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hk.com--材料分析】

事迹材料是指党政军机关为了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属于事务公文。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扶贫优秀人物事迹材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扶贫优秀人物事迹材料

  又是一年春耕忙,在**省**市的田间地头,总有一个朴素却又让所有蔬菜种植户都熟悉的身影。

  “将鸡粪、猪粪加入杂草后覆盖在育苗土坑中,杂草的加入是为了保持土壤的温度,只有温度掌握好了,你的苗才能培育成功。”**和往常一样,穿梭于田间地头,给农户传技术、忙指导。

  “农户要自己学习育苗技术,才能种植出更好品质的蔬菜。”**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自己育苗可以大大降低农户的负担,节约一笔买苗款。

  2017年,**市被授予“**十大蔬菜基地县”称号,这背后,也有着高级农艺师**的辛勤付出。

  **市蔬菜种植面积从96年前的蔬菜播种面积不足5万亩(次)扩大到现在30万亩(次),蔬菜基地面积从96年前的2万亩扩大到现在10万余亩。通过认证的“无公害蔬菜产地达9.5万亩,通过认证的“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59个,有机蔬菜年产品认证26个,产时鲜优质无公害蔬菜年产量43万吨,年创产值9.5亿元。

  “在90年代,农户零星种植的本地蔬菜,产量低、抗病虫害能力弱,严重影响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和收入。”**从事农业技术工作30多年来,不断探索蔬菜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实施项目农业、特色蔬菜,带领**农民走上科技兴农的致富之路。

  **对记者说:“现在**市的蔬菜基地已成为**市的主要保供基地,蔬菜产业成为**农业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一走进育苗大棚,**就会被种植户热情的围住,除了每年定期对菜农进行集中培训外,每天都会接到农户的咨询电话。近五年来,他分别在犁倭镇下寨村、红枫湖镇大冲村等地,采取现场或集中的形式开展了辣椒栽培技术、冬豌豆栽培技术、速生菜栽培技术、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农业适用技术培训65期,受训人达4500余人(次)。

  “勤勉敬业,随叫随到,尽心尽责。”是**种植户对**的评价。“他不仅亲自下到田间地头来教授我们怎么种植蔬菜,还经常帮助我们整理资料、寻找项目。”种植户说到**都是赞不绝口。

  “要帮助农户致富,光是提高产量还不够,质量也是关键。”近年来,**作为第1完成人,主持完成的《保供蔬菜周年高效技术示范及推广》项目2014年荣获**省丰收壹等奖;作为第3完成人,参与完成的《**省蔬菜生态化栽培技术推广》项目2017荣获**省丰收壹等奖。

  2014年至今,他还参与完成《科技特派员蔬菜“321”高效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专题项目、《**省高原蔬菜优质反季节栽培技术的集成和示范推广》项目、《**省蔬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等。

  **说:“从理论联系实际,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习一方面知识就解决一批问题。”

  在2016年和2017年“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期间,**通过努力,为犁倭镇下寨村协调**市价调资金160.4万元,解决犁倭镇下寨村保供蔬菜基地管网到田500亩,配套安装杀虫灯10盏,完善机耕道2.15公里,生产便道3.5公里。同时指导犁倭镇发展蔬菜产业4000余亩(次)。

  “**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农民、农村、农业做了大量工作。为**市蔬菜产业脱贫工作和服务‘三农’工作做出了自己最大的贡献。”身边的同事都为**点赞。

  扶贫优秀人物事迹材料

  他穿行的脚步留在了林间;

  他辛劳的日月被刻在树木的年轮;

  他被称为“青山卫士”;

  他自喻为“大山的儿子”;

  他就是山林的守望者——**县**镇**村护林员**。

  “今天是清明的前一天,俗称是寒食节,上坟、磊坟的人很多,必须注意烧纸、点烛、点香、燃放鞭炮、燃放烟花等,注意火种引起火灾的发生,天气干燥,我得把妻子叫上一起分头巡山。严防上坟祭祖带火种进入山林,确保森林防火安全。”这是**2018年4月4日所写的巡山日记。

  从1977年担任护林员的**,每天坚持看山、巡山、种树、保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青葱少年到华发苍颜,至今已有40载。

  每天早上天不见亮,**便启程,从兴隆村、**村到尹庵村,面积达15000多亩,沿着崎岖的山路走10多公里进山巡视。40年来,每个山头、角落,都清晰地印刻在他的脑海中。他平均一月就能走坏一双鞋,这40年**穿坏了上百双鞋。而衣服、身上也时常被挂得满身伤痕。他守住了“绿色银行”,生活却显得格外清贫。

