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hk.com--联谊会主持词】

  宗亲是我国古代亲属分类之一,另外是外亲、妻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族宗亲会发言稿,欢迎阅读。
 

  家族宗亲会发言稿一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黄同心,华夏一脉;血浓于水,叶落归根。

  家谱,亿万炎黄子孙的根系所在;家谱,所有华夏儿女的精神故乡。没有了家谱,寻根问祖,无非是缘木求鱼;没有了家谱,追根溯源,简直是无本之木。

  我们的根在哪里?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先人养你?我们的根,纪录在家谱中,我们的根,凝聚在中华文化里。寻根问祖,是人类的天然意识;追根溯源,是人类的自愿索求。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

  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据有关专家论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

  家谱编修体例以欧阳修、苏洵所创欧苏体例最为著名。元代著名学者柳贯曾说过:“大抵家之有乘,犹国之有史,郡邑之有志也。史不修,则国之治乱兴亡,不可得而见,志不纂,则郡、邑之政治得失,人才出处不可得而见,然郡、邑之与国、家一理也。”(《柳贯诗文集》)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说过“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

  家谱所保存的家规、家训以及治家格言等,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很有意义,从一开始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态度来讨论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建设。在家规、家训中,伦理纲常礼教作为其理论基础占有中心地位,三纲五常、孝悌忠信的内容占全部内容的大半。对家族成员的行为、举止作出规范,这也是我们今天借鉴的有益的成分。古代颜氏家训、柳氏家训、朱伯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训等都是德育很好的教材。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几十年来由于对自己子女缺乏家族观念的教育,导致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家庭观念和人伦的教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上下不分,孝义全无,有老不养,有子不教,嫖娼有余,赌不竭力,吃喝玩乐无度,为官不体恤黎民,馋奢无底,为民不尊师长,横蛮逆行,用什么教育他们,家谱就是很好的教材,家训族规中规范了后人的言行。历代经典家谱中都收录了,例如,如何立志?如何敬业?如何治学?如何治家?如何做人等等。它能很好的陶冶我们的情操鼓舞我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为国贡献,为家族争光。

  古代司马迁、班固、陈寿等史学家在其史学著作《史记》、《汉书》、《三国志》中分别使用谱牒内容,使史书更正确与完备。

  可惜,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 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成千上万的家谱毁于文革,不计其数的文物毁于一旦。中华民族遭遇了一场人为的“大出血”,文化遭受重创。中华民族文化在五千多年中,历经磨难,内战、外侮,改朝换代,仍然没有被摧毁。而在“文革”中,中华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特别是中国家谱文化,更是经受了一场“红色革命”,“传家宝”当成“下脚料”,许多家谱、祖宗画像、祠堂等文物被红卫兵烧的烧,砸的砸,不少地方荡然无存,不少百姓已经寻根无门。家族宗亲会发言稿。

  在当时还好有不少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和孝子贤孙,冒着被关、被杀的危险,将许多家谱和文物秘密保存下来。使得中华家谱文化,能够“不绝如缕”,一脉相承。文革对家谱、文物毁灭是惨重的,但最为严重的还是将许多错误的观念当成了先进的革命传统在延续,文革已经结束将近40年,不少领导和群众仍把重修家谱当成“封建”行为,加以阻止和打击。甚至个别领导干部,仍以为重修家谱是“封建思想”,不敢公开支持,有的甚至还出面反对。错误观念延续是最具危险性的,我们要让大家对家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要支持全国如火如荼的重修家谱活动。

  最近10多年中,中华大地出现了一股重修家谱的热潮,正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拨乱反正”,先是海外到海内,由南方到北方,从东部到西部,家谱整理出版接二连三,家谱研究书籍层出不穷,各地宗亲活动不计其数。

  作为炎黄子孙要慎终追远,自强不息。中华民族,历经风雨,依然雄风犹在,近百年中,虽遭外侵内乱,曾经千疮百孔,但最近数十年来,中华文化正在前所未有的恢复和重建,海内外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谋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当然我们也要防止“拉帮结派”、过度浪费、重男轻女等封建陋习,在新的历史时期既要保护国粹,又要舍弃糟粕,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家谱也是记录家族的正面历史、经验、技术和文化的史实资料,是给后人留下的一部优秀教科书,后人可从中得到经验借鉴、文化传承和思想启迪。一个家族缺了家谱,就不完整。

