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hk.com--材料分析】

先进典型材料包括事迹材料和典型经验材料。故事材料是先进典型材料下的一种文体。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抗疫英雄李兰娟事迹的文章15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抗疫英雄李兰娟事迹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震动,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

  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

  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这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

第2篇: 抗疫英雄李兰娟事迹

  2020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充满考验的一年,也是我们炎黄子孙需要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一年。“新冠”在开年就来势汹汹,在这次“疫情”中,除了充满大爱的钟南山院士之外,还有位巾帼英雄也同样值得我们敬佩,她就是李兰娟院士。

  从2003年抗击非典,到2013年防控H7N9禽流感,再到此次阻击新冠肺炎疫情,始终冲在第一线。疫情发生后,李兰娟院士临危受命、出征武汉,从ICU查房结束,脱掉防护服后,脸上压痕清晰可见的照片令人动容。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对于中国武汉封城表示赞许和敬佩,认为这是只有中国能做到的事情,武汉封城对防止疫情向其他省份甚至全世界传播有重大作用,但这一举措需要付出经济及其他巨大代价,是英雄壮举。

  在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两百万后,也依然只有武汉做出了这样的举措。被称为九省通衢的武汉,若不能及时从源头进行阻断,一旦大规模扩散的后果会不堪设想。武汉封城,是李兰娟院士首先向国家提出建议的。提出这样的建议,承担的压力和风险不难预料,我们仍难以想象,这需要怎样的勇气,但我们却可以想见,在这样一位党员医者心里,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

  在带队出征武汉的时候,李兰娟说:“我个人已经向国家提出来了,我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国家的大事,自己义不容辞。”73岁高龄的她,本来可以颐养天年,她却奔赴抗疫一线,救助重症患者,给身边的人带来温暖。也许在此之前,我们还不知道这位中国唯一的传染病学科女院士,然而浙江人民却知道,早在十七年前,她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和希望。

  在那个网络还未及发达的春天,时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的李兰娟,坚持信息透明、立即隔离、连夜研究,使得浙江省在非典抗击中创造了“零严重后遗症”、无医务人员感染、无二代病人的奇迹。顶住质疑,果断决策,科学对抗,这位被人民戏称为“杀毒软件”的女院士,一次又一次地站在人民的前面,站在病毒的面前。

  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取得阶段性胜利,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依靠于核心领导人的英明决策,依赖于全国人民的无私奉献和一线抗疫人员的顽强拼搏。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胜利。

第3篇: 抗疫英雄李兰娟事迹

  “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给年青人树立正确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一线科研人员,不要让年青人一味的去追演艺明星,演艺明星是强不了国的。而国家的兴衰要靠教育,科技,医疗!所以要树立全民崇尚医生,科学家,教师,军人!因为是他们在支撑民族脊梁!”李兰娟院士如是说,她的一席话在我心海中激起了阵阵波澜。

  “活着就是为了别人生活得更好。”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的名言。是啊,为人民服务不求回报,这才活得有价值。当这场疫情来势汹汹地到来时,站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的既不是娱乐明星,也不是网红,而是军人,医护人员们……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他建议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但1月18日傍晚,84岁的他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还有很多医护人员主动申请去到治疗第一线。除夕夜,陆海空三军医疗队驰援武汉,海军军医大学150名医护人员冒雨从上海出发,一位军人接受采访时说“人民有难,军人当先!为了人民的健康,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都是用生命在和新冠状病毒博弈吖。然而那些所谓的偶像娱乐明星,除了韩红姐姐累得病倒外,有些明星捐的款项相对于他们的收入来说真是九牛一毛啊!大多数都是在豪宅中喝着红酒享受人生,有的还出国旅游……同学们好好想想,谁是中国真正的明星,谁是民族真正的脊梁,谁才是我们心中的偶像呢?