  有人问他:“老郑,您都已经这把年纪,还在护林,不累吗?”**却笑着说,“我护林已经几十年了,山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我的‘亲人’,我与它们有了感情,虽然今年年近60岁,体力不及从前,只要看到这郁郁葱葱的树林,听到森林里的鸟叫声,闻到山间的野花香,我就觉得自己活得充实,活得很值,我还要继续看护好这些山林。”

  **不善言谈,但讲起巡山的故事时却滔滔不绝。“这里就是‘**丛林’,上世纪60-80年代,‘**丛林’的小树苗遭到严重铲、烧、砍、盗,所剩大树寥寥无几。后来,我一边护林,一边植树,义务植树造林20余亩,树长高了、多了、密了、大了,各种飞禽走兽的种类已随着增多了。如今,‘**丛林’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是****的八大景之一。”

  小树长成林,偷砍盗伐随之而来。而面对棘手的偷砍盗伐问题,**却有自己的妙招。他会观察路口的蜘蛛网是否被冲破、珍贵的树皮是否被割有记号,来判断盗伐者的路线时间。2011年的一个晚上,时常在深夜巡逻的**就曾将盗伐者逮个正着。

  40年的巡山经验,使**练就了精确敏感的“顺风耳”,让他能分别出山上动物和人走动的不同区别,再加上每个角落有什么树,对于他来说都了如指掌,再狡猾的盗伐者也逃不出他的“五指山”。

  **刚参加护林工作时,家里条件特别艰苦,每月工资只有300元。2003年,他的妻子张忠华多次劝他到西洋公司上班,每月有3000元左右工资,但想到自己守护了几十年的山林,他却毅然放弃了机会,“我是大山的‘儿子’,我不看管山林谁来看管”。

  **是**县**镇护林员的一个缩影。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护林员,却领着微薄的护林收入,带着妻子坚持走了“二万五千里”的巡山路。昔日光秃秃的荒山,经过他的精心看守、呵护,变成了茂密的青山。**以蓝天为伴,青山为家,40年坚守他心中的那抹绿,把一身的经历献给美丽乡村的青山,献给美丽中国的“绿洲”。

  “几十年来,山里的丛林是我日夜守护的‘家园’。”**坦然地说。

  扶贫优秀人物事迹材料

  “你看你们这个寨子,一路走来到处是垃圾,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又怎么能带群众脱贫致富。”4月4日,在**市**乡**村**组,一脸严肃的**乡党委书记**颇有些恨铁不成钢。

  作为**州15个极贫乡镇之一、**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乡的**,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而历经多岗位磨练的**自上任以来,因做事说干就干,且一干到底的风格,成了苗乡群众眼里的“蛮”书记。

  建强党支部引领发展

  位于**市西北部的**,属典型的山区农业乡,经济结构单一,加之产业分散、无人牵头和缺乏有效沟通,导致资源得不到最大限度利用,以及企业带动性得不到最大限度发挥。

  “必须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曾在**市委组织部任副部长的**深刻认识到。说起容易做起难,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少数民族且较为落后的地区。

  “只要把村寨里的能人干将聚到党的旗帜下,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赚,那样大家才能齐心协力脱贫致富。”打定主义的**说干就干。

  2013年底就到**投资中茶的**,是**华祥茶叶有限公司的老总,也是**乡茶产业支部书记。“自去年底建了党支部后,不仅党员工作更加努力,连打工的村民也更积极了。”在茶产业党支部7名党员的带领下,公司在**村的5000亩茶场,一天比一天好。

  正和乡亲们一起采茶的**是**村谷顶组的村民,见记者前来采访,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但当记者问她现在和以前有什么区别时,她却大声地告诉记者:“以前干活是一个看一个,现在是一个比一个,大家都不好意思偷懒。再怎么说也要对得起一天80块钱的工资嘛。”

  与**不一样的龙远福、龙远华兄弟俩,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而龙远华更是曾担任过大花水村村主任。三年前,兄弟俩决定在家乡发展“草棚鸡”,在自己富裕起来的同时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可以说我们这里是全**最穷的地方,因为以前有这么句话‘你家是**的嗦’来形容这里的贫穷。”过够苦日子的龙远华不愿回忆过往的日子。

  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三年的发展,如今兄弟俩的“草棚鸡”事业越发壮大,在全乡已有90个养殖棚,仅**村就有60个,更是在今年3月底成立了**市苗岭草棚鸡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97户贫困户入股或就业。“我们一年可出栏36000羽,还和成都、云南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以不低于市场价每斤22块的收购,保证贫困群众的利益。”站在半山腰上,看着一个个如别墅般的养殖棚,龙远华信心满满,“去年我们还流转了2000亩土地来种刺梨,按80块钱天给务工的20多个**村贫困群众发工资。”

  已在**村生活多年的李佩文,由于独自一人带着3个孩子,还要照顾患有糖尿病的母亲,以往家里可说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日子过得十分窘迫。但如今,那些都是过去式了。“我用8个棚的土地与合作社合伙,平分60个棚的利润,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了!”

