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hk.com--教师节祝福语】

语文组校本教研活动评课材料

虞彩虹 2005年4月7日 本次活动语文组共开出了四堂课,令人欣喜的是,这之前教师对课文进行了较好的钻研,年轻教师没有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盲目赶时髦,我们看到的还是朴实的语文课。现在关于这四堂课说说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我认为这四堂课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那就是每一堂课都注重对文本的解读,且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陈先锋老师抓住一个“奇”字,杨紫英老师抓住“伟大”和“悲”做文章,袁娅婷老师和陈燕老师则抓住人物的表现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而且这几堂课思路都很清晰。四堂课中《我的叔叔于勒》和《母亲》还重视了让学生进行体验,前者安排了表演,后者安排了“感受母爱”这一教学环节。

此外我也想对这几堂课挑挑刺,杨紫英老师的课没有注意到面向全体学生,回答问题明显地集中在几个同学身上,显然不妥;陈先锋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对时间估计不足,个别环节显得过于仓促,而且对学生的回答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来评价,不必有老师大包大揽;陈燕老师的“自由朗读”这一环节让人感觉别扭,虽显热闹却不能让学生静心品味课文,同时老师关于读课文的提示应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也过于单一化。

以上纯属本人不成熟的看法。总而言之,这几位老师的课都有许多可取之处,也显示了他们较高的语文教师的素质。

另外关于校本教研提一点建议,最好在活动前先确定一个切合本组实际的主题,不要太大,找准一个点,然后针对这个目标去备课、开课,上课过程中同组成员就根据确定的主题进行观察、统计,在评课过程中也就可以有针对性了。至于开课可以是多节,也可以是一节。 十月二十九日课外活动时间,同大初中语文组在九年级办公室开展教研活动。

此次教研活动由语文组负责组织,语文教研组长朱云凌主持研讨会,所有语文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主要就最近语文组组织的三堂公开课进行交流探讨。这三节课依次是万家宝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王著老师执教的《社戏》,朱伟宏老师执教的《我的叔叔于勒》。 研讨会上,各位教师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充分肯定了每位教师的教学长处,也含蓄的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参加人员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能很好的促进教学,收货颇丰,希望以后能多开展类似活动,提高语文整体教学水平。

东校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1

教研时间:2008年3月1日

教研地点:三年级办公室

教研人员:本组的语文教师。

教研内容:订本组教学计划计划

教研记录: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依据,以“立足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重点,组织本组老师,深入学习教学课标,并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另外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结合生动的教学课堂实例,进行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探索研究。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中,学习语文,发展语文素养。

二、工作思路:

1、组织本组老师结合课堂教学实例,继续收集、学习相关教育理论,进行讨论交流,写学习心得。并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2、依据教学常规要求,认真完成语文教学工作。除了积极配合学校组织的行政听课、随堂听课,抽查作业及教师备课等各项活动以外,我们教研组还将进行不定期的作业互查、教研组内开展“互听互评”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突出年级特色。

3、把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学习习惯、行为规范)安全教育作为年级工作重点。

4、努力抓好学生的学习常规,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活动。

5、经常开展交流心得活动,互学互助

本部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2

活动时间: 3月11日

活动地点: 办公室

参加人员: 本组的语文教师。

活动主题:就下周的青赛课做好准备

具体内容

1、 吃透教材。

2、 认真备课。

3、 精心加细心。

4、 注意细节。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3

教研时间:2008年3月6日

教研地点:三年级办公室

教研人员:本组的语文教师。

教研内容:小结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情况:

教研记录:

一、试题评价:

1、按要求写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3、按要求填空。

4、写话。

二、命题特点:

1、全面性。

2、基础性。

3、综合性。

三、卷面分析:

1、学生知识、能力等表现较好的方面及原因。

(书写、字词、阅读、审题、写话)

2、学生知识、能力等表现不足的方面及原因。

汉字书写不规范。

字词把握不透彻。

写话训练有待加强。

审题能力有待提高。

评分标准有待规范。

四、建议:

1、重视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

2、提高字词教学实效效率。

3、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

4、重视口语交际与写话教学。

5、关注常规,培养严谨求实的学习习惯。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4

活动时间: 3月15日

活动地点: 办公室

参加人员: 本组的语文教师。

活动主题:全组老师学习《教学参考用书》

具体内容:

一、关于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重点在于:树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的教育理念。在理念前提下正确把握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的特点,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材的内容和结构。

关于课文:用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故事吸引学生,同时又吸纳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单元练习安排合理,巩固了基础知识,落实了写字任务。

关于识字:坚持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

三、注意的问题

中年级重点落在朗读训练,尊重学生的个性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和听说习惯。

四、本年级组本学期语文教学小组活动安排计划

1、互听随堂课,共同提高。

2、经常交流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5

活动时间: 4月8日

活动地点: 办公室

参加人员: 本组的语文教师。

活动主题: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遨游汉字王国”

具体内容:

围绕“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教学,这也是孩子们第一次进行为期两周的综合性实践。根据 “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等主题,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进行了一次次的集体研究,最后决定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及课外的相关资源,自主开展一系列的汉字综合学习行动。活动如下:

1、学习课本上的阅读材料,然后组成学习小组,并确立组长后明确分工;

2、小小展示台──汉字历史大揭秘

(1)字谜大擂台。

(2)谐音俱乐部

(3)小小故事会。(如“一字之差”的教训等)

(4)小主人在行动──我为用字规范出点力

(5)小小书法展──感受书法艺术美

3、制作展板。

4、小结:

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会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会说……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编写材料,自己主持活动,他们就会兴趣盎然。的确,在综合性活动课上,孩子们的思维特别活跃,他们的“工作成果”也给老师们一个又一个惊喜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6

活动时间:2008年4月10日

活动地点:本部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员:全校语文教师。

活动内容: 参加学校语文组大教研活动。

本部五年级 “为了孩子,你我同行”

1、观看魏老师的青赛课教学录像《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以及相关的评课意见。

2、教研中教师活动,填写教学六关注。

3、魏老师的二次执教。

4、教者反思,教师参与性评课。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7

教研时间:2008年4月15日

教研地点:本部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教研内容:在反思中进步 在评课中成长

活动过程:

一、由戴蓓主任做《在反思中进步 在评课中成长》的专题讲座

(一)反思重点——课堂教学

关键词:教学观念 教学行为 学生的表现

(二)课前准备和课余练习——反思的基点

关键词:教学目标 达成高度 准确的定位

(三)学习观摩——反思的生长点

(四)开展对话——反思的要点

(五)勇于否定——反思的难点

反思的内容:

1. 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3. 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4. 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存”。

5. 教学过程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6. 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7. 是否存在着“伪探究”

反思的方法:

1. 思教学效果

2. 思自己的行为

3. 思成功之处

4. 思教学不足

5. 思改进措施

6. 思再教设计

(三)进行教学反思的注意事项

1.不要与说客混淆

2.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3.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4.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5.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四)关于评课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8

活动时间: 4月18日

活动地点: 办公室

参加人员: 本组的语文教师。

活动主题: 《放飞蜻蜓》集体备课

活动过程:

