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hk.com--文秘写作】

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重在发现和看清问题,重在加强上一级党组织的领导、坚决果断稳妥地解决问题。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某市七看七着力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报告_如何研判政治生态

  如何看一个地方或单位的政治生态,如何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仍然处在一个强化实践、有效推进的关键阶段。党的十九大,对过去五年全面从严治党作了深刻总结,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政治生态的明显好转是有目共睹的,但还没有达到根本好转。

  与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相比,一些地方或单位的政治生态净化、修复和重建,还需要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的“七个有之”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2014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一些人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了自己的所谓仕途,为了自己的所谓影响力,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在2018年1月召开的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七个有之”是政治隐患,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防范和遏制。

  “七个有之”的问题是政治问题,是不良政治文化问题,是不良政治生态的最大病根,集中到一点,就是“四个意识”不强、没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问题,需要我们保持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加以坚决反对、深入查处,继续“治标”;需要我们从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加强政治建设这个根本上强化教育,抓早抓小,注重“治本”。

  政治生态不是朦胧含混、虚无缥缈的,相反,政治生态恰恰是具体现实的,如同自然生态一样是可透视、可检查、可量化的。结合自己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和巡视工作的实践,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七个有之”等一系列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深切体会到要从7个方面“看”政治生态,着力在7个方面“建”良好的政治生态。

  一是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一个地方(单位)的贯彻落实情况,着力确保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对中央的政治忠诚度问题,是重大党性原则问题,要高看一眼、深看一层。十八大以来,只要把党中央的精神结合当地的实际贯彻落实好了,地方政治生态就坏不到哪里去。这里讲的贯彻落实,一方面要坚决和全面,要在各个方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包括“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四个坚持”等。落实的重点,就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对此,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同志强调,“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和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上,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和重大的政治责任,是纪检监察机关最关键的政治职能”。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专题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考察工作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地,作出了一系列专题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这些专题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政治性强、全局战略性强、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强,必须解读开来、细化起来,认真地贯彻落实,使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是历史、联系、发展、辩证地看一个地方(单位)的政治文化,着力抵制和反对封建腐朽庸俗的政治文化。“政治生态”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一定程度上是政治文化和人际关系。讲政治就是讲人民立场、讲党性原则。政治就是一种人心。人心齐,泰山移;心气不畅,就会千异百样。一些地方,在历史上形成了这个“山头”那个“山头”,有这个“帮”那个“帮”、这个“派”那个“派”,有的地方是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等等。我们要历史性地看、上升到历史政治文化的高度来加以分析研究。要看看这些山头是否削平了,这个“帮”那个“派”的问题是解决了还是加剧了,地方(单位)的党政“一把手”是否失去公正而陷入到这一边或那一边去了,离职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是否还在干扰影响本地区本单位的重大事项决策或重要人事安排,是否存在“拜码头”的现象。把这些情况看清楚,采取针对性措施,坚决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以及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等歪风邪气,才能厘清政治关系,明辨政治是非,端正政治站位,政治生态才能够一点一点地晴朗起来;才能构建昂扬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氛围,营造积极健康的政治生活环境;才能形成团结的、协调的、遵纪守法的、干事创业的班子合力。

  三是看一个地方(单位)“一把手”的政治修为,着力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政治生态是上层建筑,是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政治关系及其状况。要正反两方面看,特别要深入地分析党委“一把手”。党委“一把手”是管党治党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 “一把手”正,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就歪不到哪里去;“一把手”正,往往体现在把主要心思和精力花在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党的建设、着力全面从严治党上,做到了管方向、管大局、管班子、抓落实,发挥了自身廉洁、民主集中、敢抓敢管、善抓善管的“头雁效应”。从查处的不少违纪违法案件看,“一把手”耍两面性、做两面人,往往表现在口是心非,“表态嗓门高、落实行动差”。这样,中央精神就被束之高阁,就容易形成“一霸手”“一言堂”,就容易形成地方的“土皇帝”,“七个有之”的系列问题就会接踵而来。“一把手”违法乱纪,是本地区、本单位政治生态的重大污染源,就会对广大干部群众造成极大的伤害,恢复起来就很难。为此,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的要求,切实加强党内监督,强化政治巡视巡察,找准病根病灶,针对性地予以防范和解决。

