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hk.com--中国梦演讲稿】

  千百年来,正是无数先贤先烈把自己的梦融入“中国梦”,正是一代代人执着坚韧地传承 “中国梦”,小编收集了军旅情强军梦征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军旅情强军梦

  马丁·路德曾说:“我有一个梦想,它深深扎根在美国之梦中。”现在我也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远大的,崇高的,是与我们当代国防生密切相关的,那就是强军梦。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更是一名新时代的国防生,一位新时代的准军官,我们要积极响应习主席“我的中国梦”的号召,心怀梦想,开拓创新,做一个有理想,有梦想的国防生,而从现实入手,就是在进入部队后如何最大的发挥自己的优势,让我们祖国的钢铁长城更加牢固,让我们的军队更加强大,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繁荣昌盛,我们才能自豪的说出:“我有一个梦想,那是我的中国梦。” “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梦是强盛中国之梦,生态中国之梦,和谐中国之梦,美丽中国之梦,同时也是强军之梦。 “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这句话,我一直记得。是的,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经历坎坷依然前行,正是因为有梦想,祖国母亲实现了许许多多梦想:神九飞天,蛟龙入海,航母下水,奥运夺冠。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中国梦”首先是一个“强军梦”,只有国家的稳定的强大,我们才有资格有能力去再言其他更高更强更好的梦想。

  如同广告中所言一般:中国梦,梦之蓝。蔚蓝无垠的大海在以前我们都无法真正意义上的在大海上有过对其他国家的威胁给予真正的回击,而如今,这一切都已改变,面对大海的召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入列中国海军。中国结束了五大国中唯一没有航母的历史。“航母下水百年梦,拼死为国显军威”。中国航母从建造到定型、从下水到命名,一直到今天的舰载机试飞聚焦了世人的目光,成功与否关系民族的尊严和地位。“才见虹霓君已去,英雄谢幕海天间”。歼-15战机在中国航母上首次完美起飞,标志着中国航母事业迈出了关键一步,令全国为之振奋,让世界为之惊叹,向世界充分展示了海洋大国的自信,古有郑和七下西洋,今有海军一方雄狮。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文明之师,威武之师,而现如今更应该称作:陆上猛虎,空中威龙 ,海上飞鲨长久以来,中国猛虎一直保持着苏联血统。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中国军工依靠苏联取得了一定进展,什么时候才有中国自己的坦克呢?国人在问,中国工程师在思考。2009年的国庆阅兵,国人没有失望-——99式坦克整齐划一的以高昂之态接受了国家、人民的检阅。陆上猛虎,中国血统!歼20的出世,是中国空军强大的标示。它的入列将使中国军队更加现代化。从此,中国的天空,“威龙”来保卫。航母舰载机是航母成军的重要标志。歼15飞鲨,中国海空的捍卫者。当它的雄姿从辽宁舰14度仰角滑跃而起,中国海空疆域就结束了他国战机进出随意的历史。飞鲨,中国海空的图腾。

  也许,执着于自己的梦想久了,我们可能忘了梦想生长的土壤。然而,百余年前的中国人不敢有梦,百余年后的中国人都有自己的梦,其间的差别就在于“中国梦”的诞生。当“中国梦”没有绽放,个人的梦又如何开花?从根本上说,我们每个人梦想生长的土壤,都深深植根于“中国梦”。我们每个人梦想的成长,都有“中国梦”的成长相伴。有了“中国梦”的茁壮,我们才有了做自己梦的自由。

  千百年来,正是无数先贤先烈把自己的梦融入“中国梦”,正是一代代人执着坚韧地传承 “中国梦”,祖国和人民才有今日之荣光。“中国梦”与个人梦唇齿相依。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本身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构建,又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强军梦”支撑“强国梦”。英雄的人民军队一定会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我们要大声宣言:勿忘昨天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

  第二篇:军旅情强军梦

  有人说,人到中年,不再是有梦的年纪。

  正是不惑之年的张红兴,却未停止过对梦想的追求。这一追,就是10年。

  2002年,得知防化学院招生时,他放弃地方高薪工作,立刻辞职备考,有人问他到底图个啥?他回答:不图啥,我一直梦想为国防建设尽点力,现在机会来了,当然要抓住。

  在成都军区某防化技术大队,拥有同样梦想的科研干部并非个例。这个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群体,远离鲜花和掌声,始终为强军梦而战。这背后,是无数次与核妖毒魔的惊险较量,是踏遍西南边防为基层官兵解决技术难题的艰辛跋涉,是不舍昼夜只争朝夕的科研攻关。

  60项科研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5人获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成绩斐然,但梦想始终萦绕在胸,探寻这个群体的故事,时刻能感受到他们忠实履行历史使命,为实现强军梦而追逐的匆匆脚步……

  (一)

  这是一面宣告防化技术大队诞生的锦旗:1997年9月5日,大队党委庄严的接过了这面旗帜,并立下誓言:建设一支起点高、作风硬、打得赢的防化精兵队伍。

  锦旗旁,排列着3个受全军表彰的先进单位奖牌,10个成都军区授予的奖状,以及“全军装备技术基础工作先进集体”、“全军军事化学分析测试达标单位”等荣誉证书,凝聚着全队官兵的奋斗和光荣。

  从此,每年的这一天,大队都会举行一个特殊的仪式:全体官兵站在锦旗前重温防化兵口号,聆听老一辈防化人讲述荣誉背后的峥嵘岁月。

  “每一次重温口号,都会有新的收获,每一次听故事,都让人热血沸腾!”工程师李健说。

  和他相比,年轻的技术站干部吕晖感受的更深刻。

  吕晖在地方大学读书时就签约成为国防生,一心投身军营,可最初到大队工作时,他却迷茫过:科研阵地枯燥乏味,与炮鸣枪响相距甚远,这是自己强军报国的梦想写照吗?