1、解读教材: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

2、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三、探讨教法:

覃宁:这篇文章短小且非常容易理解,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觉得在这课的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以趣激学,以情系说。

张永青: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潘萍: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学生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争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学生会津津有味的听,全神贯注地辩,又兴致勃勃地说,能培养学生专心听、仔细辩、大胆说的习惯和能力。

谌雪娇: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卢卫: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觉得可以安排了一组图片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呢?并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的吗?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9

活动时间:2008年4月24日

活动地点:公园小学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员:本组的语文教师

活动内容:

听课 柳州市第8届青年教师赛教课

本组 余忠翰老师执教 四年级 《狼和鹿》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10

活动时间:2008年5月8日

活动地点:东校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员:全校语文老师

活动内容: 参加学校诵经课题组的教研展示活动

1、听课《春之畅想曲》;

2、教者反思和评课;

3、参与式活动。

4、课题组成员诵读经典诗文展示。

5、小结。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要11

活动时间: 5月12日

活动地点: 办公室

参加人员: 本组的语文教师。

活动主题:语文课更应返朴归真

学习的具体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堂,怎样上出“语文味”,特别是在过分强调“人文性”的今天,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常常是我们忽视的――没有真正走进去,品读课文语言,理解文字背后的广大空间。一味的去追求所谓的精彩,什

么课都想感动天感动地。刻意地去挖掘教材,找甚至去造内涵。到头来只是一派虚假繁荣。与其那样,不如做些实在的,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打牢基础,读好、写好。

二、问题的解决:

1、课堂上的教学手段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切莫“同一首歌”。

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切莫“为表演而表演”。

2、让学生从文本内容中去“入其境,悟其情”。

三、总结:

语文不是筐,啥东西都能装”,我们不能被“语文的外延”之类似是而非的口号所迷惑,而应回归语文的本色——言语能力是奠基性的,是语文课程、语文学科“质”的规定性得以存在、显现的基础,也是语文课程、语文学科得以发展的依托,舍此不称其为学科。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以我们深厚的语文功底引领学生落实语文的“本体”:外里显现灵活扎实的语言运用能力,内里表现为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升认识价值观,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要12

活动时间: 5月22日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 本组的语文教师。

活动主题:享受朗读 培养语感

学习的具体内容:

一、教研概要:

语感是语言的一种直觉能力,但训练语感却是一贯非直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反反复复地对各式各样地言语材料进行感受和领悟,反复地进行感性的和理性的认识。这样,学生对言语的感受就会逐渐从肤浅、狭窄、迟钝走向深刻、全面、灵敏和迅速,而培养学生这种对语言的灵敏、全面、深刻的直觉能力也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感情。”要真正地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小之以理,动之以情。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二、具体措施:

1、语感的培养不是讲出来的,是学生自读自悟的结果。在上课时适时地指导、点拨、启发,可能这样讲得少了,但学生的语感却能够在反复对比的读书过程中有所悟、有所得。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享受朗读。“讲解只能让人知道,朗读却可以让人感悟”,语感也自然会流露于学生惟妙惟肖的诵读声中。如:《赶海》时引导学生从“我在海里摸呀摸呀”“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想象螃蟹逃生时有趣的样子;从“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体会小伙伴抓螃蟹时的专注努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夹住时疼得龇牙咧嘴的有趣样子等,让学生读出小作者赶海时喜悦、惊讶、欢快的心情。在充分交流、朗读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把有趣的情景演演,在饶有情趣的表演中,让学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体验。这些构成画面的语言更适宜培养形象感。

2、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很多,有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无论哪种都不仅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有效的朗读训练,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与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如《黄河的主人》,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筏子上,紧贴着脚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黄水,如果没有足够勇气,是连眼也不敢睁一睁。”等句子如不运用形象思维,便不会让人感受到黄河浪涛的雄伟、壮观更有一种令人望而生畏之势。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波涛的汹涌澎湃、壮观,从而为学习艄公镇定、机智的品质打下深厚的情感铺垫。

三、总结:

语感培养有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所谓“文选烂,秀才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言虽简单,却道出了阅读教学的真谛。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感受读的乐趣,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而在这个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位与琢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朗读不但应该是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而不可缺少的,也是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的杠杆,而且是语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因此,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把握教材所传递的感情信息,重视通过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和培养,去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从而创造性地拓展文本的宽度、厚度以及温度,使文本在想象与体验中成为学生头脑中栩栩如生的形象,真正“存活”于学生的心灵。真正地让学生有感而发,以我口“读”我心。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要13

活动时间: 5月15日

活动地点:东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员:全校语文教师

活动主题:主题:解读文本 明确目标 有效教学

——中年级有效阅读教学教研活动

活动过程

1、开场白

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是评价教学成败的的重要因素。解读文本,明确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今天教研活动的主题是:解读文本 明确目标 有效教学 ——中年级有效阅读教学教研活动

2、解读文本 把握目标——分年级组现场集体备课活动(主持人 谌雪娇)

(1)大屏幕出示文本内容(吴琼瑛负责课件)

主持人:好,让我来接过这个接力棒。我记得在青赛课期间,时常会听到评委与参赛选手交流一个问题,我记得戴主任就问过:你觉得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到位了吗?文本就是我们阅读教学中一个物的资源,是教学的基础和凭借。“回首来时语文路,潜心会文最是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率先走进文本,潜心会义。下面,让我们跟随本部三年级组青春靓丽的黄春英、缪玲、黄梅芳、黄翠玲老师一起走进《放飞蜻蜓》。

(2)教师个性化分角色朗读。

(3)按年级组讨论这一课的目标定位及简要提出突破本课难点的建议(有效突破难点的金点子)。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要14

活动时间: 5月15日

活动地点:东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员:全校语文教师

活动主题:主题:解读文本 明确目标 有效教学

——中年级有效阅读教学教研活动

活动过程

主持人: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是评价教学成败的的重要因素。解读文本,明确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谢谢几位老师的朗读,对文本的解读目的是为了制订、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规定教与学的全过程的纲领。下面请以年级组为单位分组讨论本课的教学目标和突破本课难点的教学策略。

(讨论交流5-7分钟,然后全体交流,主持人即兴串讲)

(下发讨论表格,以组为单位记录讨论结果,并确定一位中心发言人,由各教研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讨论的问题有:

A、通过阅读文本,你们组认为《放飞蜻蜓》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位是:

B、(有效教学金点子)体会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关怀爱护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你们组有哪些建议?

