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hk.com--会计实习报告】

《中级财务管理》 课程报告

姓名:袁连峰

学号:20115515

班级:财务 201101

林钟高教授简介

林钟高,男, 1960年9月出生,福建省泉州市人。安徽工业大学副校长、会计学教授、 会计学硕士生导师。安徽工业大学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安徽工业大学“公司治理与运营研究 中心”(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国务院 “政府特殊津贴” 终身享受者。 兼任 : 安徽省政协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和硕士生导师、福州大学教授、安徽大学教授、宿 州学院教授、黄山学院教授、中国管理科学院院士、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研究会副秘书长 与常务理事、全国高校教材编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香港国际教育 交流中心研究员、安徽省会计学会副会长、安徽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审计学 会常务理事、马鞍山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马鞍山市社联副主席、马鞍山市审计学会 副会长等。 林钟高教授 1982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系, 于同年分配到江西财经大学任教, 其 间曾到上海社会科学院会计研究室从事学习和研究,师从我国著名会计审计学家王文彬教 授。1985年4月调华东冶金学院(现为“安徽工业大学” )会计系任教至今。1995年破格晋升 教授。20多年来,一直在高等学校从事财务会计与审计学科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发表 和出版了大量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学术界有广泛影响的论著,内容涉及会计、审计、 财务成本、 以及经济管理理论等广泛的领域, 据1998年对全国财务会计学者所发表论著的摘 引量统计分析资料显示,林钟高教授名列全国第10位。 出版的专著和教材27部,1000多万 字 ,主要是: 《现代审计基础》《审计基本理论》《高等会计学》《国际会计标准导论》 、 、 、 、 《独立审计学》《离任审计》《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基于会计政策绩效的分析》《会计准 、 、 、 则经济论纲》《税务会计学》《审计证据综论》《会计信息价值论 — 作为市场决策基础的 、 、 、 研究》《会计行为论》《独立审计理论经济分析》《会计再造—美国 2002年会计改革法案 、 、 、 启示录》《财务治理理论研究》《竞争成本论》《公司治理与会计》《审计失败—基于契约 、 、 、 、 的研究》 等等。 其中:《现代审计基础》 获得原冶金部优秀教材唯一中青年奖 (1995) 《国 ; 际会计标准导论》 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政府奖,1996) 《会 ; 计行为论》 获得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政府奖, 1998) 《审计学》 获 ; 得安徽工业大学优秀教材

一等奖(1999) 《新编高等会计学》 获得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 ; 优秀著作三等奖(政府奖,2001) 《会计准则经济论纲》 获得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 ; 著作三等奖(政府奖,2003) 《独立审计理论研究》 获得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 ; 果三等奖 (2003)《公司治理与会计》获得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 (2005) 等等。在《会计研究》《财经研究》《审计研究》《经济管理》《财务与会计》《税务与经 、 、 、 、 、 济》《财经理论与实践》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 发表230多篇学术论文,总字数130多万字 。 、 100多篇学术论文或被有关刊物、文集转载;或获得省部级和专业学会等奖励,其学术观点

被众多学者所引用或评论。 承担财政部、原冶金部、安徽省教育厅等省部级科研课题和宝 钢、马钢等大型企业合作研究课题多项 ,课题成果深受专家肯定。鉴于他在教学科研工作 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1993年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 同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的终身待遇;1994年获首届 “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章; 1995年入选安徽省高校中青年教师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2001年被选入安徽省学术技术 带头人后备人选; 2002年被评为安徽省先进工作者; 2004年被评为安徽省师德标兵和五一劳 动奖章,并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5年被中国管理科 学研究院评为“2004年度中国管理科学杰出研究者” 。作为会计审计学科评审专家,长期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教育部的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等基金项目做评审工作; 作为安徽省高校职 称评审委员会和学位评审委员会的学科组成员和评委会委员, 多年来为全省高校教师的职称 评定和学位评定做评审工作。

林钟高教授 曾入选《中青年会计名人名作全书》《中国当代创业英才》《世界名人 、 、 录》 、 《世界人物辞海》 、 《中华人物辞海》 、 《世界华人英才录》 2000中国风?杰出人物特集》 、 《 、 《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中国改革之星》《中国专家人名辞典》《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 、 、 、 才库》《中外名人辞典》《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集》《中华娇子?专业人才卷》《世界 、 、 、 、 优秀华人教育专家名典》《中国专家著述目录大典》《中华兴国人物大典》《中国杰出财务 、 、 、 会计专家名典》《当代中国知名学者辞典》等20多部严肃的典籍中。 、 林钟高教授 在主要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 也不忘为本科生上课。 承担的 研究生 课程 主要有: 《会计理论》 、

