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hk.com--春节祝福语】

  编者按:在唐代诗人中,贺知章有着很好的“人缘”,留在了长安的大街小巷,留在了诗人们追忆的诗篇中。

  在唐代诗人中,贺知章属于高寿,活了85岁。

  贺知章仕途一直很顺,当过的官名名目繁多,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坎坷,而可能这与他的人缘、人品、为官、襟怀很有关系。关于他的人品与为官,这在(唐)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卷十中有这样的记载:“贺知章为秘书监,累年不迁。张九龄罢相,于朝中谓贺曰:‘九龄多事,意不得与公迁转,以此为恨。’贺素诙谐,应声答曰:‘知章蒙相公庇荫不少。’ 张曰:“有何相庇?’贺曰:‘自相公在朝堂,无人敢骂知章作獠。罢相以来,尔汝单字,稍稍还动。’九龄大惭。 ”这段记载颇有意思,虽不乏有某种“演义”的成分,但至少我们可以透过它,窥见贺知章的人品与为官的态度:为人和善,性格豪爽旷达,而且极善谈笑。

  因贺知章一直身居朝廷的特殊地位,再加上他的人品和为官的态度,使得他与当时的很多人都有着很深的交往,也就是说他的“人缘”很好。与之交往的人中,既有达官贵人,也有书生学子,既有僧侣道士,也有生活在小街小巷的下层百姓。在《唐诗纪事》卷二十二载梁肃《越州开元寺昙一碑铭》云:“师与贺宾客知章、李北海邕、褚谏议庭诲、泾县令齐融为儒释之游,莫逆之交。”至于他与“饮中八仙”之游,更是名闻遐迩,为此,诗人杜甫专门写了一首著名的诗《饮中八仙歌》,对当时八位嗜酒如命的“名人”作了生动的描述,其中这样写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其醉态通过诗圣的妙笔跃然纸上。在吴越的老乡中,贺知章也有不少与他同时扬名于文坛的朋友,《旧唐书·文苑中·贺知章传》载有:“先是,神龙中,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朝万止山阴尉,齐融昆山令,若虚兗州兵曹,巨监察御史。融遇张九龄,引为怀州司户、集贤直学士。数子人间往往传其文,独知章最贵。”对此《新唐书·包佶传》也写到:“佶……父融,集贤院学士,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有名当时,号‘吴中四士’。”而晚年的的贺知章 “尤诞放,遨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贺知章的人缘有多好。

  同时,由于他如此好的“人缘”,所以他的身边经常聚集着一些追慕者,陆象山(贺知章的族姑之子,开元间曾任刑部尚书)就曾对人说:“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而贺知章最要好的朋友当数诗仙李白,这是一对忘年之交,也是一对忘形之交。宋代李肪的《太平广记·才名》中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又请所为文,白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数四,号为谪仙人。白酷好酒,知章因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此时的贺知章已是朝廷的老臣,而李白却只是一个尚无功名的布衣,政治上没有出路,生活上穷困潦倒。可贺知章独具慧眼,初见李白,即称赞为“谪仙”,论文饮酒,倾杯尽醉,定为忘年之交。于是朝廷宿臣、文坛老人将李白的人品才华“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 ,也就是说就是在贺知章的极力推荐和宣传下,李白才“名动京师”。为此,李白对贺知章尊重备至。检索《李太白全集》,其中李白专门为贺知章归故里的送行诗就有两首(即《送贺宾客归越》、《送贺监归四明应制》),而贺知章去世后的怀念诗有三首(即《对酒忆贺监二首》、《重忆》)。由此可见李白对贺知章的感情之深。而到了四百多年后的南宋,诗人楼钥在欣赏一幅贺知章的画像时,感慨于贺知章的慧眼以及贺李二人的友谊,在画像上题了一首七绝:“不有风流贺季真,更谁能识谪仙人。金龟换酒今何在,相对图画如有神。”

  天宝三年,即公元744年,在长安度过半个世纪官场生活的贺知章已经很累,他需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好好休息一下,于是告老还乡,出家为道。唐玄宗批准了他的请求,并亲自赋诗为他送行:“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独有青门饯,群僚怅别深。”并且对贺知章返乡作了极为周密的安排,贺知章的宅院即为道观,并亲笔题名“千秋观”。起程的日子到了,皇太子及百官来了,长安知名的文士来了,与贺知章交往的各界朋友也来了,他们在长安城东举行了盛大的饯行宴会。大家依依不舍,“无因同执袂,相望但沾襟”于是,每人各赋诗一首,以叙别情。当时一共写了多少诗,我们今天已经不得而知,但尚能见到的有三十九人的作品,合编为一卷,唐明皇亲自为这卷题名《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贺知章回家了,但他的“人缘”却留在了长安的大街小巷,留在了诗人们追忆的诗篇中。

  作者|李锋,笔名文锐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公众号:西南当代作家杂志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源:https://www.hy-hk.com/320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