  四是看一个地方(单位)的经济、社会和事业发展,着力推动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经济生态是政治生态的基础,政治生态又反作用于经济生态。一个地方或单位经济、社会和事业发展得怎么样,通常可以看出这个地方或单位的政治生态。如果几年下来,一个地方或单位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面貌依旧,甚至停滞不前,既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主要增长点,又没有改革创新的新兴点,也没有打基础、利长远的发展点,人民群众没有获得感,甚至百姓骂街、民怨载道,一般来讲,这个地方或单位的政治生态已经出了问题甚至出了大问题。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关键在于把党建设好,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和事业发展的领导,为与时俱进地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提供纪律保障,目的在于通过又好又快发展,让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

  五是从社会生态看政治生态,着力用良好的党风影响引导社会风气、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社会生态是政治生态的晴雨表,政治生态自然会通过社会生态反映出来。政治生态好坏,重要的一环,是要看当前社会面上反映问题的“现实版”,把历史与现实比较着、结合着看。比如,一个地方群众信访问题积累多、群体性事件不断,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案久拖不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工程建设、矿产开发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网络热点不断,一般都是政治生态不好的集中反映。我们要从社会焦点热点中发现问题、研究规律,通过有针对性地从根本上解决政治生态问题,才能确保社会面的和谐稳定。相反,一个地方的社会问题由乱到治,说明这个地方的党委领导坚强有力,人民立场坚定有力,社会治理有章有法,党风引领着社风民风,政治生态进入良性循环。

  六是看一个地方(单位)的选人用人情况,着力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用人生态是政治生态的重要“湿地”。一个地方(单位)公不公、正不正、廉不廉、实不实,很大程度表现在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干部上。选人用人是否公道正派、让人信服,能否调动最大多数干部的积极性、能动性,是一个地方(单位)政治生态可量化的重要方面。中央巡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通过与上百名领导干部逐一提问式地个别谈话,并用累计统计的方法,使选人用人情况可量化,从中得出结论,论之有据。选人用人好则政治生态好,反之亦然。选人用人的主要责任在党委“一把手”。从十八大以来中央查处的案件看,一旦党委“一把手”的家里成了“官帽批发市场”、权钱交易所,这些情况就会扩散到各层级的干部甚至社会面上去,政治生态就会出现恶性循环。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是选人用人的“左膀右臂”。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好入口关,纪检监察机关也要把好政治关、廉洁关、形象关,探索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吏治清明。

  七是要把十八大以来查处的腐败案件剖析开来看,着力吸取教训、寻找规律,健全防范机制。纪检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这里的人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没有什么样的“显微镜”“X光”可以一目了然地透视一个党员干部的政治忠诚度、透视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把十八大以来被查处的腐败案件集合起来、“解剖麻雀”、剖析开来加以分析研究,寻找个中的深层次原因,看看案发地的政治生态是怎么样的,问题出在哪里,从中吸取教训、寻找规律,针对性地堵塞漏洞,健全防范机制。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赵乐际同志强调:“要提高警示教育的政治性,凡查结的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都要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开展警示教育,用好反面教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举一反三、以案明纪,让党员干部引为镜鉴。”落实这一重要要求,以活生生的反面典型为戒,强化思想教育,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认识摆进去,就能不断拧紧思想“总开关”,就能加快全面从严治党的态势从治标向标本兼治转变。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党的十九大作出“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重大判断。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重在发现和看清问题,重在加强上一级党组织的领导、坚决果断稳妥地解决问题。我们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政治生态情况看得更加清楚一些,想得更加长远一些,工作做得更加扎实一些,以永远在路上的奋斗姿态,不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构建和维护政治上的绿水青山,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某市七看七着力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报告_如何研判政治生态