《审计理论》 、 《高级财务会计学》 以及前沿跨学科研究性课程 《会 计审计经济学分析》 等。 1999——2005年所带的10名硕士毕业生发表了学术论文70多篇, 他 出版了6本学术专著,并参与了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成为毕业研究生中的佼佼者。林 钟高教授的 主要学术研究思路 是:改变“囿于会计研究会计”的传统研究方法,将会计学 放入整个经济学、管理学的领域中,引入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主流经济学)来研 究会计审计问题,提升会计审计研究的经济意义、经济价值和经济生命。其 研究内容主要 集中在会计理论和审计理论 两个主题上, 具体包括公司治理与会计理论、 会计经济学分析、 财务治理理论与实践、独立审计理论、会计市场学等等。

林钟高教授近 5年出版的主要专著

1. 《会计准则经济论纲》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1年3月 2. 《会计信息价值论 — 作为市场决策基础的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 3.《独立审计理论研究 — 一个基于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分析框架》立信会计 02年9月* 4. 《公司治理与会计理论》 经济管理出版社 03年4月* 5. 《会计再造—美国2002年会计改革法案启示录》 经济管理出版社 04年4月* 6. 《竞争成本论》 经济管理出版社 04年10月*

7. 《财务治理:结构、机制与行为研究》 经济管理出版社 05年1月* 8. 《论审计失败—基于契约的研究》 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06年1月* 9.《内部控制研究:理论框架与实现路径》 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 06年6月* 10. 《会计准则的制定\变迁与执行:基于绩效的分析》 在审稿中 11. 《行为财务: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在修改中 12. 《财务与审计理论:基于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的分析》 在修改中 13. 《论会计公正》 2002年以后林钟高教授承担的科研课题 1、宝钢成本管理实践与创新 宝钢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9.5万元 2、基于价值创造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 财政部 2003年5.0万元 3、安徽省企业竞争力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 安徽省社科基金 2004年3.0万 4、基于价值创造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 安徽省人事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资助课题 2004年2.5万元 5、宝钢财务战略:思想与路径 宝钢集团公司 2005年50万元 2002年以后林钟高教授承担的教学研究课题 1、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证分析与模式重构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教学研究课题 2003年 2万 元 林钟高教授近 5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标有*为国家级以上刊物) : 1.寻租理论与会计准则 财经研究 2001年第2期* 2.论审计失败 广西会计 2001年第4期 3.审计代理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1年第4期* 4.资本经营

环境下的若干财务问题 财政研究 2001年第4期* 5.从代理人理论看代理人业绩评价问题 经济管理 2001年第9期* 6.论会计信息与报酬契约 广西会计 2001年第6期 7.论会计信息与债务契约 广西会计 2001年第9期 8.会计信息目标的一种理论解读 财经科学 2001年第5期* 9.信息不对称:会计准则规范的经济理由 运筹与管理 2001年第3期* 10 .会计信息、期权理论与债务契约 预测 2001 年第 6 期 * 11.审计独立性的博弈分析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经管)2001/4 12.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选择 上海会计 2002年第5期 13.试论审计营销 广西会计 2002年第1期 14.实证分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2002/2 15.公司治理环境下企业盈余管理研究 财经科学 2002年第4期* 16.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 17.财务治理结构:框架与实现途径 经济管理 2003年第2期* 18.会计准则制定:规则导向抑或原则导向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5期* 19.审计合谋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预测 2004年第2期* 20.公司治理框架下的财务控制研究 经济管理 2004年第12期*

21.会计准则制定:价值冲突及其调解 财贸研究 2004年第4期 22.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会计研究 2004年第8期* 23.会计准则制定中的价值冲突及其调适研究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 24.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产权博弈分析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5期* 25.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分析与改进 改革 2004年第4期 26 . 独立审计:第三方实施及其失败 当代财经 2005年第2期 27.论会计准则的伦理基础 财经研究 2005年第9期* 28.论会计准则的制定:基于复杂性的博弈分析 财会通讯 2005年第6期 29.企业组织形式与财务报告改革 财会通讯 2005年第10期 30 .从博弈的角度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31 .行为财务:一项理论研究 华东经济管理 2005 年第 5 期 32 .国外行为财务理论研究:回顾与反思 铜陵学院学报 2005 年第 4 期 33 .伦理经济学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应用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6 年第 1 期

