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hk.com--社区述职报告】

报告,在已发布的党、人大、政府、司法、军队机关的公文处理规范中,都规定了这个文种。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社区社会治理工作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选择。

  社区社会治理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治理的“前哨堡垒”,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所在。X市第X期正科级干部进修班第四调研组坚持问题导向,选取X区的X社区、X社区、X社区、X社区等X个城乡社区作为调研点,采取座谈交流、实地查看、查阅资料、走访群众等方式,针对社区找准服务定位、提升治理效能工作开展了蹲点调研。
  一、调研点基本情况
  X社区。X社区隶属X区西关街道办事处,地处老城区。该社区成立于X年X月,辖区面积X.X平方公里,居民X户X人,现有直管党员X人。其中X%以上居民为X卷烟厂职工及其家属,属典型的共驻共建型社区。X社区。X社区隶属X区五一路街道办事处,成立于X年,辖区
  面积X.X平方公里,居民X户X人,党员X人,是X集团有限公司和地方共建社区。
  X社区。X社区隶属X区西大街道办事处,位于老城区中心地带,辖区总面积X.X平方公里,居民X户X余人,直管党员X人,是一个典型的“文商旅”融合型社区。
  X社区。X社区隶属X区五一路街道办事处,是一个标准的“村改居”社区,辖区面积X.X平方公里,居民X户X人,正式党员X人。X社区曾是X市多项改革的先头军——X年,X市第一个无地村;X年,X市第一个村民改市民的村;X年,X市第一个取消村民小组的村;X年,正式完成由村委会到社区居委会的转变。
  二、社区治理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激活“红色细胞”,在基层治理中坚持党建引领作用。X社区党支部通过每月召开党建联席会,广泛吸纳辖区内各类党组织,共同解决群众身边的急事、难事。健全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对照清单与联席成员单位双向认领、双向服务,目前成员单位的X个支部为社区提供了帮扶慰问、图书捐赠、药品发放等X项服务;同时,充分发挥接收的X多名离退休老党员的作用,义务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全社区未出现一例疑似或确诊病例。日常管理中,许烟社区给X个楼栋配齐“两长三员”,构建起社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家庭户的服务管理体系。同时,把社区党总支书记、小区党支部书记的姓名、联系方式在社区显眼位置公示,接受居民监督。
  (二)提升“民生温度”,在基层治理中打通服务群众“堵点”。X社区X岁以上老人有X多人,为解决这一群体的看病、托老难题,社区依托共建单位X医院的医疗平台,为社区老人签约家庭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组织家庭医生到社区坐诊;社区托老站合理推出了生活照料、书画阅览、棋牌娱乐、康复保健、老年餐桌等服务内容;组建了X支专业志愿服务队,有X多人定期开展社区义诊、家电维修、法律服务等志愿活动;每季度组织志愿者发起一次“捡烟头、捡塑料袋换鸡蛋、换棒棒糖”活动,积极引导居民爱护家园环境,自觉践行垃圾分类。
  (三)凸显“文明底色”,在基层治理中涵养崇德向善之风。X社区积极组建各类文艺志愿服务团队X支,注册文艺志愿者X人,特色文艺志愿服务品牌“欣馨红色合唱团”,每周两次进社区进行公益演出和义务教学,自成立起共演出X余场次,受益群众万余人;与喜马拉雅音频平台结合,打造社区“有声”图书室,目前有声图书有X万余册;建立由社区居委会、楼栋长、老党员、热心群众为主体的公约团队,共同研究制定行为公约,以公约管人管事,推动有序治理,有效规范居民的日常行为,实现了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
  (四)践行共享理念,在基层治理中夯实和谐稳定局面。X社区通过群众集资在X路等优势地段,改造近百间临街门面房,以房屋租赁的形式,带动社区集体经济滚动发展。
  X年,还清所有集体债务,年净收入X万元;X年,完成集体经济股份化改革,集体经济收益以家庭股的形式,划分给社区居民,股权可出售、可转让、可继承,解除了“城中村”失地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目前,社区集体资产过亿元,年收入X余万元,居民各项福利不断“提档升级”:社区退休居民退休金由过去X元/月上涨到X元/月,社区股份分红由X股X元增长到X元;辖区居民入住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享七折优惠,社区每月补偿X元,X岁以上老人免费中午就餐、休息、娱乐;X年投入X多万元,安装X小时智能监控系统,实现社区所有角落全覆盖,居民安全感大大提升。
  三、存在问题及困难
  (一)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出现角色错位。社区居委会是社区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并非政府“下属单位”“基层部门”。由于社区接收到大量硬性“政治任务”,社区工作者每天疲于应对,很难集中精力在提供公共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上有所作为。
  (二)社区内生动力未充分调动,参与积极性低。一方面,参与社区活动的主力军主要集中于“老、少、贫”三类居民,中青年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普遍不多,参与内容上也很少涉及社区规划、社区事务决策、社区公共权力运作的监督等;另一方面,社区共驻共建单位作用发挥不充分,主动性不强,缺乏行之有效的常态化共驻共建机制和办法,工作流于形式化,效果一般化。