  全市各级党组织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七看七着力”要求,营造了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把牢政治方向,坚定“两个维护”,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教育全市党员、干部坚定政治方向,加强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学习,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纠正偏离和违背党的政治方向的行为。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认真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力推进全市xx个基层党组织、xx万名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实际扎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全市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组织宣讲xx场次,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各类教育培训xx万多人次。

  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市委理论中心组带头学习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精神,认真贯彻党章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对照“七个有之”“五个必须”查问题抓整改。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共查处违反政治纪律问题xx件xx人。

  三是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树立底线思维,采取务实举措,风险隐患得到有效控制,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二、历史、联系、发展、辩证地看一个地方(单位) 的政治文化,着力抵制和反对封建腐朽庸俗的政治文化 “政治生态”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一定程度上是政治文化和人际关系。讲政治就是讲人民立场、讲党性原则。政治就是一种人心。人心齐,泰山移;心气不畅,就会千异百样。一些地方,在历史上形成了这个“山头”那个“山头”,有这个“帮”那个“帮”、这个“派” 那个“派”,有的地方是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等等。我们要历史性地看、上升到历史政治文化的高度来加以分析研究。要看看这些山头是否削平了,这个“帮”那个“派”的问题是解决了还是加剧了,地方(单位)的党政“一把手”是否失去公正而陷入到这一边或那一边去了,离职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是否还在干扰影响本地区本单位的重大事项决策或重要人事安排,是否存在“拜码头”的现象。把这些情况看清楚,采取针对性措施,坚决抵制和反对关系 学、厚黑学、官场术以及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等歪风邪气,才能厘清政治关系,明辨政治是非,端正政治站位,政治生态才能够一点一点地晴朗起来;才能构建昂扬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氛围,营造积极健康的政治生活环境;才能形成团结的、协调的、遵纪守法的、干事创业的班子合力。

  三、看一个地方(单位)“一把手”的政治修为,着力破 解“一把手”监督难题 政治生态是上层建筑,是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政治关系及其状况。要正反两方面看,特别要深入地分析党委“一把手”。党委“一把手”是管党治党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一把手”正,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就歪不到哪里去;“一把手”正,往往体现在把主要心思和精力花在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党的建设、着力全面从严治党上,做到了管方向、管大局、管班子、抓落实,发挥了自身廉洁、民主集中、敢抓敢管、善抓善管的“头雁效应”。

  从查处的不少违纪违法案件看,“一把手”耍两面性、做 两面人,往往表现在口是心非,“表态嗓门高、落实行动差”。这样,中央精神就被束之高阁,就容易形成“一霸手”“一言堂”,就容易形成地方的“土皇帝”,“七个有之”的系列问题就会接踵而来。

  “一把手”违法乱纪,是本地区、本单位政治生态的重大污染源,就会对广大干部群众造成极大的伤害,恢复起来就很难。为此,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的要求,切实加强党内监督,强化政治巡视巡察,找 准病根病灶,针对性地予以防范和解决。

  四、看一个地方(单位)的经济、社会和事业发展、 着力推动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 经济生态是政治生态的基础,政治生态又反作用于经济生态。一个地方或单位经济、社会和事业发展得怎么样,通常可以看出这个地方或单位的政治生态。如果几年下来,一个地方或单位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面貌依旧,甚至停滞不前,既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主要增长点,又没有改革创新的新兴点,也没有打基础、利长远的发展点,人民群众没有获得感,甚至百姓骂街、民怨载道,一般来讲,这个地方或单位的政治。

  “七个有之”的问题是政治问题,是不良政治文化问题,是不良政治生态的最大病根,集中到一点,就是“四个意识”不强、没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问题,需要我们保持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加以坚决反对、深入查处,继续“治标”;需要我们从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加强政治建设这个根本上强化教育,抓早抓小,注重“治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坚持把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作为监督执纪工作的重中之重。2017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存在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案件1.2万件,处分1.2万人,比2016年增长了181%,为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供了纪律保障。