  历经沧桑的中国曾经一度是弱者。拥有“万园之园”美称的圆明园就因为中国的落后而毁在英法联军的手中。帝国主义强盗攻进圆明园,把能抢的都抢走了,能运的都运走了,拿不动的都给毁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把圆明园烧成了一片废墟……但是现在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了。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袁隆平培育了高产杂交水稻、王选研发了汉字激光技术后印刷业腾飞起来、成功建造有六个世界第一的港珠澳大桥……可这些辉煌的成就是谁创造的呢?对!还是各个领域的专家们,他们才是当之无愧的“明星”,是我们的最美偶像。

  如果以前你问我:“你的偶像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大声地说:“TFBOYZ!”他们那富有朝气的形象和舞姿深深地吸引着我。他们的每一首歌我都会吟唱,每一段舞蹈我都想学习。但是现在,居家的这些天里我通过电视、手机认识了一个又一个英雄,他们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带领大家一起走出恐惧,他们不是天天上热搜和封面的明星,而是用自己的学问,智慧,勇敢挡在我们的面前的白衣天使们、战士们……所以我要刻苦学习,努力奋斗,将来成为像李兰娟、钟南山等抗疫英雄那样的人……

  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强盛将会寄托在一代又一代的少年身上。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奋勇向前,让自己成为将来的“最美偶像”吧!

第4篇: 抗疫英雄李兰娟事迹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震动,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

  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

  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这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

第5篇: 抗疫英雄李兰娟事迹

  李兰娟被刷屏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位73岁的女院士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第一线,率先提出武汉封城。眼下,她正和她的团队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这也是她2003年与非典、2013年与H7N9作搏斗后,又一次奔赴战“疫”最前线。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绍兴籍著名传染病学专家。

  日前,记者采访了李兰娟的一些同事和乡人,还原她在这些天里马不停蹄地逆行武汉,大无畏战“疫”的故事。

  1月25日,大年初一,柯桥区夏履镇夏履桥村,夏履东江犹如一条玉带穿村而过,江水清澈轻缓,错落有致的民房倒映在江面上,构成一幅美丽的江南水墨画。

  晚上6点,一辆浙A牌照的汽车驶入夏履桥村。车上下来的正是李兰娟院士和她的爱人郑树森院士、儿子郑杰。

  每年春节,她一定会抽空回家乡和亲属团聚,吃上一顿团圆饭。但今年这顿团圆饭,才吃了1个小时,全家人就匆匆赶回杭州。

  夏履桥村党总支书记邱建忠闻讯前去看望李兰娟院士。干练的短发,亲切的笑容,还是熟悉的那个李兰娟,不过,她的面容里却透露着一丝疲惫。

  这些天,在战“疫”打响后,李兰娟一直奔波于前线:

  1月18日,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她与钟南山院士等一行6人抵达武汉,听取了武汉方面的情况汇报,并查看现场。在武汉,李兰娟作为国家级专家,提出了对疫情的判断,尤其是武汉要采取“不进不出”措施、冠状病毒感染要作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等重要建议。

  1月20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兰娟和钟南山参加了会议。会上,李兰娟就加强疫情防控与救治等提出具体建议。

  1月22日,她向国家建议武汉必须严格地封城。次日上午10点,武汉市就实施了这一措施。

  1月22日,凌晨2点,她连夜从北京赶回杭州。早上8点,她准时出现在医院的门诊病房为患者看病。

  1月24日,她再次赶赴北京,参加科技部召开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的会议。当晚也就是除夕夜9点多,她从北京返杭,年夜饭是在机场吃的一份水饺。

  夏履镇党委书记、镇长趁着李兰娟回乡的机会,前去拜访这位夏履乡贤,一番寒暄,交谈了半个小时,李兰娟院士三句话不离疫情。

  “从李院士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到,抗击疫情刻不容缓。她与病毒在赛跑。”邱建忠说,往年春节,李兰娟院士一般都要在老家住上几天,今年很特殊,吃完团圆饭后,就又去为疫情奔波了。“她还再三叮嘱我们,叫家乡人民小心病毒,做好防范工作。”

  李兰娟曾说,她是夏履的儿女,她的根在这里。

  夏履镇党委宣传委员张成炳告诉记者,每年母亲节,李兰娟院士都会带着一帮乡贤名医聚集在夏履镇卫生院,为父老乡亲开展义诊。这个活动已经坚持了四五年。在李兰娟院士的关心和支持下,夏履镇卫生院与浙大一院也在开展业务往来。

  柯桥传媒集团记者叶红曾经通过电话采访过李兰娟。“李院士很忙,通过相关部门帮忙联系后,她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第一句话是:‘你好,我是李兰娟。’一口绍兴味的普通话,让人感到非常亲切。李兰娟的微信名就叫‘夏履桥’。”叶红说。

