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hk.com--端午节】

端午节的风俗禁忌有哪些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夏季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所以在传统文化中对于这一天的禁忌也是不少的。您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活动。又有哪些一定要注意的禁忌呢。端午节的风俗禁忌。小编跟您一起度过端午佳节!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的风俗禁忌锦集六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端午节的风俗禁忌1

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节的风俗禁忌2

1.忌恶日

由于五月为“恶月”,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所以这天又有“躲午”的习俗,即周岁以内的婴儿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逃脱灾祸。

2.忌吃娘家粽子

出家的闺女走娘家,不须在端午节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过端午节,否则,就会倒大霉。有俗话说,“吃了娘家的端午粽,死得全家都不剩”。

3.忌游泳

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因为人们认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要找替身“还阳”。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分享免其作粽的习俗。

4.儿童戴的香包忌丢失

在北方一带,小孩子有佩戴香包的习俗。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丢失,传说如果小孩子丢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内会有大灾。端午节过了以后,小孩子要将所戴的香包扔到水里,这样才能免除火灾。

5.避五毒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蛇,蜈蚣,蝎子,蜥蜴,癞蛤蟆)出没之时,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无毒”醒,不安宁。”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节,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这是一种辟邪巫术遗俗。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并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有的地方的人们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像(即剪纸),或贴在门,窗,墙。炕上,或系在儿童的手臂上,以避诸毒。

端午节的风俗禁忌3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的风俗禁忌4

1、忌讳赠送“串粽”

馈赠他人粽子时,最忌讳赠送他人一整串的“串粽”。这是因为一整串粽子多半是端午祭祀神佛之际,作为祭江之物丢入水里来祭拜好兄弟的。因此,拿一整串粽子作为赠人之端午礼,是非常失礼的。送礼者必当解开“串粽”,也就是必须要拿一颗一颗的“散粽”来赠人。

倘若,你真的收到了他人赠送的串粽,为了避开忌讳,可以自行剪掉捆绑串粽的绳结,让串粽化为一颗颗的散粽,进而食用或拿来祭祀。此句具有“分享”之意。

2、禁出外戏水

想当然而,端午节这一天的天气相当炎热难耐,不少人会想去水边消消暑,但传统上民间均认为,在端午节这一天恐在水边遇上要找替身“还阳”的好兄弟。若挑选这一天去戏水、游泳,恐遭“抓交替”,故这一日最好忍耐一下,避免去水边玩水,特别是曾经传出溺死事件的水域。

不过,最重要的是,今年仍处疫情期间,现阶段部分国家相继传出疫情严峻的消息,因此若要避免群聚、想要维持良好的社交距离,同样还是多忍耐,待恶日一过,以及疫情缓解,再另行邀朋引伴前往戏水吧!

3、避免婚丧喜庆

黄历5月5日本就是非常不吉祥的恶日,这一天已经很不适合举办结婚了,不适合再举办、参加丧礼或去探病。总而言之,这一天是避免前往丧家、殡葬场、坟场等场所,否则恐易招煞。

4、香包别弄丢了

自古就有小孩子在端午节这一天佩戴香包的习俗,意谓能够驱除瘟疫。但是,要小心的是,千万别将香包给弄丢了。因为有传说表示,如若将佩戴的香包给弄丢了,正代表着这个小孩子缺少了护身符保护,象征这孩子在这一年内将招致灾难降临。

5、禁止亲密行为

在端午节这一天,天地之间充满着秽气,因此身体磁场已经是较为脆弱了,若在这一天行房,反倒会让毒气进入体内,影响健康。

6、不适合生孩子

面对被称为一年中毒气最盛的一日,自古以来已有这一天不适合生产之说,民间认为,此日出生的小孩会为双亲带来厄运,故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之说。据悉,古时孕妇若恶日临盆,多半会强忍至恶日过后再生。不过,鼎鼎大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就是在“恶日”出生的。正因如此,其父抛弃了他,幸好其母偷偷留下了他,并暗地里养育他,待他长大后再举荐给他父亲,这才有了后来名撼天下、门下食客三千的孟尝君。

端午节的风俗禁忌5

1.端午节阳气重,是个可以驱邪挡煞的日子,白龙王道场VIP善友使用的灵符可以在上午时完成,或是按民俗家门口插置艾草及菖蒲,建议最晚下午3点前完成。

2.每到端午节前,总会送粽子给亲友,但要特别注意不要送整串肉粽,要将棉线剪开再送散装的出去,整串肉粽意旨“吊肉粽”有不吉祥之意。

3.端午节虽说阳气最重,但其实是属于“阴日”,请不要单独前往深山或是溪水河边玩耍逗留,以免发生“抓交替”的悲剧,建议到有救生员的泳池戏水即可。

4.因端午节属阴日,许多婚丧喜庆的活动皆不宜举办,也防止去阴气重的场所,例如殡仪馆、医院、陵园、坟墓园等极阴之地,避免煞到或是吓到。

5.端午节成人或小朋友佩戴的万灵香火福袋,需保管好别弄丢弄破,据说有福袋护身符的保护,之后一年免于灾难不幸发生。

6.相传端午节这天属阴日,身体磁场比较虚弱,天地间阴气、秽气多,在这天宜净身心,避免秽气进入体内,影响到身体健康。

7.同上叙述,因天地间阴气及秽气多,古人认为这天不适合生产,但建议还是要根据孕妇身体状况,如果小孩真的要出来,那应该要开心迎接。

端午节的风俗禁忌6

1、忌游泳

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因为人们认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要找替身“还阳”。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分享免其作粽的习俗。

2、儿童戴的香包忌丢失

在北方一带,小孩子有佩戴香包的习俗。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丢失,传说如果小孩子丢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内会有大灾。端午节过了以后,小孩子要将所戴的香包扔到水里,这样才能免除火灾。

3、忌恶日

由于五月为“恶月”,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所以这天又有“躲午”的习俗,即周岁以内的婴儿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逃脱灾祸。

本文来源:https://www.hy-hk.com/722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