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hk.com--乡村医生述职报告】

  山青水秀林密,座座小楼俏立。

  风车,水车,休闲广场,健身乐园,宋氏宗祠,民俗文化展览馆……两排爬满藤蔓的古树,随着溪流的方向在田野间蜿蜒,自成一道独立的风景。我们溯溪而上,漫步在鹅卵石和碎瓦片铺砌的乡间小道,看见一个又一个河边埠头,忙碌着一群又一群洗白菜揉腌菜的主妇。

  三月无闲人,春来花又开,秀美乡村宋宅,一个依然延续着农耕文明的普通山村,却是一个活色生香的乡村文化主题公园。

  元宵草龙灯

  我见过龙灯、花灯、走马灯、五谷神灯……这次到宋宅,竟有幸见识了草龙灯!

  走进民俗文化馆,前后左右的房间,陈列着犁耙耕耖等农耕器具以及石磨、食盒等一些离现代人越来越远的日常生活用品,转悠了一圈,回到厅堂,才发现四榀瓦屋的厅堂里,正厅和两边墙上摆靠着一些形状奇特的稻草把子,红布条捆着,木棍子撑着,不知是些什么物件?

  “这是草龙灯,是我们宋宅自然村的特色。每年元宵节出灯,登门到村里的每家每户祈福闹元宵。”宋支书看我好奇研究,及时走过来当起了义务讲解员。

  每年刚过完年,宋宅草龙灯理事会的理事们就开始工作了。报名,挑选,分工,落实。草龙灯由龙头、龙尾、龙身组成,连头带尾一共九节,每人负责一节,另有滚灯一个,由滚灯手举着,在龙头前引路。再加上领路的、收礼的、记账的,草龙灯队伍一般需要12至16个人。出灯时,每节稻把插上三支香,饱含宋宅百姓敬天地求吉祥之意。

  “舞灯挑选的都是年轻后生。元宵节这天晚上,草龙灯要跑遍全村两百多户人家,家家户户敞开大门燃放鞭炮祈祥纳福,还会给领队递上红包。每家门前都要舞灯,大人小孩跟在后面看热闹,大家开开心心皆大欢喜。要是领路的人不小心漏带了哪户人家,当家人意见可大了!”宋支书微笑着娓娓道来。

  “别看草龙灯只用稻草简单捆扎,人员不多,造型简单,若元宵节在路上与其他龙灯迎面相遇,再长的龙灯都得停下来给草龙灯让路,还要给草龙灯的领队递上红包,因为所有的龙灯里,草龙灯的身份最为尊贵。”旁边一位70多岁的老者,自豪地接过了宋支书的话头,或许他就是草龙灯理事会的成员,要不然他怎么这么在行!

  现在很多颇具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都在申请非物质文化保护,不知宋宅的草龙灯可不可以算得上?

  秋报剧场

  当了25年村支书的宋恒柱,领着我们一边参观一边介绍,说起宋宅村里的事,桩桩件件,如数家珍,言谈之中,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对宋宅这方水土的热爱和带领村民勤劳致富建设秀美乡村的信心。

  今年65岁的他,是地地道道的宋宅子弟。1970年当兵,先在厦门当警卫员,后又调到教导处。1975年退伍后,在上饶县路教工作组工作了两年。1977年分配到公社农技站。为了宋宅村工作和发展的需要,他先后两次受组织委派,兼任宋宅村党支部书记至今。

  在宋宅村中游走,忽然看见一栋三层楼房的侧面墙壁上,白底红字赫然写着——秋报剧场。

  原来这是宋宅村延续了几百年的传统文化之一,凡村里子弟,以前有考上秀才的,现在有考上大学的,都要在秋报剧场包演一场戏或放一场电影,与全村人共同分享成功喜悦。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报,既是对莘莘学子十年寒窗的回报,也是期望成才之后不忘回报父老乡亲。

  在秋报剧场的位置上,原来建有一个戏台,可惜文革时期被拆毁,如今的秋报剧场只能写在墙上。临街的墙边,挂着一块木牌,简要介绍了秋报剧场的来历和意义。整面墙壁下,是用篱笆围着的一块绿草地,演戏可以搭台,电影方便挂幕,古戏台虽然不在了,但秋报剧场依然好戏不断,热闹活跃。