(4)请3-4个组代表讲解。

(5)提出我们组通过研读教材,确定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主持人:我们进行有效教学的研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能停下的是实践的脚步。下面,让我们走进吴柳清老师的课堂,看看吴老师对文本的解读,目标的达成情况。下面请老师们往后座,稍作休息后一起来欣赏吴老师的教学魅力。

3、课例示范,践行目标(吴柳青负责)

要求:通过观摩课例,关注和检测目标达成的效果及策略。

4、有效教学在反思评议中提升。(反思评课环节由余宗翰主持,吴柳青负责反思,潘萍、覃宁、黄春英、龙懿敏围绕目标的达成及实施的策略进行评课,组外教师补充。)

5、活动小结(卢卫)

今天我们三年级组围绕“有效教学”这一课题,以“解读文本 ,明确目标 ”为切入点,进行了现场集体备课,对话交流,课例展示,评课反思等活动,重点探讨了如何通过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来保障有效教学的实践。虽然我们来不及对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但只要老师们通过这次活动认识到“潜心会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目标导航”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游离保障,能引起我们的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目标及文本的关注,我们这次教研活动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达成了一种共识,追求语文教学的扎扎实实、简简单单、回归本位才是真,做到心中有目标,手中有方法,眼中有学生,我们就能实现有效教学。让我们沿着有效教学的道路,去深入探讨。感谢学校领导的指导和老师们的积极参与。

6、集体诵读陶行知教育语录

(让我们向陶行知先生学习,成为一个有爱心和智慧的教师)

● 爱满天下,乐育英才。

●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7、黄校长提出希望。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15

教研时间:2008年5月22日

教研地点:东校二楼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员:全体语文教师

教研内容:心理健康的关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体现

一、由徐颖老师执教《蚂蚁和蝈蝈》

二、评课的老师们从不同的角度评析

三、由黄清老师做《心理健康讲座》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16

活动时间:2008年6月19日

活动地点:本部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员:全校语文教师

活动内容:参加由四年级主持的语文大教研

主题:课题与教研同行 理论与实践碰撞-中年级阅读教学中有效识字的探究

1、熟悉《课标》要求,正确认识识字教学。

2、正确认识识字与阅读的关系,重新定位中年段的识字教学。

3、做好识字过渡,多方位引导。

4、把握阅读教学中有效识字的基本策略。

5、黄勤老师执教的《特殊的葬礼》。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17

教研时间:2008年6月12日

教研地点:本组办公室

参加人员:本组的语文教师

教研内容:进行教学常规的检查

由学校统一安排,对各年段学生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检查内容为学生各科的学习操作情况。

三年级的检查项目为:背诵指定课文和读读背背。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要18

动时间: 6月22日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本组的语文教师。

活动主题:搞好期末复习工作

学习的具体内容:

又到期末复习了,该如何复习呢,我们利用本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了讨论,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为什么复习

看到这一问题,很多人都会这样回答:为了考高分!但我们认为在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分数只是一方面。而更主要的是通过复习,使学生更扎实掌握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积累,争取把期末复习工作,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过程。

二 复习要有针对性

复习在全面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要有的放矢。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自己班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查找问题,对症下药。

三 复习内容

复习内容从两方面入手:

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段”的练习。

阅读知识包括:“课内阅读知识的积累与阅读方法在课外短文中的运用”。

四 掌握答卷技巧

克服懒散,学会紧张

抓紧时间,先做会的

审清题意,知识迁移

思考方法,标标划划

五 端正心态,快乐复习

要有计划的、合理的安排好复习时间,从从容容地复习,复习内容较多,我们一定要针对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或者在复习过程中,及时调整复习计划。

一年一度的期末复习即将来临,不管您快乐与否,我们都要进行复习。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要端正心态,选择快乐。使复习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19

活动时间: 6月25日

活动地点: 办公室

参加人员: 本组的语文教师。

活动主题:讨论制定期末复习提纲

具体内容:

一、复习要求

1、掌握本册书所学生生字新词,并能熟练理解运用。

2、能熟练背诵并默写本册书所要求的片断。

3、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感知课文中人物的精神等等。

4、能写清一件事和写一种动物等等,并能初步做到重点突出,具体生动。

5、掌握修改病句,扩句等基本知识技能。

6、在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二、复习重难点

1、 字词:复习本册教材里的生字221个,310个左右的词语,并会运用。掌握多音字,辨别形声、形近字。复习钢笔字的写法,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2、 阅读:复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方法;通过人物的言行反映人物的特点;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句子的含义;用串连段落大意、回答课后问题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用列提纲来背诵课文。

3、写作:复习有条理、具体地说清楚一件事;学会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列作文提纲,学会写复信,。

三、复习办法:按内容分块复习,层层落实。

四、重点辅导对象:

(薄弱方面为阅读与写作) (基础知识薄弱,从低段知识开始补)经过复习可以减少遗忘,使学习的成果牢固地贮存在大脑里,以便随时取用。

五、复习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1、复习要有计划性。根据要复习的内容和复习课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详细地写出复习课教案,并注意复习内容的系统性,把已学的知识系统进行归类。

2、复习要有针对性。从摸清学生知识的缺陷,尤是能力上的薄弱环节出发,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或失误的内容方面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

3、复习手段要多样化。教学的着眼点要放在培养和提高能力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加强复习课的趣味性,使学生产生新鲜感,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复习内容要推陈出新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新的角度处理教学内容,设计新的习题,使学生在同类知识的比较中,在理解、运用和练习上感到新。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要20

活动时间:7月3日

活动地点:东多媒体教师

参加人员:本组的语文教师

活动主题:听课议课——唐主任执教《 争论的故事》

评课记录:

本周唐主任在组内上轮流课时执教了《争论的故事》一课。听完课,我们教研组及时组织了评课,现将老师们的评课意见整理成评课稿:

真实、朴实、扎实

唐主任执教的《争论的故事》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文章,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根据文本“借事说理,以对话推进故事发展”的特点,整堂课通过品读和感悟,让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阅读、交流中得到提高,展示了一堂原汁原味的语文课。唐主任对教材的独到把握,简约扎实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娴熟的教学技能,使我们教研组听课的老师交口称赞。

一、夯实双基,扎实有效。

语文教学无论如何改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仍然是学生必须把握的,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从这节课的执教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的字词教学非常有特色。如在理解“很不服气”时,老师让学生观察插图上哥哥的神态,做一做不服气的样子,读出不服气的语气,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明了“不服气”的现实含义。理解 “不以为然、争论不休”时,课前要求学生查字典了解带点字“然、休”的意思,让学生结合上下文选择义项。接着,指导学生抓住这些词语和反问句,把激烈的争论通过朗读和表演表现出来。教师这样设计的意图何在?课标提出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这项基本技能的获得就是在课堂中由老师引导,让学生学会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解释。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如此设计,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语文味。

另外,本课教学中反问句的教学处理得印象深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媒体出现三句反问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句子的意思,然后讨论:为什么他们要用反问句争论而不是直接说呢?你读一读,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从而体会出反问句的妙用:反问句能够增强语气,把强调的意思说出来,争论时运用反问句可以使争论更激烈,更精彩。这样的设计与点拨,显示了教师钻研教材的深度。老师牢牢地把握住了文章的“训练点”,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也体现了“语文课要追求简单的深刻”这一思想。听到这里,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同样一篇课文,如果只是看教参,完成任务,那学生的所得会很有限。而像唐老师这样精心解读文本,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去进行教学,那么学生的收获就会很大。

