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hk.com--个人简历模板】

【摘要】从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现状入手,对当前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特点、发展条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并对电视谈话节目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   【关键词】谈话节目 现状 发展条件 构成要素 存在问题   一、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电视节目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局面,新的节目类型层出不穷,其中电视谈话节目异军突起,数量日渐丰富。据CSM媒介研究的相关统计,仅在2009年1月1日至4月10日的100天内,在全国153个城市市场上,在电视收视比较集中的晚间18:00——24:00时段,就有190个谈话类节目在全国数百个频道进行了5400余小时的播出。各个频道几乎都有各自的谈话节目。   在数量增多的同时,节目制作也更加专业化,手段更加多元化。目前很多电视谈话节目力图完美的展现给观众,会采用多用形式手段。例如舞台背景的设计、主持人、嘉宾与观众的座位设置、屏幕播放的外景片段、现场突然接进来的电话及特别嘉宾等,无疑给节目本身增加了看点及满足了观众的兴奋度。   二、电视谈话节目在中国发展的条件   随着经济的发展,百姓的视野日渐扩大,面对问题也形成了新的视角和新的体感,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更加剧了百姓对世界知识和问题的掌控,使人们形成了新的价值观。这就使得百姓对公众事务的参与度热情高涨,并不单纯的只为了解事件的变化发展,而是积极参与事件的讨论并寻求解决措施。电视谈话节目的诞生很好地与百姓的此种需求想契合,谈话节目的嘉宾除了明星、政企名人之外,普通百姓也可以参与其中,或作为嘉宾,或作为参加讨论的现场观众,实现了普通人也能表达自己观点的愿望。   谈话节目制作的低成本和高收视率也是谈话节目得以发展迅速的原因。对比那些高成本、收视率并不很理想的节目,谈话节目无疑成为低风险、高回报的选择。   三、电视谈话节目的构成要素   (一)谈话话题   话题的条件。近些年,电视谈话节目的话题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社会性话题、婚姻家庭话题、名人明星话题、子女教育话题、保健养生话题、经济和理财类话题等。在话题的选择上,需要以下三个条件:   (1)普遍性。在选择话题的时候应该清楚观众最需要的是什么,真诚并深入地体察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焦虑的问题,丰富话题的广度和深度,才能迎合广大观众的口味。话题的选择要具有普遍性,带有普遍性的话题可以迅速引起观众的共鸣,从而拉近话题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有兴趣加入到讨论中。而过于冷门的话题只能吸引到小众,话题本身与观众距离过远,无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美国著名谈话节目《奥普拉·温弗莉秀》经久不衰的原因正是一直致力于通过社会公共事务与公共话题的关注,建构一个开放、真实、理性的谈话空间,并以此在社会中形成深远的影响。   (2)时效性。谈话节目话题另一个选择条件即时效性。编导在选择话题时应优先考虑近期热点事件、纪念日、新闻人物等方面。百姓对当下热点问题有极高的关注度,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又使得他们面对热点问题会持有迷惑和观望态度。谈话节目中的专业的嘉宾之间、嘉宾与主持人之间、嘉宾与现场观众之间的讨论给予百姓以认识事物的新角度,他们或许赞同或许反对,但无疑已经加入到了讨论之中,给迷惘的思维找到了新的出路。   (3)贴近性。谈话节目的话题还应该与节目的定位相一致。同样是邀请某位明星,该明星在《艺术人生》中面向观众讲述人生历程,而在《锵锵三人行》中则是针对热门新闻事件进行探讨。   (二)话题的表现形式:   (1)叙事型话题。叙事型话题是以讲述嘉宾亲身经历的故事作为话题展开的一种电视谈话节目形态。嘉宾在叙述的过程中,将事件的发展方向介绍给观众,并将在此事件中的心路历程直面给观众,这种对个体生活的挖掘,能够使人深入了解嘉宾的情感或者内心世界,彰显多彩的世界,并带给观众以共鸣。如果嘉宾是明星,让观众了解到了明星不为人知的一面,或者明星成长过程中的坎坷和努力,不仅可以增强百姓对明星的了解度,还能因明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产生共鸣带来好感度,明星的奋斗精神更能给百姓以正能量,鼓励百姓一起前行;如果嘉宾是普通百姓,诉说着在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或者励志或者感伤或者愤怒,都会拉近观众与嘉宾的距离,因为在嘉宾讲述的故事中多多少少都会看到观众自己的影子,在一些家长里短中产生共鸣。