余绪缨先生简介

余先生,1922年8月出生于江西靖安,逝世于2007年9月23日上午7时。1945年以优异 的成绩毕业于厦门大学。曾任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学博士后流动 站学术带头人,厦门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委员;深圳大学、中山大学等七校客座教授;美国 伊利诺大学“会计国际教育与研究中心”主办的国际权威性会计刊物 《会计国际学刊》THE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编辑政策部成员(该部由从世

界多国选 聘的5名著名学者组成) ;中国会计学会顾问;财政部人才中心高级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 美国会计学会、 会计教育与研究国际学会和加拿大学术会计学会会员。 曾任国家教育委员会 高级经济师评委会主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厦门大学会计与企业 管理系主任、厦门大学会计系主任等职务。1945年余先生毕业并受聘于母校厦门大学任教, 从此开始了一生从事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漫长学术生涯。 岁月流逝, 半个多世纪弹指一挥 间。余先生在教学与科研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研究领域

余绪缨先生的研究领域相当宽广, 主要涉及会计基础理论、 成本、 管理会计、 企业理财、 管理学等领域。半个多世纪以来,余先生始终坚持站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在刻苦钻研基础上 博采众长、 独立思考, 逐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学术思想并取得一系列具有独创性的学术成果。 到目前为止,余先生已编著出版《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理论与 、 、 、 现代管理会计研究》《企业理财学》《管理会计学》等教材、专著、译著近30部,在国内 、 、

外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余先生的独创性学术成果体现在他各个时期的文章、专著之中。

发表论文

早在40年代,余先生目睹国民党统治区域物价飞涨,通货急剧膨胀,借鉴西方会计理 论,在中国最早致力于币值变动会计的研究,发表了专题论文《币值变动会计之理论及其方 法》 (上、下) (载于《公信会计月刊》第12卷,第3、4期,1948年) 。该文全面论述了在 持续通货膨胀条件下, 如何以“资本维持学说”为中心, 对传统的会计理论与方法进行变革。 该文的发表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即使在现在也依然闪烁着光芒, 具有较大的现实 意义。因此,该文被称为中国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先导性文献。

其他方面的贡献

1.致力于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建设

余先生着重研究了现代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的两大阶段和管理会计的对象、 方法和基本 特征等问题, 取得了一些开拓性的成果。 《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学科》 一文指出,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执行性管理会计和决策性管理会计两大阶段。 前者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形成的标准成本会计系统, 主要包括标准成本、 预算控 制和差异分析三个方面。其基本点是在企业的战略、方向等重大问题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协 助解决在执行中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经济效果的问题。后者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 以服务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

决策性管理会计。 它认为: 提高企业内部生产经营各个 方面、各个环节的生产、工作效率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放在 首位; 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其理论和方法基础的决策性管理会计包含了执行性管理会计, 但决 策性管理会计的创立及其发展, 标志着这门学科日趋成熟, 而进入其发展历程中的高级阶段。 该文的发表具有广泛的影响,被国内多种刊物转载。 《现代管理会计中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 探索》一文,着重论述了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和方法问题。它指出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是现 金流动; 现代管理会计的基该方法是差量分析法。 该文对如何建立科学的现代管理会计教材 的结构体系和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 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首先提出了自己独立的见解, 对该 学科的基本理论建设具有奠基性的意义。