二、朗朗书声,激活课堂。

以读为本是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在课堂上,唐老师十分重视朗读的训练,始终以读为主,紧扣“哥哥和弟弟怎样争论不休,怎样把争论的语气读出来”这个问题,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文本,悟出文本的意思。朗读的形式也多样,读后老师都给予了鼓励性的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落实了读的训练目标,重视了读的实践过程。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渐渐明晰了本课的寓意。其中学生读得特别出彩的是:先让学生讨论如何读好人物的对话,总结出注意提示语及提示语中表现动作、神态的词语读出争论的语气,通过理解重点词来品读等方法,然后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分角色读,加上动作表情分角色表演,把激烈的争论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充分体现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互相交流的平台。课堂上,学生高举如林的小手,争相展示朗读的情景,使我们体会到:琅琅书声,激活课堂。

三、巧妙渗透,拓展延伸。

有故事,有感想,是这篇课文的独有特色。“感想部分”巧借同学之口,各抒己见,阐明了道理。如何使学生既和文中同学的感受产生会心的共鸣,又不失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独特感受呢?唐老师的做法很巧妙:先引导学生将故事读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读文中“感想部分”。“你欣赏哪

种说法?”这一问题的探讨之后,不用过多地讲解,学生对“抓住时机,先做起来。”这个道理已经理解得非常透彻了。接下来让学生谈谈“争论是不是都是不好的?我们认识问题要不要争论?”这一问题挖掘得很深,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延伸了故事的内涵,深入认识生活中的道理,更进一步巩固了课文的学习。

总之,这是一堂朴实有效的语文课,相信只要是认认真真听课的学生,都会受益匪浅。这种扎扎实实的课堂氛围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 水 头 三 小

活动签到: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总结(二)

十月田学校 谭婷

时间:2009年12月28日

地点:矿区一小教师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语文教师

主持人:副校长郭秀兰

主题:评课《林冲棒打洪教头》

跟班学习已经接近尾声,我在12月23日星期三下午上了我的汇报课——《林冲棒

打洪教头》第三课时,今天的教研活动只要就是评我的这堂课。

我的带教老师郭秀兰老师作为主持人也是主评老师,首先简介了今天活动的主要内

容,然后我就开始说课。虽然有点紧张但还是根据说课稿简单的介绍了自己关于这节课的教学设想和教学过程,自己感觉到有多的不足,郭校长首先发言,评价了我的这堂汇报课:

优点:1. 这篇课文比较长,也比较难,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部分第三和第七自然段进行讲解,中间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过度得很自然;

2.课件优美,配合动漫视频进行教学使课堂变得新颖起来,加强了教学效果,视频与教学结合得也比较紧密、合理。

不足:1.时间把握不准。没有事先做多余时间的准备,导致最后提出的问题不太合理,学生一时答不上来。一堂课应做多方面的准备,要全面考虑整堂课,时间不够应该怎么办,时间还剩余应该怎么办。

2.设计的问题不是很合理。让学生做洪教头的“把火烧天”的动作学生做不出来,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意义,有点多此一举。

3.说话练习时间太短。在说话练习中,应多给时间,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想象。特别是在说“加入你在一旁会说些什么?”这个问题时,学生只用了一个字回答,而我只是一笔带过,没有做过多的点评,也没有继续让别的学生思考。

4.动画录像用的比较好,但是看的时间相对较少,没有有效地结合起来,最后多余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再次完整地看一遍录像。

5.我的评价语言没有激励性。老师的评价语言应该是准确的、精炼的,更重要的是,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的同时,还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我的评价语言准确却不够生动,基本上就是对学生发言的总结,指导不够。

其他老师相继发言,都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都提地很到位,很有见地。最后语文

组组长成老师还补充说人物对话应让学生多读,不能面面俱到,全部拿出来讲解,应该多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指导朗读时间不够,我只请了一组同学读。他还总结说:一堂课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种类型的课文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进行学习,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应让学生多读、多体会,才能感悟到人物的性格特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推敲,揣摩、感悟、理解直至内化吸收,促使他们在学语文的同时,提高品味、积累的能力。

从这次活动中我又学到了许多,只有发现缺点才能改正,感谢矿区一小各位老师对我

的耐心指导,“唯进步,不止步”我们要不断锻炼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

合作·和谐·发展——记第七周语文组教研

活动

发表日期:2008年10月16日 作者:文/蜗牛壳 图/JMf 【编辑录入:jmf】

本周三,我校语文组组织第二次教研活动,本词活动开展得热烈成功。具体议程如下:

一、李道孝老师在八年12班执教校内公开课,课题为《老王》。

二、陈秋扇老师组织评课,王飞力老师主评,其他老师也做了精彩的评点和讨论。其中方思宇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感悟,指出了教学在立足于课本教学的基础上,应该向更深层次拓展;而老前辈华权老师积极肯定了年轻老师的巨大进步,同时也指出“提问要探明学生的疑点难点,问到关键处,贵在有启有发。”最后组长王田先老师做了总结性的点评,他认为有效性的课堂教学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要找到巧妙的教学突破口,设问不宜过大过繁,提问要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二是注意阅读教学对写作思想的渗透,如学习《老王》,启发学生挖掘平凡小人物身上的人性特点。评课过后,我们也共同讨论了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如何让生活经历不丰富,在重负之下而致情感虚假,思想麻木的学生能体会如《老王》这样揭示复杂而深刻的社会万象、人性道德的作品?

三、共同研读了章小棉老师组织的理论学习材料:“快乐教书,快乐生活”、“随心上出真境界”等,并作了交流讨论。

四、商讨周日语文组“郊外教研采风”事宜,初步确定由方思宇、倪惟浪、金孟方老师组织,活动主题定为“亲近大自然,相约玉苍山”!

此次教研活动,大家积极参与,讨论热烈有序,真正体现了语文组“合作·和谐·发展”的特色。以下是教研活动的照片:

1.大将风度

第十周 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

2012-04-16 07:07:31|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教研活动记录表

第六周 高中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

2012-03-16 09:43:47|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教研活动记录表

主题:初三语文复习方法探讨

主持人:凌丽连

日期:2011年4月27日

地点:希望之楼一楼教师休息室

参加对象:初中各年级的语文老师

会议记录:凌丽连

初三语文复习方法探讨

为了找到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去提高初三语文复习的效率,语文组召集初中各年级的语文老师集中在一起开展了主题为“初三语文复习方法探讨”的科组经验交流会议。会上,老师们有的提出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有的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给出中肯的见解,大家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讨论非常热烈。

初中升学考试,语文卷由三大板块组成:教材回顾、快乐阅读、创新写作。对于各个板块的复习方法,老师们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 教材回顾

马洪波:这一块紧扣教材,复习时要注意课文只的字、词、音、义,对于这些内容要进行综合性训练,另外还要注意病句的分析。

王 丽:语言表达与应用这块要考的是仿写、续写、提炼,复习时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

许静霞:我觉得在教材回顾这块主要会考到名句默写、古今异义词、字音、字义。上毕业班的几个老师复习的目的要明确,进度要一样,要经常沟通,一个板块一个板块过关。对于默写,可以这样做:每节课课前5分钟都让学生默写一首诗歌,写完后可以是老师改,也可以让班干部改,满分的给予表扬,步及格的放学后留下来抄写,一首一首落实,这样效果比较好;对于文言文,课文下边的古今异义词一定要要求学生背熟。另外,在这一板块中,拼音、字形这些基础的东西学生容易忽略,老师要经常找一些相关的练习给他们做。总之,不管是哪一板块,复习完后就要进行一次检测,看看学生掌握的情况,并找出学生还没掌握的地方,然后在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

