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hk.com--部队入党申请书】

东北抗日部队的军需生产,从1931年建立缝衣队到1941年,前后十年时间,共建被服厂(队)41个,300多人,机器100多台,生产的产品有棉衣、单衣、帽子、子弹袋、挎包、旗子等。

东北抗日游击队,主要活动在山区,经常爬山、穿林,服装磨损大,加之处于寒区,被装供应是当时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在抗联各级领导的关注下,军需生产不断发展,大体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1年到1933年。这是反日游击队创建初期。当时南满、北满、吉东各县游击队迅速发展,各游击区广大指战员的衣着,有的靠打胜仗从敌人手中夺取,有的靠地下党和人民群众支援,更多的是靠部队自己办缝衣队和小型被服厂来解决.如吉东游击队,在汪清县腰营沟和安图县密营,建立了缝衣队;北满游击队,在珠河县(今尚志县)铁南沟建立了缝衣队。这些缝衣队员既是抗日战士又是缝衣工人.每个缝衣队有机器一二台,战士三五名,有的十几名,多数是女战士,党员和朝鲜族人占多数。

缝衣队多数是随军行动,走到哪里干到哪里。每到一地便架机器做衣服,无任务就与部队一起打仗。游击区妇女会办的缝衣队,有固定生产地点,隔一段时间就把生产的服装送往游击区。发现敌情,把机器、布匹藏起来紧急转移,敌人一撤,又回来继续生产。这两种缝衣队对当时游击队的被装供应起到了保证作用。

第二阶段:1934年至1936年,各抗日游击队已经发展壮大为东北人民革命军(6个军)。1936年以后又统一建制,相继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共11个军),系东北抗日部队发展鼎盛时期。为适应部队发展需要,抗联各军普遍建立起后方密营(部队休整,训练和补给的后方基地),各密营都设有被服厂。不仅军、师建立了被服厂,许多团也建立了被服厂,实行自产自供。工厂的军工多数是女战士,有的还聘请一二名裁缝师傅。工厂条件比游击队时期有改善,缝纫机增加了,任务量大了。各军师团的被服厂不仅为自己部队生产军装,有时也支援别的部队。

这个时期各军共建有28个被服厂(缝衣队)。一军在吉林省通化县河里水曲柳川、柳河县迎门岔、吉林省靖宇县暖木条子、辽宁省桓仁县仙人洞、新滨县老秃顶子兔涧沟建立5个被服厂。二军在吉林省安图县奶头山,抚松县大碱尝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建立3个被服厂。三军在黑龙江省汤源县唐里川、尚志县华拉子沟、三股流、姜家窝棚、方正县大罗勒密、老爷岭大腿沟建立6个被服厂。四军在黑龙江方正县红石砬子干饭锅、密山县哈达河沟建立2个被服厂。五军在黑龙江省穆棱县萝卜窖沟、林口县刁翎喀山喀,依兰县三道通、宁安县天桥岭建立5个被服厂.六军在黑龙江省汤源县帽儿山建立1个被服厂。七军在黑龙江省绕河县爆马顶子、十八垧地建立2个被服厂。八军在黑龙江省方正县万宝山记家窑建立l个被服厂。九军在黑龙江省林口县笔架山建立1个被服厂。十一军在黑龙江省桦川县七星砬子建立l个被服厂,反日游击队缝衣队1个。

第三阶段:1937年前后,日军以重兵对抗联各军进行分割包围和残酷的“大讨伐”,抗联各军相继遭到了重大损失。在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各军被服厂有的被-迫随军转移,没来得及转移的,有的遭到敌人破坏。也有的把工厂工人编到各部队,在转移途中利用间隙给部队缝缝补补和突击赶制服装,还有的把重点工厂迁转到比较安全地带继续生产,这期问也新建了少数工厂.到1938年以后,保留下来和新建的工厂尚有13个。即一军的吉林省靖宇县暖木条子被服厂;二军的吉林省敦化县牛心顶子被服厂;三军的黑龙江省通河县小古洞被服厂;四军的黑龙江省宝清的李泾于子被服厂;五军的林口县刁翎喀山喀被服厂和宝清县板石河子被服厂;六军的黑龙江省汤源县帽儿山被服厂,萝北县莲花湖被服厂,宝清县七星砬子被服厂,锅盔山被服厂,德都县朝阳山被服厂;七军的黑龙江省虎林县密山被服厂,饶河县爆马顶子被服厂。到1940年底,抗联部队撤到苏联境内休整时,被服厂全部撤销。

抗日战争中,东北抗联部队同日伪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部队服务的各被服厂同样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军需工人,为了部队能够穿上衣服,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极端困难酌情况下筹措原材料

抗联被服厂的一寸布、一两棉、一针一线,都来之不易,特别是敌人在进行“讨伐”和“封锁”的情况下,原材料就更加困难。为此,部队和被服厂想方设法,通过多种渠道筹措原材料.如发动游击区群众支援,地下党组织到敌占区秘密购买,缴获敌人物资,没收投靠日伪的资本家布店布匹,请富豪大户捐献,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寻求代用品等。五军在宁安县天桥岭唐家沟密营被服厂,原材料十分困难。五军派人携带军长周保中的亲笔信找到同情抗日的富户卢荣义,卢慷慨捐物,并动员其它富户捐献了几十匹黑、兰色棉布和几大包棉花。中共宁安县委大力支持工厂,指派专人在垦城设法购买了2台“胜家”牌缝纫机及几台旧机子,加以修复,同募集的一批布匹聘的裁缝师傅一并送上山,使被服厂很快投入批量生产。在布匹极端缺乏的情况下,当地很多群众自愿把家里的包袱皮和床单献出来,为部队制做被装。当染料买不到时,被服厂的职工上山采集榆树和黄菠萝树皮,放进大锅煮染成土黄色和草绿色布.大家深知原料来之不易,有些是部队冒着生命危险从敌人手中夺来的,便想方设法节约用料。有的被服厂给每个工人发一个大布兜,里面装有小工具和零布头,以便随时给战士缝补衣服。抗联五军缝制衣服的女战士,把裁剪下来的边角布料,做成手帕、衬领袜套等小东西,写上“抗日救国,勇敢杀敌”等字句,装在新军服的口袋里发往部队。为此,她们常能接到五军热情洋溢的致谢信:我们穿上你们做的新军装高兴极了……不少战士从刚领的军装兜里掏出了袜套、衬领,乐得跳了起来。我们要以打胜仗来回答你们!有当时流传的歌谣里这样唱道: “被服厂进了山,机器轮子转得欢,姐姐妹妹把活干,做出军装战士穿,穿上年装多神气,英勇杀敌打得欢,”