但是由于观众都有“窥探”欲,个别节目过分彰显嘉宾尤其是明星的私生活以博得关注度,这种不健康的竞争方式不仅不尊重嘉宾,久而久之也会将谈话节目的大环境污染,因此已成为谈话节目中一个不小的毒虫。   (2)讨论型话题。讨论型话题的特点是对人际间面对面谈话方式的回归,摒弃了说教,而往往以轻松、诙谐、亲切如日常交谈的交流氛围,对某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对其产生的原因、现状、发展趋势以及价值意义或者危害进行讨论。它的精髓即面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态度和视角的碰撞,持不同态度的嘉宾以个人的视角面对问题提出质疑或者解决方法,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论辩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种思想火花的碰撞使观众在欣赏高端思辨的同时,还了解到看待问题的多种视角,使观众的思维开阔,思想得以升华。讨论型话题中还包括辩论型话题,即探讨的激烈程度提升,现场更加活跃,增加节目的观赏性。在我国创办最早的上海东方电视台《东方直播室》往往采用专题讨论会的形式展开。   (三)主持人的要求   (1)适时的提问。电视谈话节目是语言的艺术,而提问则是谈话节目主持人最常用的语言手段。首先,主持人需要根据话题的发展掌握基础性问题,这些问题贯穿话题的始终,指引嘉宾按照纵向或者横向深入表述。同时,在嘉宾谈话的过程中,倘若某一小话题并没有深入的展开,适时的提问可以深层次的挖掘,并且适度的反问还可以激发嘉宾澄清事实真相的积极性,从而还原事实的本质。   (2)全神贯注的聆听。作为电视谈话的主持人,善听是必须通过的一项原则。谈话节目的核心是使观众通过嘉宾的表述了解事件发生过程和嘉宾的心路历程。因此,优秀的主持人需要做的最多的事情不是打断嘉宾的谈话表现个人的水平,而是全神贯注的聆听,并附有相应的表情及轻微的肢体语言鼓励嘉宾继续说下去。《鲁豫有约》中陈鲁豫常常在提问之后,就静静地、聚精会神地听嘉宾的诉说,不打断也不急躁,她的倾听使嘉宾感到被尊重、被理解,从而畅所欲言。   (3)敏锐的应变能力。电视谈话节目播出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突发状况,主持人需要具有极好的应变能力来处理突发状况。例如讨论型话题中,不同态度的嘉宾火药味上升到一定高度,主持人需要通过自己的方法使现场平和过度,以便嘉宾从激烈的言辞中释放出来并客观的再次加入到讨论中。另外,如果嘉宾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是碍于节目时长有限,主持人不得不以幽默等方式提示嘉宾,既不能使嘉宾感到尴尬,也能保证下一个话题顺利进行,从而在规定的时长中做出高品质的节目。   主持人的准备。主持人除了以上三个要求之外,做节目之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话题或者嘉宾的了解,不仅是对嘉宾的尊重,也是高品质节目必不可少的要求。在确定话题之后,若是事件性话题,则需要对事件背景、所涉及到的人物进行了解;若为人物话题,则需要对嘉宾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充足的准备有助于设置问题,并在嘉宾表述过程中根据提前了解的情况进行补充提问。同时,主持人还需要掌握一些同类节目所不曾了解到的方面,这样在提问的设置或者节目环节上会给嘉宾及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有的节目在录制过程中突然出现与嘉宾有关系的特别来宾,及时捕捉到了嘉宾因为惊喜而流露出的真实感情。不过应该注意的是,邀请的特别来宾在节目开始之前也需要跟嘉宾进行模糊式沟通,不用详细的说出具体邀请的特别来宾的名字,但是需要把特别来宾的特征先告知嘉宾并得到认可,否则在现场有可能会出现嘉宾并不希望看到的特别来宾到来的场景,导致现场混乱。   节目开始之前,由于主持人和嘉宾相互了解并不多,主持人可以在节目之前先跟嘉宾进行聊天似的沟通,但是并不涉及到节目话题本身内容,否则嘉宾在节目上再次表述会失去本有的激情。   (四)嘉宾   嘉宾是谈话节目的重要看点,是谈话节目的收视保障之一。因此,名人明星、专家教授、政府官员是选择嘉宾的首选。不同类型的节目对嘉宾的要求也不同。叙事型电视谈话节目需要有与众不同的经历或者故事的嘉宾;讨论型电视谈话节目则需要严密逻辑和清晰调理的嘉宾。   为了尽快找到合适的嘉宾,有的节目建立了科学有效的嘉宾寻找机制,除了定期通过网络等发布选题、通过有关机构寻找嘉宾外,最有效的嘉宾选择方式是建立节目嘉宾资源库。譬如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设有专门的策划人员,负责建立和丰富嘉宾资源库,了解各相关领域的资讯,不断发掘可能会被邀请的新人物,及时把这些人的相关资料收集到嘉宾资源库。每过一段时间,策划人员就会对嘉宾资源库加以整理,按照一定的方式分类,并列出每个嘉宾的特色。