  政治生态不是朦胧含混、虚无缥缈的,相反,政治生态恰恰是具体现实的,如同自然生态一样是可透视、可检查、可量化的。结合自己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和巡视工作的实践,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七个有之”等一系列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深切体会到要从7个方面“看”政治生态,着力在7个方面“建”良好的政治生态。

  一是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一个地方(单位)的贯彻落实情况,着力确保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对中央的政治忠诚度问题,是重大党性原则问题,要高看一眼、深看一层。十八大以来,只要把党中央的精神结合当地的实际贯彻落实好了,地方政治生态就坏不到哪里去。这里讲的贯彻落实,一方面要坚决和全面,要在各个方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包括“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十四个坚持”等。落实的重点,就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对此,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同志强调,“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和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上,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和重大的政治责任,是纪检监察机关最关键的政治职能”。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专题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考察工作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地,作出了一系列专题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这些专题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政治性强、全局战略性强、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强,必须解读开来、细化起来,认真地贯彻落实,使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是历史、联系、发展、辩证地看一个地方(单位)的政治文化,着力抵制和反对封建腐朽庸俗的政治文化。“政治生态”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一定程度上是政治文化和人际关系。讲政治就是讲人民立场、讲党性原则。政治就是一种人心。人心齐,泰山移;心气不畅,就会千异百样。一些地方,在历史上形成了这个“山头”那个“山头”,有这个“帮”那个“帮”、这个“派”那个“派”,有的地方是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等等。我们要历史性地看、上升到历史政治文化的高度来加以分析研究。要看看这些山头是否削平了,这个“帮”那个“派”的问题是解决了还是加剧了,地方(单位)的党政“一把手”是否失去公正而陷入到这一边或那一边去了,离职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是否还在干扰影响本地区本单位的重大事项决策或重要人事安排,是否存在“拜码头”的现象。把这些情况看清楚,采取针对性措施,坚决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以及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等歪风邪气,才能厘清政治关系,明辨政治是非,端正政治站位,政治生态才能够一点一点地晴朗起来;才能构建昂扬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氛围,营造积极健康的政治生活环境;才能形成团结的、协调的、遵纪守法的、干事创业的班子合力。

  三是看一个地方(单位)“一把手”的政治修为,着力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政治生态是上层建筑,是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政治关系及其状况。要正反两方面看,特别要深入地分析党委“一把手”。党委“一把手”是管党治党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

  “一把手”正,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就歪不到哪里去;“一把手”正,往往体现在把主要心思和精力花在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党的建设、着力全面从严治党上,做到了管方向、管大局、管班子、抓落实,发挥了自身廉洁、民主集中、敢抓敢管、善抓善管的 “头雁效应”。从查处的不少违纪违法案件看,“一把手”耍两面性、做两面人,往往表现在口是心非,“表态嗓门高、落实行动差”。这样,中央精神就被束之高阁,就容易形成“一霸手”“一言堂”,就容易形成地方的“土皇帝”,“七个有之”的系列问题就会接踵而来。“一把手”违法乱纪,是本地区、本单位政治生态的重大污染源,就会对广大干部群众造成极大的伤害,恢复起来就很难。为此,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的要求,切实加强党内监督,强化政治巡视巡察,找准病根病灶,针对性地予以防范和解决。

  四是看一个地方(单位)的经济、社会和事业发展,着力推动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经济生态是政治生态的基础,政治生态又反作用于经济生态。一个地方或单位经济、社会和事业发展得怎么样,通常可以看出这个地方或单位的政治生态。如果几年下来,一个地方或单位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面貌依旧,甚至停滞不前,既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主要增长点,又没有改革创新的新兴点,也没有打基础、利长远的发展点,人民群众没有获得感,甚至百姓骂街、民怨载道,一般来讲,这个地方或单位的政治生态已经出了问题甚至出了大问题。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关键在于把党建设好,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和事业发展的领导,为与时俱进地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提供纪律保障,目的在于通过又好又快发展,让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