  今年25岁的瓮安县人康继夫,是**市委办的工作人员,去年8月底被派驻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尽管脑子活又肯干,但刚到村里工作的半年依然吃了不少苦头。“回不了家大家都能理解,但有时连吃的水都要靠挑,让我明白了驻村的意义。”

  由于不懂当地苗话,康继夫走访时不得不带个“翻译”。为让村民们从小事做起,逐渐转变思想,他和村干部们正逐步在各村民组成立“组务管理委员会”和“组务监督委员会”,将有知识、有想法、有威望的寨老拢在一起,共同把村组的卫生、民生等管起来,并管好。

  “飞地经济”虽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务,但对于远离**市区的**来说,却是一件了不起的壮举。为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带领**村干部,将特色餐馆开到了如今**饮食最为火爆的古城区,并以“双订单”思路,一方面解决群众产业发展资金难、销售难问题,一方面壮大村集体经济。

  “我们店的食材基本上都来自**,并主打‘草棚鸡’菜品,生意相当不错。”自营业以来,**小花苗原生态食府已为村集体创收30万左右。

  如今,在**乡党委的领导下和3个产业、行业党支部的带领下,全乡已组建13个合作社,带动贫困户人均年增收2800元。产业发展也形成了**茶叶、**果蔬、大花水姜蒜、**刺梨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局面。

  “思想针灸”断穷根

  由于地处偏远和民族传统等诸多原因叠加,**乡不少群众养成了男同胞一天喝酒、斗鸟,女同胞却忙里忙外的习俗。

  如何打破这一思想桎梏,激发男女老少齐心协力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很长时间内成为了**着重思考的问题。“必须将‘志智双扶·感恩奋进’思想扶贫作为重中之重的长远工作,从小处着手,进而彻底斩断穷根。”

  **村,是**州苗族小花苗的主要聚居地,村民淳朴而热情。但由于长久以来上人下畜的居住习惯,整个村寨卫生令人堪忧,特别是夏季,空气中的牛粪猪粪味更是经久不衰,成群结队的小蜢子铺天盖地,让人防不胜防。而村民胡乱丢弃的生产生活垃圾,也让整个村寨显得格外扎眼。

  针对上述情况,**乡党委、政府大力通过“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宣讲中央、省委相关精神,增强群众自信、自立、自律教育,同时在全乡大力推进“五改五化”(改厕、改圈、改灶、改水、改电,院坝硬化、屋檐沟硬化、村寨通道硬化、联户路硬化、村寨亮化),并取得初步成效。

  “我家亲戚说,卫生间装好后他都想搭块床板在里面睡咯。”大花水村麒麟山村组村民侯明秀,指着自家已贴上地砖,安上冲水便槽的卫生间大笑道。

  “说句丢丑的话,以前上厕所,一巴掌打去屁股上不晓得打死好多蚊子。”同行的村民颜仕福丝毫不掩饰地说。

  为确保村寨卫生干净整洁,麒麟山组68户村民除将村民房前屋后“三包”写入村规民约外,还每家每年出170元,专门请人打扫公共部分卫生,并将垃圾集中转运填埋。同时,乡里还投入100万元,修建起了62间牲畜集中养殖点。

  “过段时间你再来,绝对会看见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寨子。”颜仕福满眼期望和自信。

  而作为全乡20个绣娘队队员之一,出门见过世界的侯明秀,更是对未来充满希望。“寨子上的女人,闲时大家一起做做刺绣,男人吹吹芦笙,不仅能赚钱,还能陶冶情操呢。”今年正月期间,侯明秀卖头巾一次就赚了2000元。

  通过做实群众思想“加减乘除”,如今**的群众面貌得到极大改变,一股股勤俭持家、发展生产、劳动致富的新风吹进了家家户户,大家伙跟党走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前所未有强大。

  一通百通。到去年底,**乡贫困人口已由4487人下降至1202人,贫困发生率也由原来的29.3%下降至7.8%,并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本文来源:https://www.hy-hk.com/475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