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hk.com--先进性教育】

作者:郑永廷林伯海

思想理论教育 2015年07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15)04-0010-0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明确定位。在2014年第23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3]这些论述,对我们深化意识形态工作认识,坚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与话语权,有效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既由意识形态的本质与功能决定,又由当前的世情、国情决定。

首先,意识形态的本质与功能决定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意识形态又称观念形态,是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等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总和,是特定阶级的“自觉意识”和特定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产生于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并服务于经济基础和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意识形态按其阶级内容和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即生产关系可分为奴隶主阶级意识形态、封建阶级意识形态、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每个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是占社会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集中反映该社会的经济基础,表现出该社会的思想特征,因而阶级性是意识形态的本质特性。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强调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4]这里所说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就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得到集中反映的理论形式,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社会意识起源及其与社会物质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所揭示的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意识形态本质特征的同时,阐述了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维护并发展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是意识形态最重要的功能。意识形态既产生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又服务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对政治、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意识形态的灵魂就是维护和发展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根本利益。同时,一定的意识形态在政治上为一定社会确立政治目标进行社会导向,论证该社会的合法性并确立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在思想上巩固共同思想基础,抵制、批判性质相异的各种意识形态,形成共识与凝聚力量;在经济上保证并促进经济发展,巩固社会的经济基础,为社会提供物质条件;在文化上主导主流文化和引导多样文化发展,丰富社会文化资源。

意识形态工作,就是通过意识形态的构建、发展、宣传、教育、批判等途径与方式,来贯彻阶级和政党的宗旨与意图的活动,它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从意识形态的本质与功能可以看出,它直接关联着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民众利益、人心向背、政权得失、国家安危。所以,维护或破坏一种社会制度,巩固或推翻一个政权,都要从意识形态工作入手。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颜色革命”,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都充分说明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其次,当今社会的世情、国情决定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第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逐步涌现,人们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方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明显”,但另一方面,“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腐败活动减少了但并没有绝迹,反腐败体制机制建立了但还不够完善,思想教育加强了但思想防线还没有筑牢,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5]在思想道德领域,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一些人受错误思潮的影响,理想信念模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滋长;一些人宣扬西方价值观,否定党的领导,质疑甚至否定改革开放等。这些突出的问题和倾向,都试图攻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防线。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6]这从根本上指明了解决腐败和思想领域问题的途径,就是必须极端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第二,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信息化条件下,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的交汇、交流、交锋越来越频繁,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斗争和较量将是长期的,复杂的。特别是我国的快速发展,必定会受到西方国家一些势力的阻挠与挑战,西方敌对势力必定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因而,要增强我国的竞争力与凝聚力,有效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颜色革命”图谋,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各类高校,都要面向世界,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即以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都要面向未来,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都要面向学生,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教育学生成长成才。高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与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加上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与坚定的特殊阶段,更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才能有效适应开放环境、多元文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所谓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指高校党政组织和意识形态工作机构,为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党的领导,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发展目标,运用决策、组织、教育、管理等职能,通过设立意识形态工作机构、配备意识形态工作人员、制定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域进行引导、规范和矫正的职责与权力。掌握、运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目的是要通过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舆论引导力等途径,坚持和巩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高校的指导地位,确保高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党的领导和意识形态工作领导,两者具有同一性。党的领导主要是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导,其中思想领导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思想领导就是用理论掌握群众,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高校的灵魂和基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是新形势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高校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要求,也是应对西方敌对势力对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要求。

所谓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就是说话权或控制舆论的权力。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就是高校控制舆论的权力和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价值判断、理论观点,有资格和能力主导、指导高校的发展。葛兰西的“领导权”、福柯的“权力话语”、哈贝马斯的“合法化”等理论都有对话语权的论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围绕意识形态斗争提出了话语权问题,他认为:“社会集团的领导作用表现在两种形式中——在‘统治’的形式中和‘精神和道德领导’的形式中。”[7]前一种形式表现为上层建筑的国家机器,后一种形式则表现为意识形态话语权。应当肯定,话语与权力是不可分割的,因为权力要通过一定的话语来实现,话语不仅是施展权力的工具,而且是掌握权力的关键。只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才能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与其他各种性质意识形态交汇、交流、交锋时,得到权力保证、政策支持和资源占有的优势,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领域始终占有主导地位和发挥主导作用。

同时,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还要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进人们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奠定坚实的基础。因而,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前提和基础,意识形态领导权是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目标与保证。放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就会丧失;忽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只会落空。因此,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当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情况复杂,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与话语权虽然把握和运用正确,效果显著,保证了高校的顺利发展,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与新挑战,主要表现有:

其一,面临文化交汇、思想渗透、主权冲击的挑战。“文化全球化”是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思想渗透打出的主要旗号,推行“普世价值”则是渗透的重点。高校有的知识分子,混淆世界范围的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概念,盲目主张在文化甚至意识形态上与西方“接轨”,认同西方价值观,模糊、抹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消解、否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与话语体系,试图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挤压甚至替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因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与话语权之争,聚焦干道路之争,命运之争。

其二,面临西方错误思潮与国内错误观点交织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除了向我国输出文化产品之外,还向我国不断鼓吹各种错误思潮,诸如改革开放初期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苏东发生剧变后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我国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的新自由主义思潮,进入新世纪后的宪政民主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等。这些思潮蕴涵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直接冲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高校有的知识分子对这种外来品不仅鼎力推崇,而且还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和多元文化自由选择,推行宪政民主,张扬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企图冲击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

