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hk.com--节日演讲稿】

  甲辰八月辞故里

  张煌言

  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注】①张煌言:是与郑成功齐名的南明抗清人物。抗清兵败被俘,慷慨就义。此诗作于被俘后。

  ②于氏:于谦。

  ③一枝:喻栖身之所。

  ④鸱夷:皮制口袋。史书上说伍子胥死后,吴王取其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灵异录》说子胥魂怒,驰水为钱塘江潮,“常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

  1、请简析首联的作用。(5分)

  2、这首诗写了诗人自觉走向死亡时的哪些心态?请结合诗句作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①首联点题,诗人于国破家亡之际,决意以死明志。②为下文写对两位英雄的景仰及向英雄学习的意志作铺垫。③为全诗奠定了慷慨悲壮的感情基调。(任答两点即可)

  2、①首联,表明自己为国为民而英勇不屈、蹈死不顾的决心。②颔联、颈联,既表达对民族英雄于谦和岳飞二人的景仰之情,又为自己能为国家民族利益献身而感到自豪。③尾联,表达自己虽死,但抗清的精魂永远不会泯灭。(每点2分)

  注释:

  ①何之:到何处去。西子湖:杭州西湖。有我师:有我的榜样,指岳飞和于谦。

  ②第二句是说,于谦的功绩可以和日月同辉;岳飞曾经保住了南宋半壁江山,朝廷终于在杭州西湖建立了他的祠庙。岳家祠:这里指岳王庙。

  ③第三句是说,自己抗清复明大业未成,手无寸功,却要和岳飞、于谦同葬于西湖;诗人凭借一颗赤诚的心,在西子湖畔找到一块安息之地。赤手:空手。三席:三个座位。枝:枝栖,喻托身之地,这里喻为小小的葬身之所。《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④尾联是说,自己抗清之志不灭,死后必效仿忠臣伍子胥,化为浙东的钱塘江的怒涛。素车:“素车白马”。凶、丧之事所用的白车白马。后用为送葬之辞。东浙路:浙江东部地区。鸱(chī)夷:皮制的口袋。据载,伍子胥累谏吴王,却被赐死,临终之际,让其子悬其首于南门,以观越兵入侵,用鸱夷裹其尸投于钱塘江,以便随着江潮起落看吴国之败。

  创作背景

  公元1645年(明弘光元年)清兵大举南下,连破扬州?、南京?、擒杀弘光帝。张煌言与刑部员外钱肃乐、浙东志士董志宁等遂组成数千人的队伍在宁波城隍庙?集会,拥立鲁王朱以海北上监国。张煌言亲赴台州迎鲁王,被授以“行人”之职,至绍兴,又被授以翰林修撰,并任“入典制诰,出领军旅”之事。[1]

  《甲辰八月辞故里》共两首,该诗为第二首。甲辰,指公元1664年(清康熙?三年)。是年七月,张煌言在其隐居处南田悬岙岛 (今浙江象山县南) 被俘,押至鄞县;八月初,解往杭州。临近出发的时候,为张煌言送行的有几千人,张煌言辞别故乡父老,赴杭就义。临行慷慨写下此诗。诗歌表现了诗人在国亡家破后,矢志不渝的抗清精神和为国捐躯的决绝之心。

  赏析:

  《甲辰八月辞故里》是张煌言所作的一首诗。该诗诗题辞故里,而诗人十分明白此去乃辞人世。面对死亡的命运,抗清英雄张煌言在诗中所抒发的,不是对生的留念,也不见半点悲戚。充塞全诗的是强烈的国家民族意识,以及身虽死而志不移的豪壮情怀。

  首联点题,述及辞故里、向杭州之行,且表明欲效民族英雄于谦、岳飞,魂归西湖。二三两联承此而展开,既表达对于、岳二人的景仰之情,又为自己能够为国家民族利益而献身感到自豪。尾联为全诗情感发展的高潮,慷慨悲壮之气震撼人心。

本文来源:https://www.hy-hk.com/316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