韦 纬:字音,最好让学生多看字典。老师讲没多少用,要让学生多练多考。我们学校考得太少了,最好是用考去带动学,考完就讲评,这样效果会好些。

王 丽:用考去带动学,这点说的好,多考学生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才会去学。因为有的学生布置作业、练习他不一定做。

二、快乐阅读

马洪波:这一块是情境考试,要围绕一个个专题进行归类复习。

王 丽: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类的阅读,关键是要把阅读的技巧教给学生。

三、创新写作

韦 纬:第一步,立意。告诉学生,写作前自己要想想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什么主题。第二步,选材。为了表达已经确定的主题,自己考虑一下用什么材料。第三步,

布局谋篇。主题已经确立了,材料也已经选好了,这时你就得考虑一下如何安排这些材料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第四步,要求书写要工整。

林作珩:多推荐一些好书给他们看,不然他们的思维打不开,没什么东西可写,也不知道写什么。

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四)

写法——一个载体(线索)、几个场景。

语言风格——细节描写后的真情流露。

总结:在琦君的心中,家乡是童年时母亲亲手酿制的那一杯八宝酒,是自己抱住桂花树使劲摇落的那一片桂花雨,是母亲亲手包裹的那一个灰汤粽……在汪曾祺心中,家乡是好吃好玩的鸭蛋,是上下翻飞的毽子。

故乡情结已沉淀为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已成为了具有强烈凝聚力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根。

三、现身说法述乡情。

1.故乡是飘漾在空中的番薯糕的香味,是童年嚼在嘴边那甜甜的、嫩嫩的滋味,是生命中一段最本色最温暖的回味。

四、 实战练习写乡情。

1.写一段话送给自己,纪念远去的童年或对亲情、乡情的眷念。

2.写一篇文章送给自己,纪念远去的童年或对亲情、乡情的眷念。

提示:可以采用片段剪影的方式,要有真实细腻的细节描写。

【评析】

作为教材的《春酒》,其示范价值在此值得一提,该文以其细腻的笔触,清晰的结构,道出一段淡淡的乡悉。那一件件细微的小事,一个个鲜亮的场景,一句句含情的语言承载了太多对童处、母亲、故乡的眷恋。大家散文的魅力也在于此——于细微之处见真情,在平淡之间含隽永。这样的文章确实值得细嚼慢咽,模仿演练。

导写的切入点很重要,本教例中以体会情感为切入点,在课始就引导学生细嚼慢咽感乡情,意在学生体会一种情感,积累一种情素。如今的学生“文化快餐”吃多了,很多都不知“思想深度”为何物,很多的作文能洋洋洒洒的叙事,但往往落入为写事而写事的泥潭,更不擅在叙述中倾注情思。这固然是写作技能的缺乏,又何尝不是内心情感的贫乏所致呢?所以,技能技法的传授重要,引导学生积累人生哲理,体悟人世多情,树立为表达个人情思而写作的理念更重要。语文教学须积累,词句篇、手法技法方法须积累,情感思想这些深层次的积累更是需要。

要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积累的角度是一方面,积累的广度也不可忽视,本课在“同类阅读明写法”环节中,不仅引入了同作者的文章加以比较阅主导,在比较中找相同点,总结出乡情文章的写作方式方法,同时更引入相同主题、相同结构的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踢毽子》加以佐证。如此,以《春酒》为点,身外辐射,引出一批,让学生在一个一个具体材料中一次次加深印象。比仅此一篇的阅读更具可信度,更有操作性。

在以类聚篇,深入积累的其础上,本课再以“番薯糕”引发教师自己的现身说法,引发学生去搜寻、选择、占有记忆中相同的材料,从细节处入手,说一说,再来写一写。

本课的最成功之处在于选择了一个可导可仿可练的角度,然后以类聚篇,反复体会,在深厚广泛的积累后,从细节处发挥。

如若将乡情牵引聚集于童年的回味与眷恋或许更好,毕竟,童年较之于乡情对他们来说更明晰更深刻。此为个人浅见。

“运其才智,相机诱导,体悟传神,发展个性。”

——点评张萍执教《春酒——优化阅读教学的导写训练》

陆妙亚

这是《春酒》的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张老师这节课的重点是开发教材示范价值,优化阅读教学的导写训练,本节课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了扎实的探索,称得上是一节成功的阅读教学课。其成功之处在于:

一、用情引起兴趣

张老师以优美的散文化的语言引领着学生回顾本文的主题——这是一杯童心酒,是一杯母亲酒,也是一杯乡情酒。张老师温文娴雅的嗓音把我们和都学生带入了那令琦君魂牵梦萦的故乡,那杯故乡的春酒荡漾着我儿时纯真的快乐,故乡的春酒散发着母性温柔的光芒,流淌着乡邻间朴实的情意。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无数的读者。

二、用心营造氛围,引发共鸣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对比阅读琦君的作品——《故乡的桂花雨》 《粽子里的乡愁》, 说说与课文《春酒》在情感、写法、语言等方面有什么共同点 。(三)当有一天你远离家乡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出示番薯干的图片)(四)写一段话送给自己,纪念远去的童年或对亲情、乡情的眷念。提示:可以采用片段剪影的方式,要有真实细腻的细节描写。

张老师用优美的课前导入、条理清晰的板书设计、标准的普通话、温文闲雅的嗓音,给我们在座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设计非常清晰,环节流畅,环环扣紧文本。张老师一句“琦君之意不在酒,点点滴滴是乡愁”,自然而然地衔接回顾了琦君的生平,再次巩固本文的主题,而课外资料的补充,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琦君,而此时学生已然被张老师引起了浓厚的兴趣,适时地提出问题:对比阅读琦君的作品——《故乡的桂花雨》 《粽子里的乡愁》, 说说与课文《春酒》在情感、写法、语言等方面有什么共同点 。

从学生的课堂反映来说,学生对阅读的重点把握是不错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张老师的适时提醒和点评,让学生明白了一篇好的文章需要一个载体,载体的凸显需要选择场面,而场面的凸显则需要细腻的刻画。张老师用自己儿时的记忆——家乡的番薯干唤醒了学生的记忆,触发了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说让自己印象深刻的记忆。儿时的回忆让我们想起了那稚嫩的孩提时代,忍不住会心一笑,想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而张老师却在此时戛然而止,让同学写一段话送给自己,纪念远去的童年或对亲情、乡情的眷念。从激发感情到写下儿时的记忆,那是水到渠成。

课虽然结束了,但情却并未尽,意也犹未已,给学生留下了回忆和想象的艺术空间。由此可见,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教学上要“运其才智,相机诱导,体悟传神,发展个性。”