2.致力于创建现代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余先生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集中地体现在 《试论中西管理会计的共性和具有中国特 色的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一文之中。该文首先依据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探讨管理会计 在西方和中国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并据以论证了中西管理会计所以会有某些共性的 根本原因所在。“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而且是比较次要的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立足 中国国情,借鉴西方的经验概括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 余先生认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是: (1)一个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线的财务会计 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2) 建立以目标利润为中心的高度综合的经营目标计划体 系。 (3)实行权、责、利相结合,提高以班组核算为基础的厂内经济核算体系。 (4)技术 与经济相结合,开展技术经济分析。 (5)企业经营成果的考核,要重视价值与使用价值、 微观需要与宏观需要的统一; 并逐步建立能准确反映、 评价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相 统一的科学体系。 (6)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逐步建立以电子计算技术为基础的会计信息 系统,并形成全国性的大网络,便于各有关单位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为全面提高经济效益 服务。 (7)加强理论建设,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指导,以现代科学的方法论——系统 论、控制论、信息论为武器,建立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建立, 对其今后长远的、健康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开拓了现代管理会计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广义管理会计体系”研究 为了进一步发展已有的科研成果,余先生从1987年起又开展“广义管理会计学”的研 究,主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广义管理会计体系研究》 。该课题第一次提出包括微观管 理会计、宏观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三个组成部分的“广义管理会计体系”新概念。其中 “微观管理会计”是从企业的角度看问题, 包括“微观投资决策会计”和“微观经营会计” 两个组成部分,从微观上研究如何为提高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益(体现在项目的投资效益上) 和使用效益(体现在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营效益上)提供有用信息。“宏观管理会计”是从 国民经济看问题,在更高的层次上,建立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的经济信息系统,包括“宏观 投资决策会计”和“宏观经济会计”两个组成部分, 从宏观上研究如何在整个国民经济范围 内,为提高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益(建设项目从国民经济看的投资效益)和使用效益(项目建 成投产后从国民经济看的经营效益)提供有用信息。“广义管理会计体系”的研究,既要在 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 发展其三个组成部分, 又要使它们共同组合在一个统一的理论框 架中。 它突破了国内外现行管理会计研究仅限于微观管理会计的局限, 无论从国内还是从国 际来看都属于首创,居国际领先地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在已经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 果,已发表《试论“三论”对现代管理会计的具体指导作用》《试论中国新的会计模式的理 、

论基础及其基本结构》《现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当代会计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建设项 、 、 、 目国民经济评价的几个理论问题》《国际管理会计简论》等相关论文并出版了专著《国际管 、 理会计》 。

阎达五

阎达五教授1929年12月生于山西祁县,1949年3月肄业于北平私立华北文法学院 经济 系,195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夜大学。从1950年10月中国人民人学建校至今,一直在该校 工作,曾任教员、讲师、副教授、教授,担任过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主任等职务;其间, 1960年至1963年曾赴越南民主共和国讲学两年有余,现任中国人 民大学会计系教授。主要 社会兼职有: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 财政部人才中心高级专 家委员会特聘专家。 二、 三、 四、 五届北京市人民政府专业顾问,国务院国民经济核 算协调委员会委员, 《会计研究》编辑委 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司企 业会计准则咨询专家组成员,财政部注册会 计师考试委员会1一4界委员, 以及多个部 广]、 地区会计学会顾问和多所财经院校兼职教授。 早在50年代,因力主苏联经验与中 国实际相结合,率先编写第一本中国化会计教材而闻名 于中国会计界;80年代作为始人之一, 对发展中国的会计理论与实 务了重要贡献。1990 年被吸收作出为日本国际会计研究学会荣誉会员。

主要学术贡献

50年代,阎教授在全面研究苏联的会计理论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经过艰苦努 力, 与已故的黄寿宸教授一起合作编写了建国后第一部我国自己编写并公开出版的 《工业会 计核算》教科书,该书出版后在社会上影响很大,被许多高校作为教材使用。80年代是阎教 授学术生涯中的重要时期。 作为会计管理活动论学派的奠基人之一, 在1980年在中国会计学 会成立大会上与杨纪琬教授合作发表了题为 《开展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几点意见--兼论会计 学的科学属性》的学术论文,首次提出了----------------------《会计研究》 1996/2 关于建立财务管理良性循环机制的探讨---------------------------------------《财务与会计》1996/9

论 注 册 会 计 师 市 场 --------------------------------------------------------《财务与会计》1998/3 对 建 立 物 价 变 动 会 计 准 则 的 几 点 思 考

--------------------------------------------《会计研究》1991/4 中国大陆制定会计准则的研究------------------------------------------------《管理会计》1992/22 关于中国会计准则模式、 结构的研究-----------------------1992年2月26日在会计准 则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 我 国 制 订 会 计 准 则 的 情 况 和 问 题

------------------------------------------------《天津财会》1992/3 中 国 会 计 的第 三 次革 命 ----------------------------------------------------《财务与会计》1993/3 关 于 制 定 我 国 企 业 集 团 会 计 准 则 的 意 见

------------------------------------------《会计研究》1994/1 中 国 企 业 会 计 准 则 及 其 实 施 情 况