栏目日积月累储备了大量的嘉宾资源,在寻找嘉宾时从中进行选择,可实现资源共享又避免了重复劳动。   (五)现场观众   除了主持人、嘉宾外,现场观众对于节目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节目中嘉宾、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可以活跃现场的气氛。邀请对话题熟悉并乐于参与其中发表观点的观众,会拉近话题与不在场观众的距离。现场观众大多都是百姓,他们的发言即代表百姓的观点,代表民众的呼声,因此参与话题讨论的现场观众会比仅为观看者的现场观众对节目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谈话场景   适当的谈话场景对节目有辅助烘托的作用。不同话题需要不同的环境作为背景。重大的时事话题需要简洁明朗的环境;深刻的经济话题需要朴实大方的环境;轻松的社会话题则为动感活泼的环境。选择环境的原则是,内容越深刻,环境越简单;缩短环境、电视屏幕与观众的距离;环境设计需要透明、开放。   (六)节目的辅助手段   为了增加节目的效果,很多节目中会穿插视频。这些视频的播放,不但可以调节现场气氛,而且利用多元化的手段使观众对话题或者嘉宾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避免了一贯由主持人介绍情况的单调方式。除了视频外,现场音乐也起到了烘托节目气氛的作用。若现场比较悲情,推出伤感的音乐将观众拉进嘉宾的情绪中;若为欢快的气氛,放些活泼、生动甚至搞怪的音乐增加笑点。这些辅助手段使得节目越来越多元化,在烘托节目的气氛的同时,也会增加节目的品牌效应。   四、目前电视谈话节目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品牌个性   《实话实说》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产生全国影响的、完全符合谈话节目形态的中国电视脱口秀节目。它有意识淡去中国电视中浓重的官方色彩,变为与普通人的平等交流,使嘉宾和观众能敞开心扉真诚地交流,即兴的言谈中不时闪烁出智慧与幽默的火花,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节目迅速在全国观众中引发了强烈的轰动效应。但是,不同节目的定位不同,节目的风格也有所不同。崔永元的平和朴实的气质是他独具的,他本着成为老百姓的“传话者”的原则完成了话题、嘉宾、百姓之间的融合。可以说,《实话实说》是为崔永元量身定制的,崔永元离开《实话实说》之后,和晶接棒成为主持人,《实话实话》收视率直线下滑,这足以说明和晶与节目的契合度不够。   (二)缺乏优秀的主持人   主持人在谈话节目中处于控制大局的位置,主持人的好坏决定了节目的质量,优秀的主持人作为品牌打向市场,很容易被百姓所接受,因此很多节目都是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例如《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等。目前很多国内的主持人在节目过程中过多的表现自己,置嘉宾于不顾,自顾自的上演独角戏,这样既是对嘉宾的不尊重,也是对观众的不尊重。观众收看节目,目的是要看到作为嘉宾出席的明星、政企名人背后的奋斗史或者辛酸史,看到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或者是作为嘉宾出席的百姓的困惑和遭遇,观众可以从中了解到新的价值观或者解决办法。而自说自话的主持人,不仅将嘉宾晾在一旁,同时也使观众没有接收到他们期望得到的信息。   (三)谈话节目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存在不足   有的谈话节目在谈论话题的时候只是蜻蜓点水,不仅没有对该话题加以深入的分析,更没有延展性的讨论。对于一些实质性关键性的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害怕矛盾,节目自然难以做的精彩。任何行业都是有一定规范和限制的,尤其是传媒行业,但是如果能够带着镣铐仍跳出优美的舞蹈也不失为一种更大的成功。有的节目为了追求场面的冲突性,更是伪造情节或是过度煽情,一味的赚足观众的眼泪,但是带来的实质性认知却不多。   中国电视谈话节目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培养优秀的主持人的同时也需要独具匠心,开创有个性、有深度的节目,从而在良性竞争的环境中寻求突破,形成有口碑的品牌化节目。   参考文献:   [1]熊忠辉.广播电视节目形态解析[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2]孙宝国.中国电视节目形态通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3]吴保和.电视文艺节目策划[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本文来源:https://www.hy-hk.com/327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