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hk.com--中元节】

中元节要干哪些事情_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的传说,听起来还有一丝恐怖,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作法等事举行“普渡”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元节要干哪些事情范文(通用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元节要干哪些事情1

祭祀的时候,有一项活动一定少不了那就是烧纸。这个要看地方的讲究,毕竟十里不同俗。中元节,传说这一天鬼门大开,阴间的鬼会通过鬼门回到阳间,在人间游荡,但只能在晚上,白天会被阳光灼伤魂体,严重的会魂飞魄散。所以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祀祖先,给祖先烧去足够的纸钱,以求先祖在阴间有钱用,同时也祈求先祖保佑子孙后代。但是也有很多孤魂野鬼也会来到人间,在烧纸钱的时候,也给这些孤魂野鬼烧一些。中元节烧纸的日期一般在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两日。如果家中有新亡不满一年的,则在七月十四日。不过每个地方的说法不一样,所以看地方,如果有人上坟的话,就要上午十二点之前送完纸钱;如果不能上坟的,就要在晚上9点之后,找一个大的十字路口烧纸钱。还有一些地方,从傍晚五点半天黑之后开始,一直到深夜都可以烧。所以这天晚上尽量不要出门。

中元节要干哪些事情2

祭祖

民间信仰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但祭祀活动一般在旧历七月底之前进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某些地区通过一定仪式,夜晚接祖先灵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送回时,烧纸钱衣物,称烧“包衣”,或佛门或道教的超度。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

放河灯

河灯一般就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农历七月俗称“鬼月”,鬼节当天是阴气最重的一天。民间也流传着很多关于中元节的禁忌,日常家居生活中,大家千万别触犯。

中元普渡

中元节,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亡魂的戾气。

据说七月半恰逢夏秋交替,此时恰恰是天地阴阳交替的节点,阳气盛极而衰,阴气显现,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放出鬼,所以普遍进行祭祀鬼的活动。后世亦有说法认为,整个农历七月都应当是“鬼节”,阎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把鬼放出来到阳间觅食,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最后一天,重关鬼门,群鬼又得返回阴间。

烧纸

中元节日中,民间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据传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尤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

焚香燃炮

每到七月十四日或十五日晚,在门外焚香燃炮,同时“烧包”(也叫“荐包”)。

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中元节要干哪些事情3

今天,是一个很重要的祭祖节日。“中元节”这天恰逢小秋丰收,所以这天的祭祀活动又被称为“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是跟祖先分享丰收喜悦的日子。而民间为了保佑自家的粮食高产,在此基础上又盛行起了“祭祀土地和庄稼”的祭祀活动。其实,“祭祀土地”的习俗比较简单,就是将贡品撒进田地,然后烧纸祈福,并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以此保佑粮食大丰收。希望全家的生活在未来可以十分美满。

中元节要干哪些事情4

中元节的由来和传说,也是我们需要明白的。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起于北魏。道士寇谦之杜撰了三元节神话,有一位叫陈子祷的人,与龙王三公主结为夫妇,分别于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日生下了天官、地官、水官三兄弟,他们被玉帝派驻人间,分掌赐福、赦罪、解厄。地官所管为地府,所检的重点自然是诸路鬼众。中元之日,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众鬼都要离开,接受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没主的就游荡人间,徘徊在各处找东西吃,因此又称鬼节。中元节祭祖祀先活动一般在当天中午进行,家家备办丰盛的菜肴酒饭,在各自的厅堂中的大八仙桌上摆满24味全席,摆上七双筷子、一壶酒七个爵杯,正中又摆上果盒馔盘,果盒一般为六棱柱型坚木雕刻花饰,馔盘也用坚木雕成长方形,上方六格,格中放了香菇、木耳、松菇、黄花菜、干笋丝和红枣等六味素菜,俗称“六味斋”。也会请祖宗来享祭宴,并希保庇儿孙一家康健平安、家景发达等等,稍停方卜杯讨得允准,才焚烧金银冥币,待金纸焚烧殆尽才可以撤筵。所以今天的活动特别多。

本文来源:https://www.hy-hk.com/721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