第6篇: 抗疫英雄李兰娟事迹

  李兰娟,女,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
  在抗疫第一线,最值得让我们关注的,是这位70多岁的老人李兰娟院士。我们从她的身上,深切感受到科学严谨的研学精神和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
  她也是连夜赶往武汉,投入到这场前途未卜的战“疫”中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江应安:“70多岁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昼夜,她凌晨4点下火车,吃过早餐就接着开会。各个医院的专家、基层的管理者都要见面,把她对疾病的认识告诉我们。我感觉,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这位由赤脚医生成长起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正以最饱满的情感和对人民健康负责的责任心投入到抗疫最前沿,在他的不断发言中,我们看到她和她的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根据初步测试,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显示:(1)阿比朵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药物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达到60倍,并且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2)达芦那韦在300微摩尔浓度下,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未用药物处理组比较,抑制效率达280倍。她建议将以上两种药物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在抗疫第一线,70多岁的她忘我工作,每天只休息三个小时,当有人担心地问她时,她却淡然地说:“没问题,放心好了。家里人都担心我,其实我身体还是蛮好的。”我们用别的什么语言赞美她已显得苍白,只有在内心默默地为这位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白衣天使和她的团队致敬。

第7篇: 抗疫英雄李兰娟事迹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震动,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

  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

  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这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

第8篇: 抗疫英雄李兰娟事迹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震动,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
  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
  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这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

第9篇: 抗疫英雄李兰娟事迹

  自从武汉发生疫情以来,有一位73岁的老人,频繁地登上热搜,又遍又一遍地刷新了我们的朋友圈。她成了媒体追逐的焦点,每一次面对镜头,她给我们带来的都是振奋人心的消息。在这特别的时期里,她带给我们的除了兴奋,就是满满的正能量。

  她,就是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学专家。

  从一个赤脚医生,到闻名中外的工程院院士。

  从一个贫寒女,到中国浙江省卫生厅厅长。

  她的传奇,足以媲美钟南山院士。

  建议“封城”第一人。

  2020年伊始,正值中国春运的高峰。一种不知名的病毒,突然袭击武汉,满城风雨,人们不知所措。

  1月18日,李兰娟院士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的委托,奉命奔赴武汉,对疫情进行研判。

  到达武汉之后她立刻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听取当地医生的汇报,展开周密的调查研究。

  看着每天都在不断攀升地感染数据,她心急如焚。她想:武汉病毒的快速蔓延,将给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我们只有马上采取果断的措施。堵水先断源,当务之急,防控的第一步必须先断传染源。于是,她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策,对武汉必须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她的建议受到了国家的重视。

  1月23日,武汉接到了“封城”的命令。武汉暂停了所有的交通,实行前所未有的严格管控。目的只有一个,防止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扩散。

  李兰娟院士是建议“封城”的第一人,她接受了央视媒体的采访。

  面对董倩“咄咄逼人”的问题,李兰娟并没有生气,保持着院士惯有的谦逊和温和。她耐心地做了解释,虽然普通话不太标准,但是她的每一个字都说得很清楚。

  到现在,“封城”的效果已经完全地突显出来了。很多人都佩服她提出了“封城”的建议,一个看上去斯文柔弱的老太太,想不到竟有如此的魄力。

  一个科学家的睿智和严谨征服了我们!

  正是因为这一次“大动作”,“李兰娟”的名字很快就走进了公众的视野,被全国人民所熟知。人们记住了这一位很有魄力的老科学家。

第10篇: 抗疫英雄李兰娟事迹

  “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给年青人树立正确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一线科研人员,不要让年青人一味的去追演艺明星,演艺明星是强不了国的。而国家的兴衰要靠教育,科技,医疗!所以要树立全民崇尚医生,科学家,教师,军人!因为是他们在支撑民族脊梁!”李兰娟院士如是说,她的一席话在我心海中激起了阵阵波澜。

  “活着就是为了别人生活得更好。”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的名言。是啊,为人民服务不求回报,这才活得有价值。当这场疫情来势汹汹地到来时,站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的既不是娱乐明星,也不是网红,而是军人,医护人员们……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他建议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但1月18日傍晚,84岁的他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还有很多医护人员主动申请去到治疗第一线。除夕夜,陆海空三军医疗队驰援武汉,海军军医大学150名医护人员冒雨从上海出发,一位军人接受采访时说“人民有难,军人当先!为了人民的健康,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都是用生命在和新冠状病毒博弈吖。然而那些所谓的偶像娱乐明星,除了韩红姐姐累得病倒外,有些明星捐的款项相对于他们的收入来说真是九牛一毛啊!大多数都是在豪宅中喝着红酒享受人生,有的还出国旅游……同学们好好想想,谁是中国真正的明星,谁是民族真正的脊梁,谁才是我们心中的偶像呢?