  (三)社区队伍发展极为不平衡,专业人才短缺。虽然在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上,较以前传统意义上的“居委会大妈”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但专业人才所占比例不高,尤其是普遍缺乏能进行社区管理体制机制顶层设计的社区管理专才。同时,由于社区工作者目前的社会地位和薪资待遇仍然不高,为数不多的后备人才也流失严重,缺乏专业化、年轻化的后备人才队伍支撑。
  (四)社区服务精准度有待提高,社会组织缺位。大多数社区在为居民提供服务上都存在内容单调、重复度过高的问题,社区服务内容创新性不足,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尤其是年轻人的需求,服务精准度不高。而各类能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社会组织,在社区管理中还处于缺位状态。
  四、意见及建议
  (一)厘清部门与社区角色定位,为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提供方向指引。一是政府部门的角色要由指挥者变为指导者,把精力更多地投向扶持基层组织、增强基层自治能力上来,投向动员基层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上来;二是对社区的常规性工作,明确具体协助事项、协助方式、工作职责。临时性工作需交由社区承担的可实行“准入制度”,由街道办事处统筹,政府部门不得直接向社区摊派;三是严格规范政府部门对社区的各类检查评比和考核,可定期由街道办事处对社区居委会统一进行综合考评。
  (二)培育社区居民共同利益点,为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提供动力源泉。一是积极搭建多元化社区协商议事平台,组织居民参加各级政府部门组织的价格、规划、预算等听证活动。二是拓展协商议事形式,如利用社区评议会、网上议事厅、社区论坛、社区简报等,来增强协商议事的效果。三是充分利用好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阵地,创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社区活动,用活动增强居民凝聚力和对社区的归属感。四是建立健全共驻共建常态化工作机制,建立符合社区实际的考核评价体系,量化细化考核评价内容,建立起社区居民评议评价制度,全面调动共驻共建单位参与社区服务工作的主动性。
  (三)强化社区工作者综合素养,为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提供“智力支撑”。一是在社区设置社会工作岗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配备社区工作专业人才,以提高社会服务专业化水平;二是加大对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使其掌握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方法、技巧;三是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保障机制,提高考取社会工作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奖励标准,激发社区工作者考取专业职称的动力;四是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规范、评价指标等相关政策,建立可操作性强的社区工作者晋升制度,提高其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认可度。
  (四)搭建社会组织融入的平台,为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提供新鲜血液。一是放宽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的条件,出台社区社会组织登记与备案管理办法,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二是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对社区养老、医疗等具有准公益性、专业性的公共服务事项,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来完成,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政策保障;三是建立社区活动与专业社会组织项目对接机制,借助专业化力量推动社区自治;四是理顺社区与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的关系,通过交叉任职、建立联席会议等方式,共同讨论处理社区事务。政府相关部门要赋予社区一定监督制约权,在三方关系协调上,切实增强社区话语权,使其有底气当好基层“裁判员”“守门员”。

  社区社会治理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作为一种社会地域共同体,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位,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是政府惠民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环节。
  一、社区治理面临挑战
