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hk.com--月工作总结】

人的社会亦即建筑于人心之上,并且随着社会形态构造的历史发展而人心也自会有它的发展史。以下是本站分享的【人心与人生txt】人心与人生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心与人生txt】人心与人生读后感

  近一个月来读了梁漱溟先生写的《人心与人生》,虽说相对于同时期其他书籍来说已经非常简洁易懂,但是对于我来说还是很晦涩,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对这本书的深深的喜爱。我喜爱那种能把道理说得非常明白的书,梁漱溟先生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在读这一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没人能把人生说的相对透彻。读这本书的感受有两点,一是以上说过的透彻,二可中国一句古话来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梁先生的书,在人生不同阶段阅读,一定有很大的不同感受。

  本书大致可以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他的人和他的书,第二部分为心理的认识转变,第三部分为人心的特征,第四部分为道德与宗教等,第五部分为东西学术分途。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关于作者的一些故事,这一部分可以概括为人类的全部活动能力可以从其机体内外两面来看:人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即有所感受,复有所施为,既有所施为,复有所感受的那些活动能力;个体生命所依赖以维持其机体内部日夜不停地活动能力。然后作者介绍了人心的三个方面,即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之后作者讲述了关于宗教和道德,关于生命力,关于道德与习惯,关于迷信,关于马克思伦理学。宗教是一种方法,帮助人提高自己的品德,佛教所谓人天乘、小乘、大乘,乘是乘车、乘船之乘,明显点出方法、工具之意义。道德则要人率真行事,只要你一切老师率真,品德自然渐渐提升,不倾向出世;生命力皆有生来禀赋之一面和后天养成的一面。道德不道德是就看它向上还是向下。梁认为内心自觉之明强方显生命本质,自觉贫弱便随俗流转去了;世俗之见以为道德即是好习惯之谓,这是错误的。好习惯只是生活中所必要的工具条件而已,生命初不在此;迷信,是说人自蔽其明,人为何自蔽其明?心有所牵于外,则蔽生而明失也;梁漱溟认为人生哲学或伦理学应以论究人在社会生活中一切行为评价而昭示人生归趣为事。同时,“自然界是人的非有机的躯体”。即人生息于自然界中,混乎其不可分。从人类历史发展之事实出发,以论究社会理想、人生旨趣者,惟马恩学派,从而认为它是一种较好的伦理学。最后作者介绍了东西学术分途。对于梁漱溟先生介绍的这些,我有些感触的是人心,其他的也许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认识。

  对于主动性,梁先生强调了,人和动物之所以区别去宇宙间其他物种,是因为人和动物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产生行为。像是水啊,空气也是可以动的,但是他们的动受制于动,是被动,而富有生命者却可以做到真正的主动。此外梁先生还谈到了战争,强调在客观条件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战争胜负取决于主动性,也就是制于人还是受制于人。人的主动性主要在于他能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得出自己的认识与看法,能主动获得相关材料,借助灵感完成作品。那么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上,我们也可以做到主动出击,能充分发挥主动性,获得好的状态。正如梁先生所说,能按照自己意愿行动的才叫人,那么能按照目的而相应行动的才是成功的人。

  对于灵活性,梁先生谈到,不循守常规而巧妙地解决了当前的问题,是谓灵活性,能在各种形式变幻中随时予以适当应付,不落于被动是灵活性。灵活性是生命不受制于物而能恒制乎物的表现。灵活性不能坐享其成,但却也是不可求之的。正如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这个百分之一的灵感就是我们所说的灵活性。此外,灵活性还能体现在可以在不同环境下做出正确的事。很多人都梦寐以求能在考场爆发,能在一些关键场合表现最好,殊不知只有平时有了那样的水平,在特定的场合才可能有那样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水到渠成。

  最后对于计划性,梁先生谈到,计划是人们在行事之前,却不行动,而就其所要解决的问题中那些对象事物,先从挂念上运用筹措,以较量其宜如何行动,假定出一方案。人类不同与其他动物也在于此。可以说,我所知道的所有成功的人,他们都有极强的计划性,他们能够规划自己的生活直至到分钟,他们珍惜生命中每一分钟,按照自己的计划来做事,长期坚持便做成了大实业。我现在想说说对于计划性我自己的理解。首先要有计划,在此之前就存在一个你要制定计划的原因,既然有这个原因,那么足以证明你有愿望去做这件事。十项以个人完全不想去做这件事,那么他肯定不会去为这件事做规划。其次,计划本身就取决于你自己对事物难易程度和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考量,这算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锻炼。计划的实行,是计划性最关键的一步,不管有多么美好的蓝图,没有实现都只是空梦一场。能坚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对人坚持的考验。那么为什么有计划的人更加容易成功?还记得一个例子,有一个世界马拉松冠军,有人问他秘诀是什么,他就说“超越我前面那个人”,这是一种智慧,人类就是这样的一种生物,人类更加擅长于追求眼前的事物和接近他的事物,这就决定了你要想做到一个伟大目标只能步步微化目标使之成为一个个小的计划。“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因此,没有那一步步就没有最后的终点线。为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制定计划,规划自己的生活。

  以上便是我初读梁先生这本书的感受,我还有很多部分不明白,但我可以在下一次阅读时懂得多一些,理解深一些。

  【人心与人生txt】人心与人生读后感

  之前就久仰梁先生大名而迟迟不得拜读其作,一方面是觉得哲学深不可测,读来云里雾里,一方面是懒惰成性,一拖再拖。如今真正读了梁先生的《人心与人生》,才明白自己在知识上所知甚少,在性情上也不及先生分毫。