  旁边的宋氏宗祠里供奉着宋氏祖先,记录着宋氏名人。古有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自古以来,勤奋苦读,始终是农家子弟的最好出路;今有学业精专,成名成家,当代社会,百业兴旺,为普通人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发展平台。秋报剧场所承载的耕读传家的传统文化,依然还在宋宅村里延续,也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宋氏后人,勤奋努力学有所成。

  古树成林

  宋宅村里古树成林,仅500年以上古树就有20余棵,其中以樟树为主,也有一些枫树,这些古树无疑是宋宅村历史文化发展的最好见证。

  秋报剧场前的空地上,遥相对应地长着两棵古樟,挂牌上写着树龄510年,宋宅人叫它们夫妻树。东边的那棵,一兜一干,三人合抱,伟岸挺拔,仿若家中男主,顶天立地,守护家园。西边的那棵,一兜九干,每干都长成合抱之围,整棵古樟枝繁叶茂,绿影婆娑,好个子孙满堂家业兴旺的古樟家族。

  两棵古樟上附生着许多缠缠绕绕的藤条,树干也被厚实的深色绿叶覆盖着。村民告诉我,这是凉粉藤,等到秋天结果时,从母樟树上采下的凉粉果,榨洗出来的凉粉又多又白,而公樟树上采下的凉粉果,也是公的,榨洗不出凉粉。这两棵夫妻树如此神奇,引得我围着古树转悠着看了又看,莫非凉粉藤因为附生在公樟树上,汲取的是公樟树的养分,结的凉粉果竟然也是公的?

  宋宅村东头,宋恒柱支书家的老屋后面,也生长着一棵500多年的古樟树,一兜两干,一粗一细,粗的两人合围,细的也够一人合抱,两干都往东边斜生而长,枝繁叶茂,掩映在山坡边树林中。

  为了打造秀美乡村,按照宋宅村的规划,需要把宋支书的老房子拆掉,在村口建一个休闲广场,让这棵古樟从屋后走到人前,成为宋宅村口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

  为这事宋支书仔细想了一夜。老屋总面积180多平米,虽然已没有住人,但屋子在村口,位置好,出入顺,家里物品农事用具,放在老屋也挺方便,这事要是说给爱人孩子知道,他们肯定不会同意,到时反而多出许多麻烦。于是,宋支书拿定主意,先联系好拆房的师傅,然后一个人在老屋里清理了两天,没等爱人孩子明白过来,第三天就把老屋给拆平了。

  村口的休闲广场很快就建了起来,在一片绿色草坪的衬托下,古樟斜伸的两根主干,好似一对幸福的母子,在春天的阳光下快乐嬉戏,又像一位热情的东道主,伸出双臂迎接所有的嘉宾和归人。树前立有一块云纹巨石,“秀美乡村宋宅”六个描红的大字行云流水。我们拥着巨石,古樟拥着我们,绿草如茵,笑颜如花,此刻的宋宅,定格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

  我们问宋恒柱支书拆老屋是否要了政府补贴,他笑笑回答:“不可能,政府是帮我们办事,我不会要政府一分钱。”只是为这拆老屋的事,宋支书可把爱人孩子给得罪狠了,据说直到现在,爱人孩子都还没有和他说过话呢!

  宋宅村里有一种精神在感动感染着我们,日已黄昏,天色渐暗,大家已经上车,车子已经发动,我们七八位美女作家还恋恋不舍地围着宋支书,一边轮流合影一边继续提问。

  旅游大巴终于开动了,我们连声表示感谢,宋支书也在车窗下向我们频频挥手。望着宋恒柱支书沧桑的面容、坚毅的眼神,以及下午整修水车时,为了保护他人,被水车里的木棍砸伤了的右手腕上,到现在都还来不及擦去的血迹,想起他说“没有几分勇气,怎么打造秀美乡村”的坚定话语,忽然觉得秀美乡村宋宅,在民俗文化自然美景之外,更多了一分人性的温情和美好!

  山美水美人更美,而这,才是一个秀美乡村的核心和灵魂!

本文来源:https://www.hy-hk.com/291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