  新城区新居民多,人员复杂,文化、生活习惯不一样,居民都处于“陌邻”状态,对小区归属感低,对管理和服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住宅小区档次差距大,物业公司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开发商历史遗留问题难以解决,如车位改造后买卖,外墙脱落等,激化矛盾,给小区治理带来挑战。
  二、社区治理做法与对策:
  一是推进社区管理信息化。加大社区信息化管理的设备投入和软件开发,建立健全上联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下接各街道、社区和居民小区的数字化信息网络,加强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共享,强化信息互联互通。结合社区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设计构建适用社区管理的专用软件模块,加强软件后台管理和维护,以适应社区信息化管理要求。各部门要联动,对基础信息及时更新。可以探索设立一个大数据平台,能够使得部分数据共享,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部门、领导的级别设立相应的信息查看和使用权限,尤其是今年恰逢人口普查,很多数据在人口普查的时候可以去完善补充,可作为智能化管理的基础信息,并持续性进行更新维护。
  二是大力推进红色物业工作。辖区物业公司工作参差不齐。部分小区保安、保洁人员缺乏,保安、保洁年龄偏大,尤其是保安,物业公司企业文化、管理没有形成系统,缺少凝聚力。县主管部门一方面应该进一步规范物业公司,尤其是在对物业公司保安、保洁人员配比、年龄、学识水平和层次要附加一定的条件,另一方面要尽快出台淘汰机制,淘汰一批,扶持一批,主要还是要指导物业公司改变思路,要协助物业创新管理小区,开发和使用一些智能化设备,对物业公司原有软件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升级推广,对小区进行智慧管理。培育企业文化,给员工升职通道,提升小区物业服务质量。除此以外可以适当引进一些上海那种大型物业公司,激发物业公司的市场竞争。
  三是激发社会组织参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构建培育孵化体系,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提供社区公共服务。当前城市社区建设了一批智慧书房、小区党建客厅等阵地,为了更好得用活这些活动阵地,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让专业的社会组织根据小区或者社区特点,策划系列活动,并协助社区开展相关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开展,初步将阵地服务品牌或者文化品牌打造好,然后交由社区管理与提升。
  四是抓好社区工作人员队伍。一方面要开展相应的培训,如办公软件、摄影、信息撰写等,提升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以适应当前社区治理和居民不断提升的服务要求。另一方面要稳定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当前社区工作者工资和福利待遇与工作量不成正比,发展空间有限,导致能干的留不住、年轻的干不长。用事业留人,让社区人找到事业的平衡点,规范社区工作范围,提高居民对社区人的认可度。与此同时也要关注社区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对于工作压力及负面情绪能够及时疏导,不影响工作开展。

  社区社会治理工作调研报告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存在街道社区工作队伍力量不足,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为居民服务不及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流入人口增长,街道社区流动党员数量较多且构成复杂,教育管理难度较大。
  2.当前城乡社会治理中关于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方面,存在街道社区管理职责有待进一步理清,社区从法律管理上定性为居民自治组织,随着社会管理的需要,政府却将行政事务转移到社区。
  3.当前城乡社区治理定位与权责匹配方面,存在管理的事务和服务的事项过于繁杂,社区基层组织承担行政性事务较多,工作任务繁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质量。
  4.当前动员群众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乡社区治理方面,存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人员较少作用发挥不够,社区活动居民参与度低,自治意识不够。社区居民党员志愿者队伍骨干大都以老年人为主。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高。“三社联动”项目还没有形成符合本社区实际的具体措施,可操作性不强。
  5.辖区居民学法守法、依法办事的法治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法治宣传阵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的形式还不是很丰富,群众喜爱的高质量的法治专栏不多,且形式单一,法治宣传教育开展不平衡。法治宣传教育还存在薄弱环节,对留守妇女儿童的普法教育还不够到位,尤其是由于流动人员的特殊性,使得普法宣传教育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流动人口的法治宣传教育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6.大数据平台在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甘肃党建、学习强国等党建信息平台成为党员开展活动、学习的虚拟阵地,但社区离退休老党员较多,很多老党员对智能手机操作上不熟悉,不少老党员拿的仍然是老年机。
