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hk.com--小学生演讲稿】

  科学素养(ScientificLiteracy):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了解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多措并举,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多措并举,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时至今日,科技发展的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科技要发展,必须重视科普教育。学校作为开展科普教育的主阵地,在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和科技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学校要把学生科普教育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使其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不断加强学生科普教育,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为国家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一、以学校为主阵地,加强科技知识宣传

  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明确科技创新教育在各学科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工作方向。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成立学校科普工作小组,建立健全学校科普活动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形成科普领导小组——科技教师团队——班主任三级管理网络;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普工作计划,提出具体且操作性强的工作措施,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做到有布置、有指导、有落实、有检查。

  学校要充分利用好红领巾广播站、电子科普语音平台、科普宣传栏、班级黑板报、网络等宣传媒介,大力进行科技知识的宣传,帮助学生们揭开科技的神秘面纱,使他们明白科技就在我们身边,让大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我校高度重视科普教育宣传,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统一规划了科技宣传版块,在楼道张贴悬挂了生物科技、地理科技、基础科技常识等宣传板,学生们路过时就能接受科普教育。我校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教室多功能一体机,在规定时间播放科普视频资料,组织学生观看,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的奥妙与魅力。

  二、以课堂为主渠道,抓好科学知识传授

  (一)按规定开齐开足科学课

  科学课是学校进行科普教育的主渠道,学校要开齐开全课程,配备好授课教师,抓好课程管理,按课程标准开展好教学活动,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科技素养的提高。现在,许多学校为了提高语文、数学、英语科目的教学质量,随意挤占科学课教学时间,致使科学课教育流于形式。学校要想切实发挥科学课的主渠道作用,就要坚决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

  (二)科学课中,要切实开展好实验教学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科学课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而实验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恰恰是探究式学习必不可少的,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可见,实验教学在科学课教学中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但由于科学课在许多学校不被重视,又是“难教”的一门课程,出现了由教师以演示了之,或是以接受式取而代之,更有甚者避而远之等情况,从而失去了实验教学的真正价值,学生失去了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体验成功的机会。科学课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重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抓好实验教学的每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

  (三)抓好科学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授课水平

  现在在小学担任科学课教学的教师大多都是非科学或相近专业的教师,对于完全胜任科学课教学还存在一定专业知识缺陷,教师们只能边学边教。许多教师照本宣科,只求单纯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很难把科学课上得有新意、有内涵,更谈不上让学生爱上科学课。面对这种现状,教育部门和学校就要适时组织培训,针对教师们教学中面临的困惑,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科学课教法培训、实验教学培训。通过有计划地培训,提升科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只有教师具备授课的专业素养,才能根据课标上好课,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

  三、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科学兴趣

  (一)认真组织好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赛工作

  每年一届的科技创新大赛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展示科技创新成果的舞台,学校科技辅导员要制定好参赛方案,做好赛前培训,选派在往届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的教师和参加过省市科技创新大赛培训会的科技辅导员担任培训教师,从科幻画的创作、科技活动方案的撰写、科技创新作品制作、科学DV制作等方面对全校师生进行专题培训,使广大师生对参赛事宜做到心中有数。在培训的基础上指定科技素质高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成果的制作,并组织好校级大赛,通过学校大赛先选拔出好的作品,再选送这些作品参加上级比赛。学生通过参赛提高了对科学重要性的认识,如果在比赛中获奖,会更加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动手潜能,从而为进一步深入探究科学的奥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中国科协举办的青少年科技调查体验活动

  全国青少年科技调查体验活动在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题,这些主题活动围绕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科学现象,学生们喜闻乐见,难度不大,易操作,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通过网络就可以提交活动的成果,并参与统一评奖,是一项非常好的活动。通过体验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到科技带来的乐趣,在体验中学到科技知识,增强了科学普及性。

  (三)开展好每年的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普日活动

  在科普日活动中,学校可以联合当地科技馆、科技部门开展活动,邀请他们到学校举办科普图片展,向学生们播放科普影视片,举行科技演示活动。2016年,我校联合市科技馆开展了“科技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学生饶有兴趣地观看了3D科普知识展板,一幅幅充满科技智慧的精美图片生动形象地向大家普及了科学知识。由科技人员指挥操作的机器人伴随着《小苹果》《江南style》的乐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引得学生们欢呼叫好。活动中还展示了无人机,一架黑色的无人机时而在高空盘旋,时而在学生们头顶停留,做出各种飞翔动作,大家近距离地感受到了高科技的魅力,激发了学生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四)成立科普社团,开展专题活动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成立几个科普社团,吸收爱好科学的学生参加,为科普社团提供专门的活动场地,购买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所需的科学材料,选派科技素质高的科技辅导员担任社团负责人,制定好活动计划,定时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并在学期中和期末进行活动成果展示,检验活动成效。活动时,学生们聚在一起,共同探讨科学奥妙,互相配合,动手制作科技小作品,学习科学知识,锻炼和培养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为今后攀登科技高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的小科学爱好者或许就会成为明天的科学家。