一杯“语文味”的美酒

陆梦音

《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都令人神思飘飞。如诗一般的生活织就了如诗一般的童年,而作者又用如诗般的语言描绘出这一切:儿童圣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情趣,这是一种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思乡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被乡愁所紧紧缠绕。琦君作为一名台湾作家,故土难离而离了又难以再回的愁绪深深困扰着她。《春酒》介绍了故乡过年的风俗,以儿童的视角观察生活,用富于童趣的语言写出了对童年,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张萍老师的这堂公开课让我受益匪浅,她呈上的是有道地的“语文味”的美酒,有着实实在在的功效。语文课要充满“语文味”,关键在于教学立意的明确得当。一堂课的教学立意,应依据文本特点、学生情况、编者意图以及教师本人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来定位。“教什么”定位清晰了,“怎么教”也就得当了。于是师生互动,深入文本,浸润在字里行间品味、感悟、鉴赏,领略文本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人文精神便在濡染中得以培养、积淀与提升。

这堂课是《春酒》的第二课时,学生已经熟悉文章的情节,对作者的情感也大致有所体会了。张老师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在进一步地了解琦君作品中的故乡情结以及学会用载体和场景进行片段写作。

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琦君以及她的作品的特点,老师把琦君的另外两篇作品《故乡的桂花雨》和《粽子里的乡愁》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说说课文和这两篇文章在情感、写法、语言等方面有什么共同点。明确了三篇文章同一个主题,那就是思乡,在写法上都运用了一个载体和几个场景,文章的语言都比较质朴、细腻。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字里行间都透着浓浓的情感,所以当然要学生来读一读,好好品味。联系汪曾祺的故乡情结,张老师对学生道出了自己的故乡情结:家乡的番薯干。“故乡情结是飘漾在空中的番薯糕的香味; 是童年嚼在嘴边那甜甜的嫩嫩的滋味;是生命中一段最本色最温暖的回味。” 张老师的叙述,勾起了学生们对童年、对亲人的回忆。这时老师抛出问题:“如果你远离家乡去外地求学,你会想到家乡的什么?”学生的思路别打开,有的说“后山的那片桔林”,有的说“外婆做的豆腐”,有的说“清明节家里做的白米果”等等。说过以后就要动笔写一写:写一段话送给自己,纪念远去的童年或对亲情、乡情的眷念。要求:用一个载体,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男生写的清明节的白米果,写得很生动。

这样的语文课堂有情有味,有声有色,让我们品尝到了一杯充满“语文味”的美酒。

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三)

明析要求,适度适量,深入浅出

——点评胡学莉执教《中考复习——语言赏析》

陈岳雷

复习课,需要考虑的最重要问题就是“效率”,而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对要求的把握、对学情的分析定位、复习策略的制定等方面。因此,我认为要上好复习课,提高课堂效率,需力求做到“明析要求、适度适量、深入浅出”。

一、明析要求。考纲是命题及复习的纲领,是方向,教师不仅自己要明确,也要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明白题目的理解、表述等方面的要求。“语言赏析”题,对应考纲要求“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情感”,另据近几年中考题的形式,语言赏析类题目有两种类型:赏析语言的形象性(2009年、2011年),赏析语言的思想情感(2010年)。 胡学莉老师本节课从考点解析、认识两种题型(赏析形象生动性、分析思想情感),到发现分析赏析形象性类题目的问题,总结答题方法,可见对课堂复习任务是明确的。

二、适度适量。根据学情选择难度、数量适当的语言材料进行讲解训练是提升复习课效率的关键。教学要接近学生,复习更要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对原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存在问题,是复习指导的前提,否则复习就将陷入“炒冷饭”的尴尬中。其实,大多要求、注意事项在平时教学中都已讲过,很多学生对此肯定也是似曾相识的,所以,教师讲来厌烦,学生听来无趣。

胡学莉老师采用当堂训练——投影学生答案——分析不足——对症指导的步骤展开教学,贴近了学生的实际,易调动学生的即时兴趣,提

升了复习的效率,但同时也存在不足:学生答案的利用率不高。即对学生答案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分析不够透彻,并缺失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那就是对学生答案的修正、补充。

适当的训练量是效率的保证,它不仅能暴露问题,同时又能巩固熟练复习要点。当然,那些题海战术、“炒冷饭”、机械性重复训练等等,是训练的弊端。而强化训练是一种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强化训练,就是要求教师选择与例题难度类型相当的材料反复地训练,克服很多学生“这儿懂,那儿不会”的毛病。这一点上,胡老师的课有待改进。

三、深入浅出。学生对考纲要求、题目类型的解读肯定没有教师那么专业、系统,学生每天接触那么多学科、要做那么多的题目,他对要求与题目类型的感知是相对比较模糊的,教师如果在分析指导时只停留在教师自己的高度,用语文教师自己掌握的比较专业的术语,如修辞、表达手法、表达技巧、语境分析等,来指导学生,那未免陷入教与学脱节的处境中。再者,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对很多概念的认知理解是不透彻的,教师一再宣讲,也只能让他们“记其形而疏于神”。而通过对近几年中考卷提供的参考答案(2011年答案:将人世比作大书,自己对人世的认识比作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表现社会的错综复杂,自己的幼稚天真;将花苞比作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来看,恰恰是注重从“神”的转变,开始淡化刻意地判断手法、写出术语。因此,教师在指导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笼统的手法判断到对具体内容的细致分析转变。

同时,如何进行有效的分析指导,能让学生好懂、易把握也就显得

很重要了。胡学莉老师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题目上“生动、形象”的理解,特意用了两组句子:

形象:

①狂风带着大雨,猛烈地袭击着行人。

②狂风带着大雨,如一个失去理智的醉汉毫无道理地往人身上撞。 生动:

①一场春雨飘过,茶树吸收了足够的水分,长出许多青翠的嫩芽。 ②一场春雨飘过,茶树喝饱了水,吱吱地直往外冒着青翠的嫩芽。 这是很好的一种方式,通过浅显的材料对比,让学生了解了“形象、生动”的意思。我认为,这个材料还可以运用得更充分,如果问学生第②句话好在哪里,很多学生都会机械地说:因为他们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但是,道理很明白,句子不是因为修辞而生动,修辞只是一个概念,可很多学生就是会如此机械地答题。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具体地更详细地说说第②句好在哪里,这样语言的赏析就更深入,避免停留在术语的表层判断上,也为下一环节中考例题的解答做好铺垫。再者说,语言的赏析,不仅仅只有修辞,它还可能指向词语、句式、感情色彩、描写方法、表现手法等等,所以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能具体详细阐述句子的妙处,化所有的方法为无形。

另外,本节课上教师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去赏读理解句意等优点,也还有对学生答案的分析针对性不强等不足,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夯实,让我们走得更远

——评胡学莉老师执教的复习课

倪利凤

曾经看到过叶澜教授评论一堂好课的标准,他说,一堂好课的标准应该是有意义的、有生成性的、常态下的和有待完善的课。以此来衡量胡老师的复习课,这应该就是一堂好课,也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课。

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如何体现?如果教师仅仅把课本知识与教参内容通过“讲”来传递给学生是不够的,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懂得如何学,怎样学,并学以致用。这就要看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激发、开发、诱发、启发、焕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