------------------------------------------------《调研资料》1994/4 关 于 中 国 具 体 会 计 准 则 制 定 、 颁 布 及 实 施 的 若 干 问 题 -------------------------------《会计研究》1995/1 金 融 工 具 会 计 - 国 际 会 计 准 则 第 48 号 征 求 意 见 稿 简 介 --------------------------------《会计研究》1995/8 我国会计准则述评----------------------------------------------------------《会计研究》1997/1 我 国 跨 国 公 司 会 计 研 究 的 现 状 、 困 难 与 对 策

---------------------------------------《财务研究》1991/1 会 计 国 际 化 发 展 中 的 矛 盾 与 对 策

------------------------------------------------《会计研究》1991/6 我国对外报告会计发展变化的原因、现状及对策-兼论横向经济联合和企业集团------

《中国农业会计》1992/1 关于企业集团财务、 会计问题的探讨-------------------------------------------《建材财会》1992/4 我国企业集团利益分配控讨------------------------------------------ 经济理论 《 与经济管理》1994/4 论劳动者权益会计-重构会计等式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工会财会》1996/5 关 于 人 力 资 源 会 计 的 框 架 -- 以 劳 动 者 权 益 会 计 为 中 心 -------------------------------《会计研究》1996/1 我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比较-兼述我国所得税制的改革方向 -----------------------《税务研究》1997/7 关于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的研究--------------------------------------《财务与会计》1996/7 关于预算会计准则的框架结构---------------------------------------------- 电 《 子工会财会》1994/1 关于预算会计改革的几点思考------------------------------------------ 预算会 《 计研究通报》1994/8 审计的

产生和发展----------------------------------------------------------《函授学习》1986/2 从审计的产生谈审计的性质------------------------------------------------ 审 《 计理论研究》1992/8 审计职能、对象、任务和作用的探讨----------------------------------------《审 计理论研究》1992/8 审 计 理 论 研 究 的 新 起 点 -论 审 计 理 论 结 构

----------------------------------------《审计研究》1996/3 构建审计理论框架初探------------------------------------------------------《审计研究》1995/3

经济效益审计性质、 职能和概念的探讨--------------------------------------- 审 《 计研究资料》1992/9 内部审计初探--------------------------------------------------------------《函授学习》1987/2 时代的召唤 历史的丰碑学习 《审计法》 的几点体会-------------------------------《审计研究》1994/5 中 国 注 册 会 计 师 独 立 审 计 准 则 的 内 容 与 特 色

---------------------------------------《审计研究》1996/4 积极开展效益审计 推动内部审计发展--------------------------------------《审 计研究资料》1995/11 6

葛家澍

葛家澍(1921~ ),1921年3月生于江苏兴化市昭阳镇。1940年就读于江苏学院,1942 年转学厦门大学,1945年厦门大学会计学系毕业,获厦门大学商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留 校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在校内历任会计核算教研室副主任、经济系副主任。1982 年成立经济学院,被任命为首任经济学院院长。现任厦门大学会计学教授、我国第一批经济 学(会计学)博士生导师兼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学科评议组 第一和第二两届成员、财政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专家咨询组成员。

职业生涯

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194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商学院会计系并 留校任教,至今已逾55年。1978年晋升为教授。他先后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经济 学科)评议组第一届和第二届(现届)成员,并成为全国首批经济学(会计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在,他还是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

葛家澍教授1921年3月出生于江苏省兴化县, 1941年夏, 就读于江苏学院经济系。 当时, 江苏学院因抗战而内迁武夷山区,以优异成绩直接转入厦门大学商学院学习,主修会计学。 在四年大学期间,他除了遍涉经济学的各相关学科以及历史、文学外,还专心于会计学的学 习与研究,并读完了当时图书馆几乎能找到的所有会计书籍。1945年夏天,他以优异成绩 完成学业并留校任教。留校后,葛家澍教授更着力于科研与教学工作。他针对苏联大纲中关 于会计对象是于 1956年发表了的编写。截止到现在,他所编写的教材多达十余 本,涉及会计理论、会计原理、工业会计、经济核算与经济效果等多个领域,其中有五部是 原教育部、现国家教委指定由葛家澍教授主任编的全国统编教材。