  7.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存在“四多、三难”:离退休党员多、老党员多、文化程度低的党员多、外出流动党员多,各支部集中学习或召开党员大会人数达标难、组织开展活动难、党费收清难;
  8.社区工作和工作者队伍存在“三缺一重一慢”:社区干部承担了大量的行政事务,甚至身兼数职。干部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社区干部后备力量不足。缺党支部书记人选、缺社区工作人员、缺社区建设经费,社区工作任务重,社区干部成长进步慢。
  三、对策及措施
  (一)树立城市基层“大党建”思维。坚持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构建以城区党委为核心、街道党工委为统领、社区党组织为基础、辖区单位党组织为主体的区域化党建格局。发挥好辖区各类型党组织的主体作用,建立党建责任清单。强化街道党工委的统筹功能。进一步明确街道党工委的职责权限,加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及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理顺街道党工委与各领域党建主管部门的关系,建立城市党建协调运行机制。一要建立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权力清单。对辖区内各领域党组织实行双重管理,纵向上受行业系统党建工作主管部门管理,横向上受街道、社区党组织属地管理。二要配强工作力量。继续推行“现有专职委员+兼职委员”的模式,在现有委员的基础上,增加配置兼职委员。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的作用,委员所在单位要支持其开展社区工作。三要加强党建人才队伍建设。要拓宽渠道,把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充实到党建工作上,同时加大对社区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四要严格按照《关于推进全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各单位共享共建协议签订落实情况建立专门的工作台账和记录,定期上报街道党工委,街道党工委围绕推进区域共治共建、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等工作对辖区单位进行综合考核。
  (二)完善共驻共建机制,促进各领域党建深度融合。突出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强化区域协同,把城区、街道、社区三级党组织联动起来,促进社区传统党建与驻区单位、新兴领域党建深度融合。一要建立辖区单位党组织属地报到制度。辖区各类党组织都要到所在社区党组织报到,定期与社区党组织联系沟通,开展对接活动。二是丰富活动形式开展区域党建活动。街道党工委按照党组织结对共建制度,组织共建党组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定期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共同开展党内活动,通过现场观摩、座谈交流、参与对方组织生活等方式,不断提高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广泛组织开展专题报告式、节日纪念式、现场体验式、经验交流式、娱乐表演式、实话实说式、志愿服务式和走访入户式等群众性主题教育不断丰富党内活动。三是建立考评制度。街道针对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工作方面,建立“双向考评”机制,建立在职党员社区表现反馈卡,将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的反馈情况作为该单位和党员个人评先评优、奖惩晋升的依据,增强社区“大党委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正确处理抓党建与业务工作的关系,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作用。以“支部创标杆、工作出成绩”为着力点,牢牢抓好党建这个根本,通过“党建+民生”、“党建+服务”、“党建+综治”、“党建+生态”、“党建+文化”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将党建工作与各项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以党建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综合能力,真正使社区基层党组织成为群众的“主心骨”。社区党组织通过设立教育带头岗、发展党员培养联系岗、廉政建设监督岗、退休职工联系岗、民主意见收集岗、计划生育指导监督岗、党员发挥作用监督岗等岗位引导党员积极主动认岗定责,履行职责义务。在新成立的社区积极推行“四方议事会制度”,切切实实解决小区居民的实际问题,使社区支部的引领、指导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成为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基层治理的典范。

本文来源:https://www.hy-hk.com/579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