二、在极其艰毒的环境中坚持生产

处在深山密林中的抗联各被服厂,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为了被服厂的安全,对外往来都要通过交通员秘密进行。山下送给被服厂的物资,放在距被服厂有一段路程的指定地点,尔后由被服厂派人取回,在往返途中,边走边把踩倒的草棵用棍子拨弄起来,冬季还多把雪地上踏出的脚印用树枝扫平,以免暴露工厂的目标,被服厂的房舍和机器都很简陋,就连手摇缝纫机也很少。由于缺机少人,一有任务就得白天黑夜连轴干。夏天,蚊子、小咬多得住嗓子眼和鼻孔里钻.有时把眼皮咬肿了,浑身痛痒难忍。冬季,房屋四处透风,手指被冻肿冻僵,握不住针线,还是不停地干。遇有紧急任务,工厂就突击生产,五军三逍通被服厂,为了给部队换装,缝纫机少,就采取歇人不歇机的办法,白天晚上轮流干。六军帽儿山被服厂有一次接受一批紧急任务,全厂连续突击了7天7夜,有的人眼睛红了,用冷水冲冲头继续干,手指被机针扎伤了,用布包扎后忍痛继续干,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1937年3月初,二军独立师在转移途中,把小分队需要的12套衣服的任务交给了师缝衣队。当时正值敌人大“扫荡”缝纫机搬进了芦苇荡,有的就站在冷冰冰的泥水甲缝制军衣,任凭敌人的子弹呼啸而过,全然不顾.经过两天突击,终于完成了任务,保证了小分队及时行动,受到部队领导的好评。

军需工人们生产紧张,生活也相当艰苦.家常饭是玉米大楂子和野菜粥,粮食紧张时,一人一天只能吃2两粮.六军帽儿山被服厂的女战士经常外出采茂尔莱,蕨菜,桔梗菜等野菜,用水煮后,做菜粥或沾盐水当菜吃。那时,若能吃上一顿小米饭,或是窝窝头,再用豆油煮辣椒豆子汤莱,就算改善生活了.大家一个心眼为部队,再苦再累吨能挺过去.

三、亦工亦兵为部队提供多种服务

抗联被服厂不仅是一支缝工队,还是-支服务队。广大军需战士说:被服厂是为部队服务的,部队需要我们什么服务,我们就干什么事。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工厂经常派人到部队洗衣缝被褥、补鞋袜,指战员夸他们是热心为战士服务的“缝补队”。部队休整时,工厂就是兵站,工人们为战士烧水、补衣服、做饭。部队伤员送往后方时,被服厂就变成医院。1937年,前方给帽儿山被服厂送来20多名伤病员。六军被服厂厂长裴成春带领大家日夜进行护理,缺少药品,他们就上山采草药,并给伤员采野菜改善伙食,很快使伤病员恢复健康重返前线。当抗联领导在帽儿山被服厂召开重块会议时,他们就全力以赴为大会服务,站岗、放哨、做饭、烧莱,还为大会代表洗衣服。并特意为军领导每人赶制I套新军服。三军小古洞被服厂有十五六名女战士还参加了战场救护队。

四、军需工人为军需生产而献身

抗联各被服厂在同艰难困苦作斗争的同时,还经受了牛死的严峻考验.工人都是抗联战士,ft们大多数是党员.不少人背井离乡投身到抗日队伍中来,对日寇怀有刻骨的仇恨,经辽革命队伍的教育和锻炼,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和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精神,在与日本侵略军的生死搏斗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许多人为军需生产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据征集到的史料统计,军需工人被日军杀害的有22人,被监禁的9人,其中工厂领导8人。

被服厂的工人把手中的武器一一缝纫机,看得比什么都珍贵,他们爱“机”如命,为了保护缝纫机甚至献出了生命.1937年7月的一天,四军方正县大罗勒密被服厂在转移中,被日军打散.女工大朴在后有追兵的危急关头,舍不得扔掉身上背着的缝纫机,领着8岁的男孩与敌人周旋,当跑到勃利县青龙沟茄子河边时,她毅然放下孩子,把机头运送过河.待她返回接孩子时,孩子中已中弹身亡,大朴所表现的合亲忘死,保护机器的崇高精神使大家深受感动。

在不幸被俘的军需工人中,任凭敌人软硬兼施,绝大多数大义凛然,宁死不吐露工厂和部队的机密。工军安图县奶头山东厂子被服厂女厂长崔姬淑,1940年带领全厂军需战士辗转作战中,身背缝纫机不幸被俘,敌人威逼利诱她坚贞不屈,壮烈牺牲。被誉为“出色的缝纫队”的二军宁安县东京城缝衣队,女队长安顺花,把全部身心都扑在缝衣

本文来源:https://www.hy-hk.com/364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