  五是从社会生态看政治生态,着力用良好的党风影响引导社会风气、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社会生态是政治生态的晴雨表,政治生态自然会通过社会生态反映出来。政治生态好坏,重要的一环,是要看当前社会面上反映问题的 “现实版”,把历史与现实比较着、结合着看。比如,一个地方群众信访问题积累多、群体性事件不断,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案久拖不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工程建设、矿产开发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网络热点不断,一般都是政治生态不好的集中反映。我们要从社会焦点热点中发现问题、研究规律,通过有针对性地从根本上解决政治生态问题,才能确保社会面的和谐稳定。相反,一个地方的社会问题由乱到治,说明这个地方的党委领导坚强有力,人民立场坚定有力,社会治理有章有法,党风引领着社风民风,政治生态进入良性循环。

  六是看一个地方(单位)的选人用人情况,着力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用人生态是政治生态的重要 “湿地”。一个地方(单位)公不公、正不正、廉不廉、实不实,很大程度表现在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干部上。选人用人是否公道正派、让人信服,能否调动最大多数干部的积极性、能动性,是一个地方(单位)政治生态可量化的重要方面。中央巡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通过与上百名领导干部逐一提问式地个别谈话,并用累计统计的方法,使选人用人情况可量化,从中得出结论,论之有据。选人用人好则政治生态好,反之亦然。选人用人的主要责任在党委“一把手”。从十八大以来中央查处的案件看,一旦党委“一把手”的家里成了“官帽批发市场”、权钱交易所,这些情况就会扩散到各层级的干部甚至社会面上去,政治生态就会出现恶性循环。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是选人用人的“左膀右臂”。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好入口关,纪检监察机关也要把好政治关、廉洁关、形象关,探索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吏治清明。

  七是要把十八大以来查处的腐败案件剖析开来看,着力吸取教训、寻找规律,健全防范机制。纪检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这里的人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没有什么样的“显微镜”“X光”可以一目了然地透视一个党员干部的政治忠诚度、透视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把十八大以来被查处的腐败案件集合起来、“解剖麻雀”、剖析开来加以分析研究,寻找个中的深层次原因,看看案发地的政治生态是怎么样的,问题出在哪里,从中吸取教训、寻找规律,针对性地堵塞漏洞,健全防范机制。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赵乐际同志强调:“要提高警示教育的政治性,凡查结的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都要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开展警示教育,用好反面教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举一反三、以案明纪,让党员干部引为镜鉴。

  ”落实这一重要要求,以活生生的反面典型为戒,强化思想教育,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认识摆进去,就能不断拧紧思想“总开关”,就能加快全面从严治党的态势从治标向标本兼治转变。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党的十九大作出“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重大判断。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重在发现和看清问题,重在加强上一级党组织的领导、坚决果断稳妥地解决问题。我们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政治生态情况看得更加清楚一些,想得更加长远一些,工作做得更加扎实一些,以永远在路上的奋斗姿态,不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构建和维护政治上的绿水青山,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某市七看七着力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报告_如何研判政治生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自然环境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为找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着力点,我局在进一步加强党纪党规学习的基础上,深入访谈党员干部、开展问卷调查,着力把脉xx局的政治生态现状与未来,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一、政治生态基本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着眼于新的形势任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构建和完善体制机制,标本兼治,净化政治生态,创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党内政治生态大有改观,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逐渐形成。近年来,我局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党风政风为之一新,政治生态总体上是健康的,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总体评价是比较高的,干部队伍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广大群众对党政机关的信任度和认同感也在逐渐增强,领导干部作风进一步改进,全局上下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广大干部群众人心思进,奋力进取,开拓创新,涌现出诸多好党员、好干部。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这些成效还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在某些党员干部身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群众所诟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局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多个方面予以查摆。

  (一)作风建设效果持续好转,但不作为、混日子等问题依然突出。其具体表现在:思想上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缺乏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学习上还存在着轻视和忽视理论学习的思想,缺乏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部分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能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能准确把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缺乏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行为上“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做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执着追求激情。如果我们把“贪官”比作干部队伍的明显外伤,那么,上述“庸官”则是不显眼却危害极大的内伤。前者自有党纪国法来惩治,而后者的危害则往往容易被人忽视。