  历经沧桑的中国曾经一度是弱者。拥有“万园之园”美称的圆明园就因为中国的落后而毁在英法联军的手中。帝国主义强盗攻进圆明园,把能抢的都抢走了,能运的都运走了,拿不动的都给毁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把圆明园烧成了一片废墟……但是现在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了。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袁隆平培育了高产杂交水稻、王选研发了汉字激光技术后印刷业腾飞起来、成功建造有六个世界第一的港珠澳大桥……可这些辉煌的成就是谁创造的呢?对!还是各个领域的专家们,他们才是当之无愧的“明星”,是我们的最美偶像。

  如果以前你问我:“你的偶像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大声地说:“TFBOYZ!”他们那富有朝气的形象和舞姿深深地吸引着我。他们的每一首歌我都会吟唱,每一段舞蹈我都想学习。但是现在,居家的这些天里我通过电视、手机认识了一个又一个英雄,他们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带领大家一起走出恐惧,他们不是天天上热搜和封面的明星,而是用自己的学问,智慧,勇敢挡在我们的面前的白衣天使们、战士们……所以我要刻苦学习,努力奋斗,将来成为像李兰娟、钟南山等抗疫英雄那样的人……

  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强盛将会寄托在一代又一代的少年身上。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奋勇向前,让自己成为将来的“最美偶像”吧!

第11篇: 抗疫英雄李兰娟事迹

  在庚子鼠年到来之际,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各地。在这场战“疫”中,有一位73岁的老人毅然决然地奔向抗“疫”一线,她脸上的“天使痕”照片广为流传,让不少人为之触动;她频频地登上热搜,成为了媒体追逐的焦点。当她每次在镜头面前,给我们带来的都是激励人心的消息。
  她,就是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学专家。从一个赤脚医生,到闻名中外的工程院院士。从一个贫寒女,到中国浙江省卫生厅厅长。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她和她的团队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这是她继2003年与非典、2013年与H7N9作搏斗后,又一次奔赴抗“疫”一线,与病魔作抗争。
  作为国家级专家,她率先提出了必须严格地“封城”,她还建议将冠状病毒感染要作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在各类采访中,李兰娟的一口绍兴普通话让人印象深刻,她一再的和记者们说:“不用提我今年73岁了还进ICU,这没什么,(这)是一个医务工作者的本分。”她将自己置身于国家大义之后。
  除夕,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是李兰娟院士仅仅只吃了一盒饺子,就继续工作了。她对工作的热忱值得我们敬佩。2003年非典肆虐时,李兰娟院士带领攻关小组检获了患者的病毒特异性核酸,成为最早分离到SARS病毒的单位。在这次新冠病毒猖獗时,是她们团队一共分离出五株新型冠状病毒株,其中两棵还十分适合于研究疫苗。
  李兰娟对于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分离出病毒特别说明:“因为我们这个团队是从当年SARS时走过来的,我们当年是最早分离到SARS病毒的单位,所以有很好的病毒分离经验,这也对我们这次的病毒分离有了极大的帮助。”
  李兰娟是巾帼英雄,她明知武汉情况的危险,却将生死置之度外,逆行在这场战“疫”中。李兰娟院士说:“不断攻克科学难题,救死扶伤造福人民。”这是她认为的院士的核心价值观。我觉得这也是她毕生的信念。
  在这场疫情抗击战中,有着无数的逆行者奔向战场,有着无数的勇士奉献力量。面对肺炎疫情,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需要每一个人的同心抗疫。这场抗疫战,我们一定可以打赢!