人物著作

《会计学原理》《会计基础知识》《借贷记账法》《社会主义经济核算与经济效果》 、 、 、 、 《通货膨胀会计》《会计学导论》等。 、

潘序伦

潘序伦(1893—1985年) ,宜兴丁蜀镇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是国内外颇负盛名的会 计学家和教育家,被国外会计界誉为中国会计之父。

个人履历

潘序伦出身书香门第,1921年得到文学士学位,同年学校保送,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商业 管理学院,选学了会计学科,因而奠定了一生从事会计学研究的基础。1923年,获得哈佛 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翌年,又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博士学位。1924年春夏之交,潘 序伦学成博士归国,被暨南大学聘为教授潘序伦。在1927年,潘序伦辞去了教授职务,开 设了“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1并编译出版会计丛书和创办会计学校。他从实践中深深感 到开展会计师业务,首先要取信于社会,因之取《论语》中:民无信不立之句,将潘序伦会 计事务所改名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1927年,他先举办簿记训练班,因学生人数大增,为适应需要,后又创办了立信会计 补习学校、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和立信高级会计职业学校。 1930年12月,潘序伦任国民政府主计处筹委会委员,1931年3~7月任主计处主计官。 抗日战争时期,他离开上海到了重庆,并任教于重庆大学,又在重庆又设立了立信会计 事务所和多种教学形式的立信会计学校。1941年秋与生活书店合作,创设立信会计图书用 品社,专门出版立信会计丛书和印制发行会计帐册报表。 《立信会计丛书》到1956年为止, 共编译出版200余种,后又编制了《苏联会计述要》《国营会计概要》等著作。 、 抗战胜利后,潘序伦于1946年6月至1947年5月,任经济部常务次长,1947年5月受聘 为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潘序伦为了培养高级会计人才,以适应社会需要,他克服一个又一 个困难,在重庆市区建造了立信大楼,分别办了两所专科学校。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 指引下,潘序伦积极推动恢复的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和立信会计学校,建了新校舍;成立了全 国第一个会计学会--上海会计学会和解放后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上海会计师事务所。重建 了立信会计编译所,编译出版了《新编立信会计丛书》《立信财经丛书》等30多种。三位 、 一体的立信会计事业,现今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生机勃勃。

个人成就

潘序伦先生在

中国传播了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和方法。在20世纪30年代,在“改良和改 革会计”大争论中,主张引用西方现代会计。潘先生撰写了大量的会计著作,介绍了现代会 计。潘先生开设会计出版社,大量出版会计类教材和著作。潘序伦先生推进了会计实务。潘 先生先后创立两家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和上海会计事务所。 潘序伦对中 国会计教育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潘先生创立的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现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迄今已有八十多年历史,为祖国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会计人才,名声远扬,潘序伦功不可没。

主要著作

《立信会计丛书》 《苏联会计述要》 《国营会计概要》 《新编立信会计丛书》 《成 本会计》 《高级商业簿记教科书》 《公司登记规则》 《公司会计》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 《国营企业会计概要》 《基本会计学西方会计》 《基本会计学》 《会计学》 《审计学》 《所得税原理及实务》 《通用簿记教程》 《政府会计》

郭道扬

郭道扬,我国著名会计史学家。1940年11月生,湖北谷城人,1964年毕业于湖北大学 经济系,毕业后执教于中南财经大学(原湖北大学) 。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会计学 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曾任国际会计史学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教授会 会长, 现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 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与会计史专 业委员会主任、美国《会计咨询》杂志编委等职。郭道扬教授拥有众多研究成果,所著《中 国会计史稿》 (上、下)被国外同行专家誉为“东方第一部会计史学专著”,在世界上形成 了广泛影响。

主讲课程

博士生课程: (1)现代会计理论专题; (2)现代审计理论专题; (3)会计思想史; (4) 会计、审计思想史; (5)国际会计理论; (6)会计思想史、现代会计与审计理论专题; (7) 财务会计理论专题; (8)会计与审计史学专题; (9)会计法律制度专题等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

财务会计、会计审计史、国际会计、现代会计理论,主要侧重于会计基本理论、会计思 想史与会计史、国有企业会计改革与发展、国际会计比较等。

主要研究成果

郭道扬教授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商业部和湖北省多 项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的研究。 他在学术专著和论文中提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的观点。 其代表 性学术著作主要有《中国会计史稿》 (上、下)《会计发展史纲》《会计史研究》 、 、 (第1、2 卷)等10余部。1982年至1988年出版的《中国会计史稿》 (上、下)被国外同行专家誉为 “东方第一部