  (二)正风肃纪不断深入发展,但执纪监督仍需从严落实。我局积极响应上级政策,向中央看齐,认真履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但是,党内监督与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体制外监督没有形成合力,立体监督网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而使监督力量薄弱。有的群众或者党员干部因担心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而遭到打击报复,而不敢监督、不想监督。由于监督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不足,导致执纪监督无法做到全覆盖。一些人主观地认为领导干部被查就像隔墙丢砖头,丢到谁就是谁,不能真正认识到党对腐败的零容忍决心和全覆盖态度。由于监督执纪的相关制度缺乏刚性,导致执纪不严和监督软弱。

  这些问题说明我局政治生态的培育和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刻不容缓的任务,既不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掉以轻心,麻痹懈怠,而要有一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要有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每个人做起,从党员干部尤其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做起,找准问题,剖析原因,不留隐患,不留死角。因为只有正视问题而不避重就轻,才能进而剖析原因,找出对策;只有承认病情而不讳疾忌医,才能对症下药,治病救人。

  三、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讲,我局政治生态的主流是好的,干部队伍的作风是过硬的,我局政治生态尤其是部分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和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支流,是极少数。但同样必须讲清楚的是,尽管是支流,也必须认真对待,如果任其发展,就会造成极大的社会危害,“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一粒老鼠屎败坏一锅粥”的道理想必我们都很明白。政治生态方面有些问题的滋生蔓延,往往就始于我们对支流的忽视,最后不得不下大力气去解决。因此,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正视存在的问题,必须从现在开始高度重视和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现在开始引起全局的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上述政治生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其实并不是我局独有的现象,放到全国的大背景来看,其它地方的一些党员干部也同样存在。这些个别现象属于看上去“其错不大不小,其病不轻不重,其人不好不坏的“第三种状态”或“亚健康状态”,以致很多人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人对此熟视无睹,麻木不仁;有人身在其中,不以为然;甚至有的人还乐在其中,乐此不疲。至今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危害:这就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一些本来能够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一些本来应该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一些本来可以缓解的矛盾更加激化。一个单位也好,一个部门也好,只要有这种人败坏风气,团结奋进的氛围就难以形成;只要有这种人兴风作浪,干事创业的热情就难以激发;只要有这种人混淆视听,择优选人的导向就屡受干扰;只要有这种人无事生非,昂扬向上的正气就得不到弘扬。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于,如果这些方面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问题都会导致某些党员干部因小失大。它们与犯大错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常常是由此及彼的,甚至是相互依存的。如奢侈浪费与腐败犯罪之间就犹如一对孪生兄弟,相伴而生,一步之遥,稍有不慎,就会堕入罪恶的泥潭。其结果就是一些单位和部门的政治生态脆弱,歪风邪气抬头,干群关系紧张,既阻碍了事业发展,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单位和部门形象,也影响了党员干部成长。最终损害的是全局的发展大业。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我局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必须引起我们的警醒,对此我局上下已形成共识,就是有一个查一个,有多少纠多少,决不姑息纵容,决不心慈手软,决不放任自流,立场十分坚定,态度十分明确,界限十分清楚。

  四、方法措施

  净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的干部从政环境,是党的建设新常态下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然而净化政治生态,不可能一劳永逸,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常抓不懈。持续发力,方能做到久久为功。

