物;文化景观,包括工业区、农日、城市、交通运输景观等。学习掌握这部分知识,可对周围地理事物进行观察,也可通过看影视、录像、幻灯来学习。

  (4)地理演变

  地理演变指地理事务的发展变化过程。分为自然地理演变,如昼夜和四季更替、水份循环等:人文地理演变,如人口、民族的演变、农业演变、工业演变等。学习这部分知识要和地理景观结合起来,按照时空发展顺序,分阶段、分过程地掌握,不能只抓头尾,去掉腰身。

  (5)地理数据

  铁路长度、地区面积、江河流量、南北温差等定量数字和比率数字称为地理数据。这些抽象的数字反映着具体的地理事物。学习地理数据知识,必须充分利用图表,把数字具体化、形象化、规律化。如在学习经济地理时,要注意运用特定的一些地理数据,去分析和掌握各地区的生产规模、速度、差异及其规律。

  地理学习法——串珠成线法

  串珠成线法

  【释义】在一定范畴内,许多地理概念是相互联系着的,因此,当思考某一地理概念时,应该放到与其他地理概念相互联系的整体上去认识。联系的方法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串珠成线法是联系法的一种,是根据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将零星的地理知识系列化的方法。它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分散的地理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认识地理事象的广度与深度。

  【示例】弄清楚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之间的关系:

  大气

  又如,有关气候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形成气候的因素

  地理学习法——比较法

  比较法

  【释义】它用于对同类地理事物或具有相似特点的地理事物问,进行异同比较。比较总是根据一定目的,按确定标准作比较,常用形式是列表。

  比较法对理清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学了七大洲的地形特点之后,可按海拔、地形起伏、地形种类和分布立项作比较。

  比较法一般要同其他方法相结合,才能揭示事物的特征、规律和联系。例如要认识我国东部河流汛期自南向北的变化规律,用比较法易理解。

本文来源:https://www.hy-hk.com/221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