  直到他听到原大长陈万顺带领科研人员为全军防化新装备训练保障趟路,不慎吸入毒剂落下终身病根的故事时,他的心中有了触动。从那以后,吕晖全身心的融入集体,“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精益求精”的防化人精神渐渐融入血脉、渗入骨髓。

  梦想一旦落地生根,便开花结果。吕晖迅速成为大队的青年技术骨干,参与6个科研项目攻关,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军内外重要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篇。

  政委杨刚告诉记者:“在大队,技术干部既是‘防化兵精神’‘科研人精神’的践行者,又是深受这种精神滋养的受益者。高级工程师唐万林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2001年4月,唐万林即将从四川大学原子核物理及核技术专业毕业,时任大队高工的戴壮荣找到他,恳请他毕业后到大队工作。因为错过了特招时间,这位素未谋面的大校多次与军地相关部门协调,确保他能入伍,戴高工对人才的渴望、对国防事业的热忱,让本打算和女朋友一同出国的唐万林深受触动。

  入伍后,唐万林与科研干部们朝夕相处,了解的越多,投入的越深,从前辈身上读懂了国家的重托,军人的使命。他脚踏实地的从事科研工作,成绩突出,被推选为十一届人大代表。

  面对记者的镜头,唐万林动情地说:和老一辈防化人相比,我的这点成绩实在是微不足道!”

  (二)

  这是一支充满求实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团队。

  11名队员中,有1名博士和6名硕士,其中包括一名女性。每年他们都兵分多路,深入基层一线调研,从雪域高原到彩云之南,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说起此举的目的,大队长朱宏勇坦言:军事科研要永远盯着战场,以提高战斗力为目标,要永远立足基层,以解决部队作战需求为方向。

  课题从部队中来,成果到保障中去。在这个目标的牵引下,他们共为部队解决技术难题100多个,50多项科研成果得到推广使用,有力推动了战区防化装备保障能力建设。

  工程师徐驰波曾经在某防化团工作16年,是一名防化战线上的老兵,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他指明了针对性更强的科研方向。他常常选择在冬天进藏,在高寒、高海拔部队一扎就是几十天。他说,只有在最恶劣最艰苦的环境中,才能取得最真实最典型的数据。

  工程师张红兴自2002年入伍以来,始终把科研目标聚焦防化毒剂报警器的敏感材料。他相继合成了四大类十余种敏感材料,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2007年,张红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高分子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他舍弃参与导师权威课题的机会,而是围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某型毒剂毒物荧光检测器开展研究。一旦研发成功,战士们只需携带这一设备,便能迅速判读出该地区染毒指数。以往背负5公斤重装具、战术动作极不协调的现象将被彻底改变。

  在大队,把部队科研课题作为深造目的的还有工程师李健、路强,虽然研究方向不同,但出发点是一致!

  临近毕业,面对多家科研院所抛出的橄榄枝,张博士不为所动,而是积极与单位联系,主动担任某重要项目的课题组组长。他动情地告诉记者:我对这支队伍有感情,因为它离战场最近,跟战士更亲,总能让人感受到军人的责任和力量、也体悟到集体的光荣与梦想。

  (三)

  这是一群充满献身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科研工作者。

  因为工作性质,他们常年与危险品为伴,即便身着厚重的防护服,依然无法完全摆脱“隐秘杀手”的威胁。

  张红兴至今记得那次心有余悸的经历——因为太疲劳,他在实验过程不小心碰翻了半瓶试剂,顿时他感觉呼吸困难,眼睛也变模糊了。他慌忙冲出实验室,喘息几口新鲜空气后,又返回现场,摸索着收拾完挥发性强的残余试剂。第二天,他在床上躺了一天一夜才缓过劲来。幸运的是,因为吸入剂量小,试剂没有对神经和大脑造成损伤。

  可在总工程师唐万林心中,化学试剂并不是最令他畏惧的。他最害怕的是每逢过年,母亲总拉着他的手问:万林啊,你什么时候才能让我抱上孙子啊?”原来,因为长期接触化学品,唐万林和爱人一直未能生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又何尝不想做一个孝顺的儿子,但离开了实验,没有数据做支撑,科研就没法搞啊!”说到这,这个年近四十的土家族汉子喉头凸动,泪要涌出眼眶,他很利索地把食指探入镜片后面的眼角,轻轻一揉,恢复常态。

  求实的科研态度,不仅仅体现在对危险和困难的无畏无惧,还体现在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孜孜以求和永不满足。当信息化的浪潮汹涌澎湃之际,一群人始终保持创新的头脑,不断探索防化技术研究新领域,探索防化人才培养新途径,探索防化部队保障训练新模式。

  2008年,工程师李健和吕晖在调研中发现了某防化侦察车电源系统故障率高的问题,他们立即组成技术小组攻关改进了电源系统。问题虽然解决了,他们却并没有停止革新的步伐,而是边自学边研究,解决了不便充电的问题。

  2010年9月,工程师路强考入四川大学研究生学院,攻读与防化工作完全不沾边的计算机专业,他此举的目的只有一个:通过学习掌握更新、更成熟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为研制出防化装备维修训练与考核的仿真系统而努力。

  原大队长汪光兴虽已离开领导岗位,却常常挑灯夜战,工作热情不减。有同志劝他该回家休息了,他却坦言:我舍不得离开这个集体,特别是这里的敬业实干精神,勇攀高峰精神,群策群力精神,淡薄名利精神,使人振奋,让人年轻。

  在大队,“强国梦”和“强军梦”相容共生,它们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有着实实在在的内容,伴随着追梦人的脚步,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

本文来源:https://www.hy-hk.com/381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