  (五)开展校本科技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科学兴趣

  学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科技竞赛活动,如每年三月份的时候,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制作、放飞风筝比赛。风筝是具有我国传统科学文化底蕴的一种代表作品,制作简单,不受工具、器材等的制约,学生用身边常见的一些材料就可以制作,在制作放飞风筝的过程中,要想做得好、让风筝飞得高,还有一些科技因素包含其中,翅膀的大小、尾巴的长短、绑线的位置都需要孩子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调试改进,通过这样的比赛活动,学生可以了解空气动力学的一些原理。此外,还有航模制作比赛、纸飞机比赛、废物利用小制作比赛等等,学校应该把一些常规科技活动列入工作计划,每年定期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科技魅力,增强科技兴趣。

  在二十一世纪,民族的振兴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要着力抓好科普教育,加大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因地制宜,扎实开展好一系列科普活动,要让青少年在科技活动中发展智力因素,全面提高科技意识,提升科学素养,培养正确的人生價值观,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多措并举,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一是持续办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建立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制度,通过每年举办一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参加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全国机器人竞赛(甘肃赛区)竞赛,为青少年搭建科技教育平台,不断提升青少年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全市每年参与学生0.5万多人次。先后有200余名学生在省、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机器人大赛中获奖,有8个单位和学校获“优秀组织单位”称号,玉门市科协连续两年获全省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二是持续组织开展青少年品牌科普活动。每年利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活动日等大型科普活动有利时机,组织“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流动科技馆校园巡展”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学科学、爱科学,推动青少年提升科学素质和科技实践能力。先后在13所中小学中举办了以“体验科学、跨越发展”等为主题的“中国流动科技馆玉门巡展”和“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展出声光体验、电磁探秘、运动旋律、生命奥秘、数学魅力等上百件科普展品,参观人数达到1.2万人次以上,学生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对现代科技魅力有更直观、更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三是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实践锻炼。为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引导青少年崇尚科学,鼓励青少年立志从事科学研究事业,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市科协先后3次组织我市45名优秀高中生赴山东、新疆、兰州等地高校参加由中国科协、教育部举办的“科技梦青春梦中国梦”为主题的高校科学营活动,进行学习交流。

  四是积极组织青少年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全市青少年学生参与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明天小小科学家”“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社会实践、青少年科学表演大赛、青少年创客创意大赛、甘肃省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网络竞答以及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大会等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全市每年参与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的青少年学生达到5000余人次。近年来组织青少年参加的各项科技竞赛活动中共有多件作品获全国或省级奖。

  五是扎实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基础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了一批具备科技教育、培训、展示等多功能的青少年科普活动场所和科普设施。先后建成了玉门市第三小学校园科技馆、玉门市第二小学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玉门市三中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等一批科普基础设施,拓展了科普活动阵地,丰富了青少年科技教育资源。带动学校创建实验室、主题活动室、科普图书角、科普宣传栏等52处,壮大青少年科技兴趣小组52个。

  多措并举,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人的创造力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力量。在众创时代和学习型社会,公民科学素养、文化素质和创新意识是社会创新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人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每个公民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科学问题需要解答,终身都有接受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的内在需求。

  今天,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知识和信息加速流动、即时互换,既为在线教育和科学普及方式提供了便利,也给不良信息传播和扩散提供了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和信息识别能力。

  首先,科学教育、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应该得到学校以及青少年父母的认同。相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我国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的内容、形式还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科普标准体系。科学与社会、家庭与学校、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常态化沟通衔接也还远远不够,难以激发起青少年的科学梦想。调查发现,毕业生从事科学职业的兴趣在持续下降。

  其次,要在家庭、社区、学校、大学、科研院所和其他机构之间建立广泛合作,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正规教育和在线教育相结合。科研资助部门、大学和科研机构有责任定期向社会公众,以大家可理解的方式,介绍国内外前沿研究动态,报告其取得的科技成就、研究进展和预算安排,阐明科学的价值和意义,帮助公众理解科学,争取公众支持科学。在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中,不仅要凸显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更要凸显科学认知过程和可能的风险,普及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对于少数有争议的科学议题,科学共同体要及早、积极和建设性地给予回应,引导社会公众更多地关注科学家“普遍认同”的科学,而不是聚焦少数使公众产生“恐惧”“误解”或“偏见”的科学。政府可以为低受教育程度群体提供更包容、适宜的科普渠道和沟通服务,引导其科学兴趣,提高在线教育参与度。要鼓励科学、艺术、人文、社会等不同领域的社会群体对前沿研究成果和认知过程进行科学讨论。同时也要制定规范化的科学教育、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标准,不能放任非理性的争论持续发酵,造成公众更多困惑。

  最后,要营造公众理解、支持和参与科学的创新友好社会环境,形成文化、教育、社会与科技创新良性互动持续共进的局面。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传承与创新的历史。只有在传承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上持续创新,才能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社会全面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科技大国,在全球科技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发展的科技创新含量还不够高,对人类的重大科学贡献还不够多,需要持续投入、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

本文来源:https://www.hy-hk.com/566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