第12篇: 抗疫英雄李兰娟事迹

  全国人民举国欢庆之时,也在遭受着疫病的肆虐。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前,有那么一群人,在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封城之际,义无反顾地奔赴武汉。他们,被称作“最美的逆行者”。

  钟南山,一位已有84岁高龄的院士,曾在十七年前非典肆虐之时领军抗“非典”,是2003年抗击“非典”的第一功臣,而今,他依旧披甲上阵。他是国士无双,更是定海神针。17年前,他曾说过:“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而现在,他告诉我们,有信心不会让“非典”重演。所以,不要怕,要相信这样的无双国士,定会带我们平安度过这场浩劫。

  今年73岁的李兰娟院士亦是一位无双国士,她曾在非典、甲流、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事件防控有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作为国家卫健委最高级别专家组的成员,曾在1月18日,李兰娟院士就同钟南山院士等一行人前往武汉,站在了防疫最前线。在奔赴病情一线的同时,李兰娟院士也多次接受采访,科普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方法,对预防方面起到了极大的贡献。

  在疫情愈加严峻的境况下,越来越多的医疗团队自请前往武汉。他们不计报酬,不惧生死,在阖家团聚的春节,依旧远离家人,在医院不分昼夜地工作。他们为了不浪费防护服而十个小时不喝一口水,有的女性医生护士甚至剃掉了自己的长发,只为了不浪费一点时间。难道他们不知道自己会有被感染的风险?不,他们比谁都清楚自己的处境,但是他们义无反顾,他们相信定会战胜疫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他们崇高的理想。无数的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铸成了生命健康的长城。他们,是最伟大的白衣天使。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他们也只是平凡的人,但他们却在做着不平凡的事。在当下时代,他们,就是最伟大的英雄。

第13篇: 抗疫英雄李兰娟事迹

  李兰娟,女,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

  在抗疫第一线,最值得让我们关注的,是这位70多岁的老人李兰娟院士。我们从她的身上,深切感受到科学严谨的研学精神和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

  她也是连夜赶往武汉,投入到这场前途未卜的战“疫”中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江应安:“70多岁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昼夜,她凌晨4点下火车,吃过早餐就接着开会。各个医院的专家、基层的管理者都要见面,把她对疾病的认识告诉我们。我感觉,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这位由赤脚医生成长起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正以最饱满的情感和对人民健康负责的责任心投入到抗疫最前沿,在他的不断发言中,我们看到她和她的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根据初步测试,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显示:(1)阿比朵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药物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达到60倍,并且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2)达芦那韦在300微摩尔浓度下,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未用药物处理组比较,抑制效率达280倍。她建议将以上两种药物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在抗疫第一线,70多岁的她忘我工作,每天只休息三个小时,当有人担心地问她时,她却淡然地说:“没问题,放心好了。家里人都担心我,其实我身体还是蛮好的。”我们用别的什么语言赞美她已显得苍白,只有在内心默默地为这位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白衣天使和她的团队致敬。

第14篇: 抗疫英雄李兰娟事迹

  春节是个阖家团圆的喜庆节日。然而,今年春节,却打响了一场战“疫”——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阻击战。暴发于湖北武汉的疫情,成了全国都在共同面对的一个大问题。要打赢这场阻击战,肯定少不了默默辛勤付出的人们。
  这里,我要致敬的人,就是被誉为“白衣天使”的医生。他们中,有再次“为民出征”的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和73岁的李兰娟奶奶,还有许多不知道姓名的好医生。
  医生是一份职业,但在这场战“疫”中,更是一种使命。我想说:“你们每天工作到很晚,甚至24小时都在工作。有的连喝一口水的时间也没有,因为那时生命是以秒为单位的。可能因为你喝水的那几秒,一个生命就从世界上消失了。所以,你们必须像长江、黄河那样一直不停地奔流,才有可能挽救一个又一个生命。这说明,你们是一群在跟时间赛跑的人!”
  一直坚守在战“疫”一线的李兰娟奶奶说:“什么是医生最大的快乐?看到那么多病人得到救治,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所以,我更想说:“你们放弃了和家人的团聚,而选择了做一个好医生,选择去靠近病人,更是选择了帮助祖国。你们是祖国的骄傲,祖国为你们自豪!我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第15篇: 抗疫英雄李兰娟事迹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李兰娟,女,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

     疫情爆发之初,她也是连夜赶往武汉的一员,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前途未卜的战“疫”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江应安这样说道:“70多岁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昼夜,她凌晨4点下火车,吃过早餐就接着开会。各个医院的专家、基层的管理者都要见面,把她对疾病的认识告诉我们。我感觉,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此次疫情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

本文来源:https://www.hy-hk.com/590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