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hk.com--春节】

春节来了,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的春节风俗。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春节的风俗习惯 春节民俗,供大家参考选择。

  春节的风俗习惯 春节民俗

  1、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灶王爷上天”之日。

  2、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扫除日。

  3、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4、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5、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6、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7、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8、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

  9、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

  10、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11、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女儿回娘家拜年。

  12、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13、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14、大年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15、大年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16、大年初八: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

  17、大年初九: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庆贺。

  18、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19、正月十一:祭奉紫姑。古代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20、正月十二: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21、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22、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23、正月十五: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春节的风俗习惯 春节民俗

  一、过苗年

  苗年是苗族自己的年纪,各地方的苗年时间很不一致,多数地区是“岁首以冬三月,各尚其一。”岁首即每年的开头,也就是指过年。有的在十月,有的在冬月或腊月。近年以来,绝大多数苗族过年以改在正月过年,过春节,但苗族的过年习俗习惯仍然保持不变。过年是最大的节日,要准备丰富的食品,如杀年猪,熏腊肉,打糍粑,炒炒米,还要杀鸡祭祖,“守岁”,开“财门”,敬“年神”,从的冬天 初一到初十五都要休息。在此期间,要举行传统的娱乐活动,汉译为“踩花山”,“跳场”,“跳年”,“跳月”,“吃排家饭”等。苗族的过年习俗娱乐活动称“赶年场”,主要内容有打秋千、百狮会、玩龙灯、唱花灯等。

  二、百狮会

  苗族的过年习俗最有趣的民间活动莫过于百狮会了,周邻四乡苗胞舞着近百匹或数十匹狮子云集传统的村寨或集镇,敲锣打鼓,放地铳、打火枪,简直要把天地翻过来。百狮会的名堂蛮多,有迎狮,有盘狮,考狮,抢狮,狮子登高等内容,土里土气,苗味十足,藏着厚实的文化底蕴。苗族喜爱舞狮跟远古的传说和图拜相关联,相传洪荒时代,妖魔横行,为害苗山。一群从森林奔出的金狮赶走了吞食牛羊、庄稼的恶魔,使苗家重享太平。后来,狡猾的魔王想出了一条毒计,谴魔女用五彩绣球把群狮诱入波涛汹涌的东海。勇敢的苗家后生亚果为救乡亲们出苦海,不畏千辛万苦,翻山涉水,终捞起了飘浮在海浪上的绣球,把吉祥的狮群重新引回苗山,荡平了作恶的妖魔鬼怪。苗民们欢天喜地、敲锣打鼓涌到寨头迎接吉祥的金狮们,从此,苗乡就有了“百狮会”。

  三、放鞭炮抢年

  抢年是苗族的过年习俗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时间是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12点(即第二年初一的0点)交接之时,放鞭炮抢年!抢年是很有讲究的,放早了不行,放早了等于送旧年;放迟了不行,放迟了等于别人已把年抢去了。所以一定要很准时地等到12点那个时候一齐放。放鞭炮抢年的习俗在城乡很普遍。

  四、吃排家饭

  苗族的过年习俗最有趣的还有“吃排家饭”。苗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千百年来,苗族人民都遵守这样一条规矩:即同一村寨里,不管哪一家来了客人,也不管客人的数量多少,全村各家各户都必须轮流请之,尽自家所有,热情地招待来宾。被请的客人,绝不能借故推辞,否则就会被人认为是瞧不起人。客人接受邀请,也不必带什幺礼品,直到每家每户都吃到了,方能告别回家。苗族人把自己的这种待客方式叫作“农列壤”,直译为汉语叫“吃排家饭”。谁个村寨的户数多、留客吃“排家饭”的时间长,谁个村寨的声誉就高。不但说话有人听,做事多人帮,就是小伙子找对象也比别村容易得多。凡读过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的人,无不深深地被其中这样的一段描述所吸引:“见鱼人,便邀之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由于这种特殊的待客方式,使得那位“渔人”不得不在桃花源里“居数日”而后才“辞去”。欲遂当年渔人愿,苗山就是桃花源!

  春节的风俗习惯 春节民俗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

  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年夜饭中,除要吃象征全家团圆的鱼丸、肉丸和寓有"食鸡起家"之意的鸡肉,以及表示"年寿长久"的韭菜,还有各种极富地方风味的油炸食品、汤圆、年糕,特别是吃"乌龟豆沙年糕"(一种用刻有乌龟形状的木模压制而成、内包豆沙馅子的年糕),则有益寿延年之意(台湾)。

  湖北团风人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秭归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谐音“百好"以图吉利。荆州、沙市一带,第-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本文来源:https://www.hy-hk.com/438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