  光是看这本书,就知道梁先生这样的大家拥有独一无二的气质:坚韧,周密,热忱……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书中常常提及的“读者看了便知,读者可自行参阅……”仿佛就是在和真人对话,探讨。最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非常详尽,有晦涩的还做了标注,实在是用心良苦。

  朱伯昆曾说:“‘文革’后期,我在冯友兰教授家中,看到《人心与人生》一书的稿本,送给冯友兰先生审阅,征求意见。稿本用毛笔写的,蝇头小楷,字字工整。其时梁先生已年过八旬,此事对我感触很深,他以如此之高龄,亲自动手,抄写稿本,并征求同行的意见,充分体现了其认真和谦虚谨慎的学风以及不畏艰险,追求真理的高贵品质。”

  是呀,见微知著,这也是我始终怀着敬畏去读《人心与人生》的原因。

  开篇作者之言此书是有助于人类之认识自己,同时介绍古代东方学术于今日之知识界。在我看来,全书就是围绕着“人的本质”展开的,从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三个方面阐述,同时重点提出人心的概念,身心之关系。

  第一,人与物的关系,梁老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两层,一层是顺应自然,一层是改造自然。顺应自然的境界就是“廓然大公,物来顺应”,意思是君子的学识中,没有比宽泛公允,顺应自然更重要的。格物致知,豁然贯通最后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现代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了吧!改造自然是从马克思的观点来看的,“自然界是人的非有机的躯体”,人类不断在发展,自然界也是跟着变化的。第二,人与人之间是依赖社会而存在的,人不可能脱离群体而独自生活,因此,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离不开社会。人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社会是人和个体之间的中介。再者,社会的礼俗和制度又是为人而设立的,应于人生需要而来。第三,人自身的关系即人自身的性情,气质,习惯。这些都是人生而不同,心与心之间有所异的原因。

  那什么是人心呢?

  梁老认为,人心分两面,对外有所感受而有所施为,对内维持机体日夜运转。人心有三个特点: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主动性说的是生命本性就是莫知其所以然的无止境的向上奋进,不断翻新,从马克思的观点来解释,就是主观能动性;灵活性就是生命不受制于物而恒制胜乎物的表现,主动性是有赖于灵活性的;人类能够在自然界打下意志的印记,就是由于人类意识明强的计划性行动。

  人区别于动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类会思考,不受本能压制。多亏了梁先生的观点,这才在若干年后成了人尽皆知的常识。

  当然,人心是无时无刻都在发展变化的。梁老认为,人心有三个层次,本能最基本,其次是理智,进而是理性。我非常赞同,我认为动物性就是本能,人类已经克服,理智就是利己主义,是现代的人们为了追寻利益的一种投机的做法。理性基于理智,加上人的情感,能因为情感而控制的,就是高尚的。

  说到身心的关系,梁老说,“身脑原为一体,脑不过是身的一部分,因为生命活动所资借的物质条件”,“人类生命活动能力之高强莫比,全恃乎其意识作用”,“人身——人脑只是给人心(生命)开豁出道路来,容得它更当便的发挥透露其生命本性。”

  梁先生最有争议的地方就是他对于未来世界格局的预测,资本主义终将落寞,社会主义会崛起,东方文化将要引领世界,在现在看来,还没有实现,资本主义依然还有它存在的优势。

  1942年,经历了香港战事的生死劫难后,梁漱溟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人心与人生》等三本书要写成,我乃可以死得;现在则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那是不可想象的,万不会有的事!”此时年过半百的梁先生依然踌躇满志,心中一腔热血。

  1980年,梁老说,“我写的书,特别是最大的一本书,最重要的一本书叫做《人心与人生》”。耗时四十年,梁老用了半辈子,为人学作出重大贡献,为后代留下了及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朱伯昆认为梁老是“中国当代人学的开拓者”,也是有据可依的。

  今天,梁老的书仍然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

  【人心与人生txt】人心与人生读后感

  经友人推荐阅读了梁漱溟的《人心与人生》感受颇深。通过此书反映出作者一生都在思考和想要解决的问题,既是他人生思想的一个总结,又是他人生哲学思想的所在。在这部书里,作者阐述了人类生命的真谛,对人心重新认识与剖析。在作者看来,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心,只有人心才是宇宙人生的基础。因为无论社会怎样发展,生命都存在着永恒的困境,人心和人生都需要超越这种生命自身的限制。

  作者强调了人和动物之所以区别于宇宙间其他物种。是因为人和动物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产生行为,像水、空气等也是可以动的,但是他们的动受制于动,是被动,而富有生命者却可以做到真正的动。

  人的主动性主要在于他能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得出自己的认识与看法,能主动获得,完成工作。作者所说,能按照自己意愿行动的才叫人,能按照意愿达到目的而相应行动的才是成功的人。此书知识涵盖面甚广,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生物学、宗教、伦理等等,虽然有许多地方自己不能理解,但此书却把我深深的吸引,使我深刻的认识到一个人的思想高度、追寻人生的意义、人心与人生的追本溯源、人与社会自然的相互关联及影响的深刻认知。

  作者对人生命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恕本人水平有限,书中有些词章段落未能消化,只能再读再解。根据此书能反映出作者梁漱溟是一个具有开阔胸怀,海纳百川,博古通今的大知识分子气质,他好学深思,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追寻事物本质、问题本源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hy-hk.com/450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