  (一)把牢思想开关“铸魂”。意识强化理想信念,补精神之钙。净化政治生态,必须把思想引领摆在首位。因为思想的滑坡是最为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从近年来发生的贪腐案件看,最根本的问题都是没有拧紧思想的“总开关”,而最终坠入腐败的深渊。因此,我们应紧紧抓住思想建设这一根本,时刻为党员干部清神醒脑,不断强化党性教育这一核心,锤炼党员干部的品格;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基础,切实为党员干部“充电、补钙”。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觉筑牢思想上的“防腐网”,增强政治上的“免疫力”,从而营造思想意识范畴的良好政治生态。二是严肃党内生活,扬民主之风。要推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使“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落在实处,确保组织生活起到除尘、过滤作用,及时阻隔不良风气侵蚀。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有效防止民主集中“一头重”,出现决策“一言堂”和各自为政的分散主义现象。要切实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既“真刀真枪”,又出以公心,帮助同志内省改过、成长进步,从而为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好的“气候”环境。三是增强法治思维,净思想之源。净化政治生态,必须把加强法治建设作为根本点和着力点。许多政治生态中的常见病,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人治思维、专制思维、特权思维在作祟,是法治思维缺失的反映。我们要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自觉学法、尊法、守法、护法,坚守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增强法制意识营造法治氛围,做到依法办事、照章行事、按程序决策,保障良好的政治生态。

  (二)推进从严治党“强基”。一是严施教,强化纪律规矩观念。充分利用群众路线教育,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集中教育,“三严三实”教育及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等活动载体,突出“八项规定”这个聚焦点狠抓作风教育;突出法纪学习这个关键点,狠抓警示教育;突出入脑入心这个薄弱点,狠抓廉政文化渗透教育。以领导引导学习,考试督促学习,专家培训学习等多种形式使纪律规矩教育全覆盖。并通过严纪明规教育,让准守纪律观念落地生根,使党员干部坚守底线,不碰红线,自然而然练就过硬作风,养成浩然正气,形成良好政治生态。二是立严规,构建长治常严新常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紧密结合,将“严”字贯穿整个立规建制,形成从严治党的长效机制,结合单位实际,以惩治防范体系建设为总揽,以规范资源权、财经权、人事权运行为重点,进一步锁紧关键环节、堵住关键漏洞。坚决维护相关规定、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强化执行力,始终坚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对那些罔顾制度、规定,顶风违纪的人坚决查处,以严规严制促进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三是强严管,提高遵纪守规自觉性。党员领导干部在守纪律、讲规矩上既要严于律己、管好自己,更要勇于担当、敢抓敢管,做到主动抓、严格抓、经常抓。切实履行“管好班子带好队”的责任。要加强教育管理力度,做到早提醒、早纠正,真切的关心和爱护党员干部。同时,对出现问题不制止、不查处、不报告的人要追究责任,真正发挥严抓严管的威力,促使党员干部自觉遵纪守法,做良好政治生态的坚守者、维护者和建设者。

  (三)狠抓作风反腐“除垢”。一是致力防微杜渐,坚持不懈强化干部监督。健全监督管理信息,完善干部廉情档案,全面掌握干部情况,加强日常监督,注重抓早、抓小,经常性对党员进行“体检”,对倾向性问题早打预防针,严防小毛病发展成大问题。增强监管合力,健全和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切实筑牢政治生态“防护网”。二是致力气正风清,持久深入整治干部作风顽疾。通过采取专项整治措施,扎实整治公车私用、纪律松弛等作风顽疾,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局相关意见。通过跟踪督查,严厉查处办事效率低下等不正之风,以作风建设的持久性维护稳固持久的政治生态。三是致力正本清源,坚定不移整治贪污腐败。腐败是政治生态最大的污染,我们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做到有腐必惩、有贪必肃,抓早抓小、快查快结。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强力治污除垢,净化政治生态。

  (四)强化责任担当“正气”。一是强化主体责任,敢于一马当先。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两个责任”的重大决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明确责任清单,层层厘清责任。同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等制度,强化对落实责任不到位,履职担当不力问题的追责问责,使党员增强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二是强化责任监督,发扬服务为民的精神。坚持从群众利益出发,有利于群众的就坚决支持,不利于群众的就坚决纠正,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信度。三是强化示范引领,做到勤勉忠诚。党员干部在政治生态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要带头履职尽责,做责任担当的表率,还要做其他各方面的表率。要通过践行“三严三实”,促使党员廉洁自律,转变作风。让党员干部真正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优良的党风促廉洁政风。

本文来源:https://www.hy-hk.com/591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