  通过修家谱,有助于提升家族的凝聚力,维护团结,增进各个家庭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加强沟通,促进家庭间的互帮互助;了解家族的历史和迁徙情况;知道同一家族中家庭间血缘的亲疏远近。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史记和文化典籍,那么国家的发展进程肯定不会有这么快。国家尚且需要有传承载体,家族同样需要。

  因此,我们不仅修家谱,而且还要定家规和族训,以此来规范我们的人生、教育我们的后人。以使我们的家族越来越优秀、越来越强大。

  我们邓氏宗亲与有关人士也会定期筹办家族聚会以及纪念性活动。我们希望通过修家谱和相关活动使家族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承,使我们紧密的抱在一起,即使远在海角天涯的族人也感觉到强大的后盾。真正做到每个人以家族为荣,家族以每个人而自豪。

  小家安,国家强。

  祝巨龙腾飞、国富民强、合家团圆、普天同庆!

  家族宗亲会发言稿二

  尊敬的xx氏港澳宗亲联谊会xx会长、xx宣理事长:

  欣闻贵会将于2017年1月23日举行成立暨第一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我谨代表华夏xx氏文化研究会首届理事会予以诚挚祝贺!

  天下xx氏是一家,港澳xx氏宗亲是一个勤劳智慧、团结务实的群体,此次成立xx氏港澳宗亲联谊会是一个居功至伟的盛举,相信贵会在xx荣誉会长、xx会长、xx宣理事长的带领下,必将为广谋xx氏宗亲福祉,光扬高元先祖懿德,传播xx氏文化做出

  咸来严氏宗亲联谊会讲话稿

  各位宗长、各位宗亲:尊敬的各位来宾:

  今天在这个《严氏宗祠》庄严的殿堂里,严氏宗族各地的代表们欢聚一堂,举行已仃止六十多年后,首次庄严而隆重的祭祀祖先仪式。这是我们宗族所有族人始终集聚在心中,压抑了数十个春夏秋冬的情感和心愿的实现。物有报本之心,人有思祖之情,这是自然界本性所在,是真情的复苏,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游子总有思乡情。”参天大树叶落归根,万里长流总有源头,人是万物之灵怎能无祖?怎能忘祖忘宗?所以为响应族众的意愿,族中组织迁居咸丰、来风的严氏族人丙戌冬至祭祖大典。

  今天是个好日子,古话说:“冬至一阳生。”“阴极之至,阳气始升,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过了“冬至”春天已经不远了。所以我们就选择了这个日子来祭祀我族的历代祖先,既按古制也取其万物萌发,兴兴向荣之意。宗亲会联谊会发言稿。

  今天参祭的有来凤县严氏宗亲祭祖团、咸丰县白果坝严氏宗亲祭祖团、清坪镇严氏宗亲祭祖团、忠塘严氏宗亲祭祖团、落马滩严氏宗亲祭祖团,三角庄严氏宗亲祭祖团、屯浦坝严氏宗亲祭祖团,大水坪严氏宗亲祭祖团,高乐山镇严氏宗亲祭祖团。还有珍贵的宾客;贵州印江祖籍地严氏宗亲代表团,建始县、利川市、重庆市的严氏宗亲代表,还有政府部门领导,他们是县委宣传部罗学习副部长、县文物管理所肖敏所长、乡政府的领导等和来宾及邻近乡里的其它姓氏的客人共约1000 人。对各位的到来我们表示热烈地欢迎!

  今天这是一个别开生面的祭祖活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的文明也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祭祀祖先的形式也在发生变化。我们既要传承祖先留下的文化精髓,更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使这一古老的缅怀祖先的典礼,符合时代的气息,适应历史的进步。今天在这里欢聚的族人中,除了男性宗亲外,还有很多严氏家族的女性传人,还有为我们家族传承后代,兴旺繁荣,含辛茹苦,作出不朽贡献的各代母亲们,她们是我们家族中的一员,她们理所当然的站在祖先面前,以古老的方式献上一柱青香,来表示自己的一片虔诚之心,这就是历史进步的体现,这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时代是不可能想象的。先辈们一定能理解我们的革新举措

本文来源:https://www.hy-hk.com/334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