其三,面临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价值观的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原来计划经济的指令优先转变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增强了利益主体的自主性,形成了社会的竞争机制。这一转变有效催生了全体社会成员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平等意识和权利意识,但也诱发了高校一些单位和个人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倾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与话语权造成不利影响。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价值倾向,就是局限于眼前、具体、现实的价值追求,忽视全局、长远的目标实现,因而以这种价值观为指导,往往忽视精神价值,不愿树立远大理想,只能陷于自发发展状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蕴含、体现着眼前、具体、现实的利益,而且代表、预示着全局、长远的利益。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与话语权,就是要把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结合起来,引导和帮助师生员工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并为之奋斗,形成自觉发展状态。

其四,面临肢解、遮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由哲学、政治、道德、文艺等意识形式构成并有着内在联系的思想体系,它既对社会起主导作用,又对个体有教育作用。但高校有的人肢解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即只强调其对社会发展的导向、整合和调节功能,忽视其对个人树立理想信念、遵循价值规范、建设精神家园的作用,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外在于个人发展而难以融入个人内心世界,淡化个人的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纷争的“围观者”和没有精神根底的“漂泊者”。还有的人,肢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包含的意识形式之间的关系,比较突出的是对社会主义政治意识形式冷漠、遮蔽,甚至提出所谓“去政治化”主张,对诸如心理、艺术、宗教等发生兴趣。严格讲来,对政治不感兴趣,或者政治冷漠、回避政治是不可能的,在现实生活中,政治不仅客观存在,而且有不同性质的政治,对社会主义政治不感兴趣,可能是对其他政治感兴趣的借口。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这些新问题与新挑战,既是高校在发展进程中难以避免的矛盾,也向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有效分析、解决这些问题,高校才能坚定方向、增强动力、推进发展。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成为高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障碍,冲击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与话语权。高校领导与意识形态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尽职尽责、积极主动地解决这些问题。

有力、有效坚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与话语权,必须旗帜鲜明、措施得力。

首先,要充分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理直气壮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它是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精神支柱,它源于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指导实践并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因而它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完善自身的思想武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包含的各种意识形式,诸如政治、法律、伦理、哲学、历史等,在高校都有相关学科开展研究,进行学理支持。还有新建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综合研究、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因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而且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应当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充满自信,自觉地、理直气壮地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先进与最彻底的理论,只要我们坚持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管理途径,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水平,就可以引导师生员工认同、接受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和信息社会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利益结构不断调整,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摆脱“一劳永逸”的想法与做法,坚持不懈地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不断研究、解决意识形态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更新观念,创新工作理念与方法,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

其次,要敢于面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旗帜鲜明地解决问题。前面所列举的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问题,既是高校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矛盾,也是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障碍,解决这些问题,就能有效推进高校发展。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不断积累,形成顽症,消解高校发展的动力。

要解决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一是要敢于正视、面对问题,不回避、迁就问题。对错误思想行为让步妥协的做法,都要以抑制、打压正确的思想行为为代价。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去主导和占领,其他性质的意识形态就会去主导和占领,绝对不会形成意识形态领域的“真空”状态。要吸取前苏联忽视意识形态工作导致演变的教训,把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养良好、组织领导能力强、熟悉意识形态工作的教师、干部,选拔配备到意识形态工作岗位上来,既要克服意识形态工作的保守僵化倾向,也要防止意识形态工作的自由化倾向,切实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主导地位。二是要善于分析、解决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即找准问题的表现,抓住问题的实质,剖析问题的根源,分析问题造成的危害,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这样有理有据地深入研究,才能以理服人,任何简单化的做法都可能引起反感,甚至可能把问题的不良影响扩大。三是要勇于拿起批判的武器。所谓批判,就是对错误的思想或言行批驳否定。马克思主义就是在批判资本主义,批判吸收德国古典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的,因而唯物辩证法呈现出革命性、实践性、批判性的明显特征。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潮和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意识形态工作者必须拿起批判的武器,组织、引导师生员工进行辨别、分析与批判,抵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沉渣泛起,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再次,要加强对高校重要部门、课堂、互联网络等的管理和制度建设。意识形态工作虽然主要侧重于政治思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方面,看起来是无形的,但这些无形的内容,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会通过一定的载体,即媒介、活动、行为、交往等有形的途径、方式表现出来。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了“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之后强调:“作为思想的生产者进行统治,他们调节着自己时代的思想的生产和分配。”[8]这里所说的“思想的生产”,就是要通过研究构建、发展、充实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这里所说的思想的“分配”,就是要根据实际需要,让不同的部门、人员,掌握、运用不同内容与数量的意识形态资源;这里所说的“调节”,就是意识形态工作要遵循原则,依据法规、制度进行决策、管理。因而,高校要完善宣传工具的管理制度,制定校园互联网络的管理规范,建立各类报告的审批程序,提出教育教学的明确要求,规定社团活动的准则与纪律。对违背、反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行为与活动,要尽快制止、引导,对扩大错误思想,造成恶劣影响的单位与个人,要追究责任,及时处理,决不能纵容、迁就、袒护。

作者介绍:郑永廷,林伯海,西南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郑永廷,中山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郑永廷,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来源:https://www.hy-hk.com/328406.html