让我们来回顾胡老师的课堂:

首先例题展示: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2、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远远的灯塔,闪着时隐时现的光。

首先指向明确,考点分析,让学生明确本课要学习巩固的知识点。课堂的关键价值在于学生的发现,在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只是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空间与环境。胡老师在这方面驾驭得很好,让学生自己去想一想,并予以指导“什

么是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又举了两个例子比较区分。

当然,课堂上必不可少地是还学生以学习的权利,让学生写一写、练一练;在实践中边写边思考,在摸索中完善自己的思路。

当然,语文的教学并不是分割孤立的,而是与文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句子赏析最忌讳的也是孤立文本,天马行空来写答案。基于此,胡老师做到了“从文本中出来,又回归文本”,问题让学生去发现,方法让学生去寻找,步骤让学生去实验,问题让学生去总结。

但基于此,本人有存在一个疑惑:“纸上得来终觉浅”,作为一堂初三复习课,重心应该放在如何得出答案。毕竟句子赏析我们从初一就开始教,到了初三,更应该注重的是有效性,即如何引导学生找出问题关键所在,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找发现。本人觉得应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亲密接触。而要让学生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最好的办法是放手让他们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最后由大家总结归纳出答题技法:分析表达方式+理解表达效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胡老师把方法详详细细交给学生的同时,更不会了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当堂巩固练习《像一棵树鞠躬》。

5月14日上下午午,马市中学语文学科举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这次“同课异构”的教学内容为七年级下册的《骆驼寻宝记》的第二课时,执教教师为我校的张艳瑛和李远海两名骨干教师。同样的文本,不同的解读和教学设计,两位老师经过精心准备、认真打磨,展现出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和精湛的课教学艺术,突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给同事们带来了两节精彩纷呈的好课,不仅同组成员大有收获,其他学科的听课教师也听得津津有味。课后,语文组教师就两节课进行了集中评课。大家热烈讨论,畅所欲言,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在

交流中得到碰撞和升华。

这次的教研活动不仅拓宽了老师的视野,为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学

习机会和展示的平台,同时,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促进了我

校教师的不断成长。

语文教研组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实现学校教师的智慧共享,本

学期学校组织教研组举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我校青年语文教师便积极开始了准备工作。并在全校第一个进行了此次活动。活

动中,本教研组全体教师通过备课、说教学设计、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

我们踏踏实实地经历“理解教材、独立设计、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

的过程。这一活动,不仅使自己能发现别人的长处,还找到自己的不足,以此改

进以后的教学。达到相互比较、扬长避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同课异构”活动的操作程序

本学期伊始,学校就制定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

1、组织动员:全校语文教师了解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意义,明确活动

安排及相关要求。

2、确定备课课题。根据本校语文教学实情,低年级阅读和中高年级作文,

作为“同课异构” 教研活动课题。

3、独立钻研,写好教学预案。

课题确定后,备课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积极主动地搜索相关的资料,

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学方法,设计最高水平的教学方案。使用的教学预案

必须自己设计,使用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预案。

4、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5、实施教学,听课评课。

本组举行同课异构讲课时间见方案,邀请学校领导参加听课,并且当天下午在学

校会议室集中议课。

6、互动研讨,总结提高。

首先由授课教师进行说课,说教学过程中比较成功的设计,说在授课过程中出现

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面。然后教研组内互动评课,要求评课教师敞开心扉,实

事求是的评价授课教师,优点要少谈,重点谈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设计。通

过集体智慧的对比,找出需要完善的地方,让教师从不同角度领略了不同的教学

功底、教学智慧和教学风格,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不足,找到下一步自己努力的方

向。

三、活动要求

1、活动人员:全体语文教师。

2、要求上课教师都必须思想重视,人人做好讲课准备,体现“异构”的独特性、

创新性、全员性。

四、活动成效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首先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提高教学的有效

性。“同课异构”中的“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不同的教师或者

是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这样的手段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

标准、更好的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

的教学情景、发现和改进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实现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而这些问题通过独自的思考很难得到透彻的理解并获得

解决,但拿出来大家一起研讨后,很快就可以明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

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

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

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其次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还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的发展。“同课异

构”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研究案例,成功的教学有赖于教学者对教学情境的复

杂性有充分的了解,并在教学现场进行有效率的教学决策。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做

出无数的教学决定,而且通常是要依据当时复杂的现实情况来判断如何做最好,

没有所谓的“正确的”或“单一的”最佳教学决定适用于所有的课堂。“同课异

构”活动为教师这样的决策提供了讨论和学习的案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效与

无效的教学活动,合理与不合理的教学情景等,这对教师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好处。

“同课异构”活动还为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提供了平台。不论是课前对课程标准的

讨论还是课后对教学设计与效果的分析都是“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得到发展

的重要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教师之间的深入讨论互相取长补短、资源与信息的共

享等对教师的成长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实施“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提高了教师备课、上课的质量,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教师的教学不足之处通过与其他教师的对比评析全面显

现,使教师的教学经验通过研讨活动得以总结提升,使教师的教学创新得以在展

示中爆发,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在听课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大面积提高,

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获得实质性进展,课堂教学效益也大大改观。

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们语文组的同仁们秉着“立足教材,优化教材,超越教材”

的理念,深入研讨教材,不断整合资源,优化教学组织结构,博采众人之长,凝

聚集体智慧,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让人感

受到了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形式新颖,实效性强,为教师搭建

了相互交流的平台,便于老师之间取长补短,本组四位老师各展风

采,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实现教学资源和智慧资源的共享。

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的研讨,我们老师都表现出高度的热情,整个研讨过程都

呈现出浓厚的氛围。通过本次活动,锻炼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相信通过坚

持不懈地实践,我们的专业成长步伐会更快。

语文组教研策划案例:“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改进

华山语文组 执笔 王梁贤 2010

一、 背景

“同课异构”是一种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有效的方式。它一般通过两位教师个性化地处理教材,展堂教学技艺,从而探究“教学最优化”的策略。

应该说,同课异构本身有利于促进教师钻研教材,树立教学最优化理念,切实提高教学水平。但是日常校本教研中,我们也发现“同课异构”活动存在不少值得改进之处:

1、 急功近利化:

既然是一次比较正规的校验活动,不少老师还是比较认真的。她们认真地备课,周详地准备,教学精彩纷呈,教学语言天女散花,教学手段五花八门??她们中有不少是看重教学效果的,一味追求的意境,得“义”忘“言”,急功近利,忽视语文本身的教学规律。我们常常看到,一堂堂热热闹

课下来,“拧干了”,学生并没有真正学到什么。我们为什么上课?上什么内容?目标是什么?这源与本位的问题在功利面前几乎丧失殆尽!