会计史学专著”,并被译成日文、英文在国外出版,该书被许多国家图书馆收 藏,在世界上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并于1995年获原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第一届人文社 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984年所撰《会计发展史纲》为我国第一部会计史教科书,于 1988年至1990年被分成上下两册译成日文出版,并于1988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 专著性教科书《会计史研究》 (第1卷)被列入“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于2002年获全国 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会计史研究》 (第2卷)列入“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 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郭道扬教授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具有代表 性的论文有: 《会计职能论》《会计控制论》《走向宏观经济世界的现代会计》《二十一世 、 、 、 纪的战争与和平—会计控制、会计教育纵横论》《帐(账)应用考析》《百年反思与新世纪 、 、 展望》《论中国会计的历史贡献》《论中国会计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回首千年话沧 、 、 、

桑》《论两大法系的会计法律制度》 、 、以及《二十世纪会计大事评说》等。其中《会计职能 论》载《日本经济学研究》获中国会计学会1999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 《百年反思与新世纪 展望》获中国会计学会2000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 《回首千年话沧桑》获中国会计学会2001 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 《帐(账)应用考析》获中国会计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论两大法系 的会计法律制度》获中国会计学会2003年度优秀论文荣誉奖;其他论文也多次获得省部级 科研奖。

代表性成果

[1]郭道扬.中国会计教育在改革中的发展[C].第八届国际会计教育与研究论文集 [法].1997.1. [2]郭道扬.论会计的职能与本质[J].经济学研究[日],1998.5(3) . [3]郭道扬.兴盛发展的20世纪的审计事业与公共会计师事业[J].中国经济评论[美], 2002.1. [4]郭道扬.二十世纪会计思想演进概说[J].管理会计[台湾], 2001.2. [5]郭道扬.帐(账)应用考析[J].会计研究,1998.11. [6]郭道扬.修订会计法的历史贡献[J].会计研究,1999.11. [7]郭道扬. 回首千年话沧桑——公元1001-2000年会计的发展[J]. 会计研究, 2000.1. [8]郭道扬.论两大法系的会计法律制度[J].会计研究,2002.8. [9]郭道扬.二十世纪会计大事评说[J].财会通讯,1999.1-12.《商业会计》《人大 ( 、 报刊复印资料》刊载及转载) [10]郭道扬.论宏观经济调控与财务会计组织体制改革[J].财会月刊,1997.1. [11]郭道扬.关于国有企业财务机制转换问题[J].财会月刊,1997.4.《人大报刊复印 ( 资料》第5期转载) [

12]郭道扬.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 《会计史教程》第一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 出版社,1999. [13]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会计理论与会计史全程教学研究”(主持, 2005年下达)

[14]国家社科基金:“产权会计法制史与现实会计法制体系建设研究 ”(主持, 2003-2005) [15]财政部重点课题:“会计法规体系研究”(主持,2005.7结题) [16]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第一批:“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基本会计问题研究”(主持, 2001-2004) [17]财政部:“中国现代会计史”(主持,1992-1993) 目前正在研究的问题 [1]教育部“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会计史研究》 (第3、4、5卷) [2]“会计法制问题研究”。 [3]国际自然基金课题: 《会计规范全球协调与趋同中的根本性问题研究》 ,研究经费: 19万

杨纪琬

杨纪琬教授,我国社会主义会计制度的奠基人,著名会计理论家、教育家,注册会计师 制度重建和恢复的创始人。 曾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兼法制委员会委员, 证监会股票发行审 核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成本研究会副会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 生导师, 《会计研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 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天津财经学院、北京经济学院等十几所高 等院校的兼职教授,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董事,中华财务会计咨询公司高级顾问,中国注 册会计师协会高级顾问。

人物生平

杨纪琬教授,上海松江人,生于1917年11月。1935年考入国立上海商学院(现上海财 经大学) 会计系。 1939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并攻读中英庚款基金会的在职研究生, 1939 年起至1949年止,先后担任国立上海商学院、东吴大学、之江大学、大夏大学、光华大学