2、 敷衍过场化

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载体,每学年都会有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同课异构”。许多老师并没有把做提高自身素养的重要途径,而是当成一项任务,更有甚者,只是当做一件需要应付的“作业”。因很多课堂呈现的不是老师们认真做课的成果,敷衍了事,忽视教材本身的意图,忽略年段教学目标

3、 个体疏离化

“同课异构”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校验活动,跨度大,时间长,耗时费力的同时产生的校验意义也远而深刻的。这也造成了不少非执教老师,借工作繁忙之名,疏离“同课异构”,听课、评课随意性缺乏主人翁的意识,缺少强劲的内需力。而执教的教师“单兵作战”,虎头蛇尾,远远没有发挥同构所应产生的价值。

二、 主题架构,重建活动意义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重新审视了“同课异构”目标定位和过程改革。

1、 目标定位

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活动,激发并凝聚参与者的智慧,长善救失,集粹酿精。从问题中探寻方法实践中积淀策略,清理功利观,避免过场化,真正形成一个互动、集思、促教的平台。

2、 过程改革

本次“同课异构”我们设置了全新的程序:3位组长商讨策划→公布本组同课异构计划→每位老师文本→第一次执教→议课、做课→第二次执教→议课、做课→大组展示课→大组议课。 本次活动有三个比较显著的转变:

①变被动为主动

教研组长事先商定比较合理的活动表格,引导老师们主动探究,剖析课堂。教研组提前一周公布活知,并要求每位老师填写好“文本解读”,通俗的讲,就是每位老师自己先想想这篇课文会怎么去应该抓住的重难点是什么?等到听课时,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从而激发每位老师主思考,自源性动机的产生,也就意味着已经进行了第一次“同课异构”——自己与第一位老师的同构。

②变评课为做课

由于两位老师上课的时间是错开的,中间势必夹入评课议课。我们将第一次的评课转变成做课,即老师说课后,听课者主动献计献策,长善救失。然后第二位执教者根据自身和学生特点,结合做课意

设计完善第二份教案,然后实施。第二次听课后,依旧围炉众云,为第三次展示课继续“尽地主之谊③变个体为集体

这次活动的终端成果——展示课,是一个教研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的集中体现,这和每位组员的是密不可分的。出于各组自身荣誉,老师们都应拿出百分百的力量。一次教材解读,两次课堂观察次议课做课,都是集体行动。最后的展示课凝聚的是整个教研组的汗水和智慧。单兵作战,在这样环境中,是站不住脚的,相信大家一定会群策群力,集粹酿精。

三、 活动实施,重视过程管理

四、 活动启示,看重长久效益 本次活动策划周详,集思广益,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积极响应。以往的校本教研更多的老师是观众,活动;而这次打破了“话语霸权”,人人都是主角。教研组长则重视过程管理,引导老师们开展简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明确的目标、比较完善的分工、合理的过程体系,严格的过程监理是高效校验石。

活动的策划要基于教师的需要。许多老师听课时常有“高难攀、低难就”的感觉,就是一种课堂浮不落脚现象。如何解决?还得从教材解读入手,切实加强年段目标的正确把握,重视重难点的有效突提倡高效课堂,保证学生有听说读写的练习时间。这些策略正是教师们想解决又很难悟到的,本次活抓住“挖掘文本语言特色,关注学生言语习得”,在探索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此对一线教师不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且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同课异构”的上课环节只是投石问路罢了,重要的还是有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主动介入教研活上课结束后,执教者的说课、听课者的做课,执教者的二次尝试,二次反思,二次做课,这样反复磨”,丑石也能雕成一件艺术品!教研活动不应贪一日一时之功,重在持续性和延伸性,扩展到平课堂,让思考和讨论逐渐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不因现场活动的结束而结束,这也正是校研活动的真正价值所在。把分散活动与集中展示结合起来,唤醒更多的人为了整个集体而努力,团成合力,在后续的了解中,许多老师在博客上,在大课间,在改作时都能够谈论课堂观察,积极应堂出现的疑难。活动的延伸性在增强,活动的影响力也在增加。

五、活动改进,贵在务实创新

作为尝试性活动,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活动过程中发现部分老师不能及时的代、换课务,无法做到全员参与,比较可惜。希望能得到处的大力支持,在课务安排上尽量使语文教师有半天为空课,以方便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2、执教教师未能把集体的智慧充分发挥出来,依旧循着自己的“套路” 。不是执教者不愿吸收,

是教研活动讨论热烈,众说纷纭,一时不知从何下手笔记,事后,又容易遗忘。下次活动时,不光建议,还要把二次设计的环节一五一十地罗列下来,然后进行增减修改。

3、小组议课比较热烈校本教研材料,献计献策,层出不穷;大组讨论时,气氛比较沉闷,许多教师一到“大场就金口难开了。下阶段,要继续控制话语霸权,倡导平等和谐的教研氛围,努力开创新的教研形式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

4、活动成果不够丰富,光有几堂展示课不行。下一步要积极开展网上沙龙、案例积累、策略探究动,把语文校本教研和学校小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提高校本教研的效率。

本次教研活动王永山校长带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全程参与,各教研组组长、语文教研组

全体成员集体调课后也积极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同课异构”活动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

段观课活动,第二阶段议课活动。上午,刘正钦、涂德霞、胡月、沈国圣四位老师就高一语

文必修二《故都的秋》一课分别进行了异构教学。下午,张蕴荣、朱珮珮、刘明金三位老师

就必修二《赤壁赋》分别进行了异构教学。这七节课给我们展示了七位执教者迥异的教学风

格以及教学方法,有的老师语言优美生动,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有的老师语言机智幽默,

收放自如;有的老师侧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有的老师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有的老

师着重对学生进行理性的引导,真正实现了“同课异构”的教学理念。

“同课展智慧,异构竞风采

教学活动结束后,参加活动的全体成员齐聚正阳中学会议室进行评课活动。会议由

王念玲主任主持,语文教研组组长王海燕首先代表语文组全体成员对学校领导以及各组织部

门对此次活动的支持表示真诚的感谢;语文组教师傅彬、金巨林老师做了精准的总评。之后

其他与会成员也纷纷对七节课做了精彩的点评,气氛热烈。王校长做了总结发言,表示学校

很重视此次活动,希望借此次机会带动全校教研活动的展开。王校长用四句话表达了他对本

次教研活动的感想,主要强调“四个关注,实现四个转变”:一、要关注教学,实现由关注硬

件向关注教学的转变;二、要关注教研,实现由注重常规管理向注重提高教科研实效性的转

变;三、要关注课堂,实现由注重教学环节向打造高效课堂的转变;四、关注学生,实现由

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

此次活动给全体语文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的平台,也给其他学科的教师以启发,收到很好的效果。(朱佩佩 特约通讯员 周若冰)

为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有效课堂,促进课堂优势互补,互相启发与智慧共享, 10月30日上午在我校举行语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来自西宁一中和西宁十二中的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西宁十二中的杨晓蓉和我校诸葛宗仁两位教师对《承天寺夜游》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教学。两位教师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亮点频现,表现出较高的语文素养及深厚的功底。他们都关注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活动性,关注了实际情景和探究性。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课堂教学展示后,语文教研组还进行了交流、点评。大家分别就上课教师对教材的不同处理和所采用的不同教学策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围绕上课的特点和方法进行了交流和讨论。活动在热烈而融洽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本文来源:https://www.hy-hk.com/332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