的会计学助教、讲师、教授。1949年11月调入财政部工作,任会计制度司(后改名为会计 事务管理司)副处长、处长,1957年任副司长,1980年任司长,1985年任顾问,在会计司 前后工作四十年。1985年至1991年任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专家工作组”中国 代表。1983年起,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8年起, 任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兼法制委员 会委员。五十年代初创建并主编新中国第一本会计杂志《新会计》 ,以后兼任《工业会计》 、 《企业会计》《会计》等会计专业杂志主编;在会计司任职期间领导组织制定了新中国的各 、 项会计制度,1980年,发起成立中国会计学会,任副会长至今,1980年起,主持起草新中 国第一部《会计法》 ,历时近五年,1979年,建议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

,得到财政部批准, 并筹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任第一任会长。1982年,由财政部授予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 职称,1983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被编入《中国名人大 词典(现任党政军领导人物卷);1991年,被中外名人研究中心编入《中国当代名人录》 》 , 1990年编入《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学者辞典》和《中国当代经济学科学者辞典》 。由于杨纪琬 教授对新中国会计制度和会计理论建设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1991年10月,荣获国务院为发 展中国科学研究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而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1993年任财政部会计准则 中方专家咨询组组长。1999年2月6日逝世,享年82岁。中国官方发表的《杨纪琬同志生平》 中称他为“新中国会计界公认的一代名师”, 为中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建设、 会计理论、 会计教育和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贡献毕生精力,做出了巨大而杰出的贡献。

三次改革

杨纪琬教授亲历了中国近代会计史上三次改革。在1940年开始的第一次会计改革中, 杨纪琬教授全面接受了正统的西方会计教育,并成为当时年轻的西方会计学教授,后参与、 主持了1949年开始的第二次会计改革,在建立适应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会计方法和理论方 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积极倡导并参与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第三次会计改革。 杨纪琬教授从中国实践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科学实用的精神。不遗余力、不抱成见地传播 运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方法和理论、积极提倡借鉴适合中国国情的西方会计方法和理 论。他撰写了大量会计改革的学术论文,就会计改革的目标、原则、思路、方法提出了一整 套设想。提出了中国会计改革国际化之路,系统阐述了财务与会计的关系。针对传统的会计 本质的“工具论、 方法论”和在这一理论影响下的事后记账、 报账的被动的会计工作的状况, 杨纪琬教授八十年代初与阎达五教授一道, 提出并完善了会计管理论。 会计管理论在学术界 和实务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成为八十年代会计工作转轨变型的主要理论依据。“会计管 理”这个名词也已为公众所接受并广泛运用。

会计制度

1984年杨纪琬教授在总结几十年会计制度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提出会计制度的 建设应妥善处理十个方面的关系, (1) 即: 统一与分级的关系;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3) (2) 科学化与大众化的关系; (4)微观与宏观的关系; (5)细与粗的关系; (6)立与破的关系; (7)条条与块块的关系; (8)发展变化与相对稳定的关系; (9)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 (10)会计制

度与其他经济制度的关系。从1980年起杨纪琬教授主持起草新中国成立以来 的第一部《会计法》 ,他反复研究会计与法律的结合问题,先后易稿二十多次。后撰写十余 万字的学术论文,归纳出针对性、可行性、责任可衡量性、重要性和相对稳定性五项会计法 制建设原则。

成本管理

在1980年召开的中国成本研究会成立大会上,他首先提出了成本管理的七个环节:成 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荣誉

杨纪琬教授的治学方法可用他常常教导学生的三句古训来概括: “学, 然后知不足; 教, 然后知困。”(出自《礼记·学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出自 ) 韩愈《进学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在杨纪琬教授的学 ) ) 术研究生涯中,他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他的学术报告、学术论文中,言谈举止、字里 行间强劲地显示出实践的足迹。他不唯上,不唯书,勤于思考,勇于坚持,敢于放弃,充分 体现了“知不足”、“知困”、“知难”、“业精于勤”、“自强不息”的精神。杨纪琬教 授一生紧紧追随着中国会计事业,对于中国会计制度和会计理论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91年10月,他荣获国务院为发展中国科学研究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而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证书。1999年底,杨纪琬教授谢世。会计业界悲坳不已。中国会计界失去了一位巨将。杨 纪琬教授创建的会计理论, 他的治学精神, 他为中国会计事业所做出的不朽业绩将永留史册。

出版物

《怎样阅读工业企业会计报表》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63年 《会计理论探索丛书》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经济大辞典: 会计巻》 与娄尔行合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 《中国现代会计手册》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8年 《成本管理大辞典》 与许毅、王振之合编 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 1987年

本文来源:https://www.hy-hk.com/330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